民国旧派武侠小说简论——《民国武侠小说经典》序

2013-08-15 00:52孔庆东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平江武功武侠

孔庆东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871)

我的哈尔滨老乡于学松,为人为学,低调质朴。穷数千日之功,潜心裒辑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点校正义,终成硕果。今有煌煌《民国武侠小说经典》系列出版,嘱我作序,实感愦愦。我于武侠小说研究界彳亍多年,浪得虚名,其实很多秘籍珍版,未尝读过,此番也正是补课之大好良机。至于说三道四,颇感资格不够,遂将旧稿,改头换面充数,名为序言,实乃虚言耳。

提及民国旧派武侠,虽然从民国建立那年便有,但若以“现代”武侠论,则一般都以“南向北赵”为开山。“南向”者,即平江不肖生向恺然,一生撰写武侠小说十余种,而以《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最为著名。本经典丛书所收之《江湖小侠传》,则属罕见之佳构。

向恺然(1890—1957),名逵,笔名不肖生,湖南平江人,故署平江不肖生。青年时代两度赴日留学,并撰有长篇黑幕小说《留东外史》。向恺然知拳术,说起武林掌故如数家珍,寓居上海时为世界书局老板沈知方探得底细,根据自己对文化市场的预测,登门求稿,“极力地挖取向恺然给世界书局写小说,稿资特别丰厚”[1]。不肖生遂有《江湖奇侠传》之作,1923年1月《红杂志》22期开始连载。连载时版式即为出单行本而预作设计,连载到一定段落,即推出单行本。1923年6月,不肖生同时在《侦探世界》上连载《近代侠义英雄传》。由此可见,《江湖奇侠传》的出现,是一个现代商业策划的成功案例,民国武侠小说第一个创作浪潮的到来,实赖文化市场推动之功也。

《江湖奇侠传》流传愈广,平江不肖生名声益震。1928年春,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将《江湖奇侠传》改编为《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五月,正式上映,哄动一时,大收旺台之效;同年拍摄二、三集……十八年(1929),拍摄四至九集。十九年(1930),拍成十至十六集。二十年(1931),续拍十七、十八集;《火烧红莲寺》艺术价值不高,开中国电影史武侠神怪片之先河……”[2]133-135《中国电影发展史》中说:“据不十分精确的统计,1928—1931年间,上海大大小小的约有五十家电影公司,共拍摄近四百部影片,其中武侠神怪片竟有二百五十部左右,约占全部出品的百分之六十强,由此可见当时武侠神怪片泛滥的程度。武侠神怪片的第一把火是明星影片公司放的……于是红莲寺一把火,‘放出了无量数的剑影刀光’,‘敲进了武侠影戏的大门墙’……”[2]133

从《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的连载开始,到《火烧红莲寺》的盛极一时,是平江不肖生的黄金时代。

这种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民国之后,中国人的侠义精神大规模恢复生机。再经“五四”新文化运动,人民重新觉得自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皇帝已经没有了,虽说有些人可能还要复辟,但是已经不成气候。社会主流是要共和、要民主,人民要个性解放。就当此时,“现代”武侠小说开始登场。1923年产生了几部重要的武侠小说,除了平江不肖生的作品外,还有一个北方的作家叫赵焕亭,他写了《奇侠精忠传》,时人遂呼为“南向北赵”。“南向北赵”的崛起是中国武侠小说恢复生机的重要标志。《江湖奇侠传》被改编成电影《火烧红莲寺》,因为当时没有电视连续剧,便拍了十八集电影,其火爆程度,是今天无法想象的,根据茅盾先生的记载,影院内外挤满了人,电影院充满了喝彩、叫好的声音。当时人们看这个电影,还由于女主角是由著名的影后蝴蝶来扮演的,那是当时最流行的大众文化。

“南向北赵”之外还有一个叫姚民哀的作家,著有《山东响马传》,题材是当时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新闻。民国的时候国家比较混乱,山东有一支响马——就是现代的土匪,首领叫孙美瑶。孙美瑶所部在山东的津浦列车沿线,劫持了一辆列车,列车上有很多外国游客,被孙美瑶扣为人质。晚清政府也好、民国政府也好,最怕的就是外国人。当时有一种说法: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府,官府怕洋人,这是一个循环。劫持的外国人中,有很多重要的人物,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侄女,还有些外国的大款都绑在里面,所以轰动一时。最后政府无能,只好答应了土匪的要求:交钱赎人。政府后来把孙美瑶给招安了,他的队伍变成了正规军;招安之后又把孙美瑶给暗杀了。这个故事是非常曲折精彩的,姚民哀就在这个故事发生后不久写出了《山东响马传》。姚民哀是非常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奇才,他是说书人出身,有着走南闯北的经历。“南向北赵”加上姚民哀,构成了旧派武侠小说早期的“三足鼎立”,他们奠定了现代武侠小说早期的艺术风貌。

平江不肖生本人,是真懂得武术的。现在的武侠小说家,大多数不会武术,包括金庸、古龙、梁羽生。而在旧派武侠小说作家中,确实有几个是懂得武术的。平江不肖生不仅懂武术,还出版过武术方面的著作。现在武侠小说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思想都是从他那里开始的或者光大的。比如说,他把武功分为“内家”和“外家”——我们现在讲的“内功”和“外功”。这在古代的武侠小说中是没有的,《水浒传》就没有这一套理论,李逵、林冲都没有讲怎么练“内功”、打坐、呼吸吐纳……都没有,上来就打。也就是说武功理论从平江不肖生开始细化了。另外,他的小说中把家国之忧、把近代以来的民族忧患意识加进去了。比如《近代侠义英雄传》,其中的主要人物是大刀王五和霍元甲,从此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关于霍元甲的作品,霍元甲成为以后武侠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在这里,他把“侠义”和“民族尊严”结合起来。他写了霍元甲打擂,打败了外国大力士;但是他没有把这个故事简单解说成弘扬民族精神。他通过霍元甲的口说:我打败几个外国人有什么了不起!我一个人强不能说明这个国家就强大。今天有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喜欢写中国的武术家打败外国的武术家,以此来证明中国比外国强,这有时是一种阿Q精神。而霍元甲本身是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的。在“内功”和“外功”这个问题上,平江不肖生也通过霍元甲的武功,进行了精彩的论述。霍元甲虽然武功很高超,但是壮年就去世了。他为什么很早就去世了?平江不肖生认为是其“内功”练得不好。他说霍元甲的功夫都是很凶猛的“外功”,他在武侠小说中塑造了很多“内功”高手——不轻易出来打架的。他评论“内功”和“外功”的区别是什么呢?他有两个比喻:一个比喻是,一个铁箱子,里面装的都是玻璃,外面看上去坚固无比,怎么打这个铁箱子都不会坏的,但是里面的玻璃已经碎了;还有一个比喻是,一艘商船,上面放着大炮——这一炮放出去,固然能够把敌人的船打沉,但是自己的船也给震坏了。他说霍元甲的武功就是这样的,威猛无比,但是自己的五脏六腑没有练好——你这一拳打出去,固然把敌人伤得很厉害,但是自己的内脏也受了伤,天长日久,这些伤就积累下来,积劳成疾,成了不治之症。这些理论,后来在新派武侠小说中得到了系统地继承。我们可以看到金庸小说中有很多类似的论述,比如说谢逊的“七伤拳”就是这样,要想伤人先伤自己,每打一次敌人,自己就受一次伤。还有《倚天屠龙记》里神医胡青牛的理论,都和这个是有关系的。这是在平江不肖生那里开创的,所以平江不肖生的武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赵焕亭是河北人,他在武学理论上也和平江不肖生一样,强调“内力”、强调“罡气”,总之是强调人内在的修养能够作为“外功”的基础。赵焕亭还有一个功绩,就是他为所有的这些搏击腾挪修炼的技术取了一个统称,叫做“武功”。我们今天说“武功”这个词的意思,不是古已有之的。古代也有“武功”这个词,是指一个人、一个统治者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与“文治”相对应,即“文治武功”。比如说乾隆有十大“武功”,不是说他有十项打人的技术,是说他“平新疆” “平西藏” “平尼泊尔”……说他有十次功劳而已。到了赵焕亭这里,他把技击、打坐、轻功、暗器等所有这些加起来,叫作“武功”,今天成了我们谈论武侠的核心术语。现在世界上统称为“功夫”,还成了一个英语词,成为一个世界通行的词。

“南向北赵”加上姚民哀,他们的武侠小说合起来,恢复了侠的自由精神。在晚清的时候,“侠”不自由,变成了朝廷鹰犬,所以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批判。是他们把“侠”解放出来,所以武侠小说就变成了“现代”的了。他们发明了一批武学术语,采用了许多新式的技巧,从而促进了武侠小说的类型化,使武侠小说渐渐成为通俗小说的主力之一。新文化运动之后,新文学界不断地批判通俗小说,在理论上通俗小说是辩论不过新文学的,只有靠自己的创作实绩、靠自己的市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武侠小说为通俗小说撑起了半个天下。新文学尽管进步、先锋,但大半个市场是被通俗小说占领着的。所以我们要清楚,当时的四万万中国人中,如果有一万万人去读鲁迅的小说,中国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因为鲁迅的小说印出来,只能卖两三千本,四万万人民只有几千人读鲁迅,没有太大的作用,读者都是知识分子,我写了你看,你写了我看。而通俗小说一印就是几万、几十万,这才是威力巨大的。

武侠小说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姚民哀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庞大的系列,叫做“会党武侠小说”——就是专门写帮会、党派。今天的武侠小说,已经离不开这种题材了,一写就是什么帮、什么派,这是从姚民哀那里奠基的。这样写也是有历史根据的,因为从明清两朝,特别是从民国以来,中国民间的社会团体特别发达。中国的历次农民起义和革命都与这些帮会有关系,同盟会、国民党、共产党,都和这些民间团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共同参与了中国走向近代、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而姚民哀就把这些武侠传奇和帮派历史结合起来,既增加了神秘性,又增加了纪实性。本来这些帮派里的规矩、语言都是内部的黑幕,社会上的人是不知道的,慢慢通过武侠小说流传开来,进入日常的语言,所以我们这些日常的人也学会了很多黑社会的切口,比如说把眼睛叫“招子”,把撤退叫“扯呼”,这都是从武侠小说来的,本来这都是黑社会内部的秘密。姚民哀还开创了一个新的写法,就是在不同的作品中让人物和情节互相照应。在这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到了另一篇作品中还有,在这里是第一号人物,在那里可能变成第五号人物了,互相提示。这样所有的小说合起来变成一个大的作品,互相连环起来,叫做“连环格”。这也对后来的武侠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金庸的小说中就有很多“连环格”:在这部小说里提到那部小说的人物,这样就使整个的创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20世纪30年代,还出现了与向、赵、姚齐名的一个人,叫做顾明道,他20年代末创作了一部小说,叫《荒江女侠》。这部小说在武侠小说史上的意义是什么呢?它把武侠和情爱融为一体。书中写了男女双侠,主人公方玉琴和岳剑秋,他们不仅是一对除暴安良的好搭档,而且在出生入死中经历了很多缠绵误会,最后琴剑和谐,结成美眷。中国传统的武侠小说,是排斥女性的,《水浒传》一百单八将里面只有三个女的,其中两个形象都不太好,只有一丈青扈三娘形象比较好,而作者还把她嫁给矮脚虎王英了。一百单八将之外的女性,则多是反面形象,什么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都是被杀的对象,都是用封建观念把她们写成淫娃荡妇。后来到了清朝,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些女侠,可这些女侠也只是作为男侠的陪衬。所以,《荒江女侠》有一个划时代的意义,它首次写男女双侠共闯江湖,这分明地体现出了它的现代性。正因为这个原因,其轰动程度直追《江湖奇侠传》,也被改编为13集电影和其他的许多艺术形式。顾明道是把爱国、武侠、言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模式,从此之后作家们发现,把武侠和爱情结合在一起,是一条很好的路子,所以我们看现在的武侠一般都离不开言情了。本经典系列就选了顾明道的《血雨琼葩》《侠骨恩仇记》,从中可以领略作者的风格。而金庸先生少时,便是读过顾明道的作品的。

还有一位武侠作家叫文公直,他是把武侠和历史结合起来,写了“碧血丹心”系列。这个系列的主人公是明朝的忠臣于谦,写于谦保家卫国的忠烈精神,实际上是借古喻今,弘扬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精神,因为到了30年代,中国日益面临着日本侵略的危险。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武侠经过了多方面的融合,与帮会、与爱情、与侦探、与历史都结合起来了。所以说,向恺然、赵焕亭、顾明道、姚民哀、文公直这五个人就代表了旧派武侠小说前期的成就。我把他们命名为“旧派武侠前五家”。

旧派武侠小说到了后期,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影响更大的五个人,学术界称为“北派五大家”,我把他们命名为“旧派武侠后五家”。其中最早成名的是还珠楼主,今天还有很多老“还珠迷”,提起他来仍然津津乐道。还珠楼主原名李寿民,四川人,自幼博览群书,佛教、道教兼通,会气功和武术。他命运坎坷,经历传奇,是一个武侠小说方面的全才。从1932年开始,他在天津的报刊上连载著名的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

《蜀山剑侠传》可以说是20世纪最著名的武侠小说,按单部作品的影响来看,《蜀山剑侠传》超过金庸的任何一部小说,今天有些网络游戏都是从《蜀山剑侠传》那里获取灵感的。该作品一边连载,一边一册一册地出版,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还没写完。写了多少字,很难统计。按照旧式排版,不分行不分段的,一个字一个字地数下来,是五百多万字。如果按照现在的排版方式,分了行、分了段排起来,大概就得有七八百万字了。假如说按照古龙的写法,一句话一行,一句话一段,那就不知道多少字了。这是古今中外规模最大的一部小说,而且还没有写完。此书把神话、志怪、剑仙、武侠结合为一体,写出了一个宏伟的艺术世界。书中的剑仙是无所不能的,几乎超出了《西游记》的境界,他们可以操纵人的生死——他们拿的武器都是类似现代高科技的法宝:什么东西一发光,可能大海就煮沸了;一掌打过去,可能喜马拉雅山的雪也会融化——所以批评者说,完全是荒诞不经。但他写的是一个神话世界,这个世界是合乎自己的逻辑的。小说创作的背景,是针对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被侵略、国土沦丧的事实。还珠楼主是一个非常有民族正义感的人。华北沦陷后,由于他很有名气(周作人当时做了汉奸),有人劝他出来为日本人做事,他拒绝不做,后来就被抓到监狱里面,拷打折磨了七十多天,据说武功都给打废了,所以他出来之后就更加痛恨侵略者了。在写《蜀山剑侠传》的时候,充满了对邪魔歪道的憎恨。他最喜欢写正邪两道的斗法,突出邪不压正的观念。书中的风光描写、知识描写的精彩,也是文学史上罕见的。后来的梁羽生、古龙等人,都从还珠楼主身上得到了很大的教益。包括金庸笔下的若干武功,也是直接从还珠楼主那里拿来的,例如“蛤蟆功”和黄药师、黄蓉的一些武功,就是还珠楼主写过的。

本经典系列所收《蜀山剑侠新传》《边塞英雄谱》《冷魂峪》《独手丐》《柳湖侠隐》《峨眉七矮》《北海屠龙记》,均为还珠楼主的著名佳作。还珠的作品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连环格”系列,可以看做是一个浩大无比的“蜀山”文化工程。虽然作为主干的《蜀山剑侠传》没有写完,但是其他这些前传、后传、外传、旁传,五花八门地读起来,也别有风味,引人入胜。

还珠楼主之外还有几人很著名,一个是白羽(宫白羽),他的成名作是《十二金钱镖》,当时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号称“家家谈钱镖”。白羽的代表作是《偷拳》,写的是太极拳的杨派创始人杨露蝉的故事。杨露蝉痴心学武,但不是碰壁就是受骗,后来他装成哑巴乞丐,在陈氏掌门家中做仆人,偷偷学艺,终于感动了师父,得到真传,后来成为一代宗师。白羽的武侠小说具有明显的“反武侠”意味,他和还珠楼主正好相反,他写的人物不但不神奇,都是普通人,而且很懦弱、很世故,他们除了会一点武术外,经常胸无大志、丢乖出丑。这反映出白羽的一个思想:武侠不能救国。白羽年青时代追随过鲁迅,是鲁迅的学生,受新文学观念影响很大。他的小说,是对社会道义沦丧、侠义不张的批判。比如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两个侠客比武,其中一个已经失败了,胜利的这人拱手说:“承让!”这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情节。按照江湖惯例,高手已经说承让了,低手就应该承认自己的失败,然后两人重归于好。可是白羽写的是,恰恰在这个时候,趁高手不注意,低手突然出招,把高手打死了。也就是说,不讲道义的人获得胜利。白羽所写的正是我们社会的现实,前面讲的那种君子风度,恰恰是理想。所以,他的小说是具有社会反讽性的。另外,据说“武林”这个词是白羽发明的,以前有“江湖” “绿林”,但是没有“武林”这个词。“武林”包括了好人、坏人,黑道、白道,这是白羽的发明。

还珠、白羽之外,第三位重要作家是郑证因,白羽的好朋友,天津人。以往学界重视不够,本经典系列收其作品有《铁马庄》《龙虎斗三湘》《南荒剑侠》《七剑下辽东》《五凤朝阳刀》《边城侠侣》。郑证因的武侠小说以刚猛见长,基本没有男女情爱,也不写复杂的历史。他最著名的小说是《鹰爪王》,以此为核心形成一个“鹰爪”系列。郑证因的小说里,发明了很多奇怪的武功,还有很多江湖术语,他本人也会武术。郑证因的小说,以阳刚粗豪之气自成一家,但也吸收了赵焕亭、姚民哀、宫白羽的一些因素。喜欢纯粹武打风格的读者,会从他的作品中得到更多的享受。

再一位重要的作家,是多年湮没无闻,现在重新著名的王度庐,就是《卧虎藏龙》的作者。我1994年读他的小说,就感觉此人了不得,他的小说成就相当高。我后来在韩国看到了李安拍的《卧虎藏龙》,那个时候大陆还没有公映。我看后说,这个影片有可能获奥斯卡奖,果然后来获奥奖了。我还写了第一篇影评发表在韩国的《文化日报》上。王度庐的小说为什么具有高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深度呢?关键在于它也是受新文学的影响,王度庐早年也是到北大去旁听,到北京图书馆自学。他既写新文艺小说,也写通俗小说,早期还写过侦探小说。抗战爆发后,为了养家糊口,才写武侠,所以一出手水平就很高。他的代表作是“鹤铁五部作”:《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作品合起来是一个系列。《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是把其中两部作品的故事融会到一起。王度庐对武侠小说最杰出的贡献,公认是“悲剧侠情”。他的小说,武功没什么神奇,重心在于人物之间的爱情纠葛,而爱情往往是以悲剧结尾。在王度庐的笔下,对于爱情的探讨,达到了非常深刻的程度。很多言情小说写两个人相爱,往往受到什么阻碍、阻挠,因为有阻挠不能结合,或者战胜了阻挠就结合了。而王度庐的小说,直接把爱情放在你的面前,当没有人阻碍你的时候,你能够获得爱情的自由吗?不要找借口说谁阻碍你,没有阻碍,你们愿意相爱就相爱吧,这个时候你能驾驭人生的这只小船吗?在王度庐的笔下,爱情在仇恨、在侠义、在名利的面前往往是十分脆弱无力的,这个时候爱情露出它的真面目,恰恰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人才发现自由是不存在的。这个时候可以发现,很多情人们对“情”其实是怀着深深的恐惧感的。人们追求爱情,可以很深情、很挚情,可是一旦爱情之梦即将实现的时候,主人公不是死了,就是走了,退缩了、拒绝了。侠客们舍弃了现实世界的所谓幸福,保持了生命的孤独状态。什么是“侠”?它的本质意义就是孤独和牺牲。“侠”一生是孤独的,渴望着知音,可是一旦有了知音,这个“侠”的意义就没有了。所以,王度庐的思想内涵是非常深的。在他的小说中,江小鹤最后是归隐,李慕白和俞秀莲终身压抑着真情,玉娇龙和罗小虎一夕温存即绝尘而去,这不能说是封建观念,而恰恰是现代意义上对爱情的追问:什么是“侠”,什么是“情”。

“北派五大家”最后一位叫朱贞木。他的小说已经和新派武侠小说接轨了,其创作不拘传统格式,经常使用新名词,讲究推理,又喜写多角恋爱。其代表作是《七杀碑》。本经典系列收入的《飞天神龙》(含《炼魂谷》《艳魔岛》)、《玉龙冈》,可见一斑。朱贞木把对人物的理想化描写与写实风格的武功细节相结合,可以说开了新派武侠小说创作的先声。学界有人将他的位置放在新派武侠的开端,但我以为还是应该视为民国旧派武侠的殿军,更为确当。

上述诸家外,还有其他一批武侠小说家,写了若干系列。比如我们今天熟悉的“黄飞鸿系列”,就是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后来成了港台影视的一个重要题材。还有“方世玉系列” “南少林系列”,也都很有影响。这些武侠小说直接开启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港台的新派武侠。所以说旧派、新派,本是一脉,江山代有才人出也。

今天中华民族面临着文化复兴的神圣天职,武侠精神的提倡,刻不容缓,希望我们不仅有旧派武侠、新派武侠的经典,更有新世纪的一代少侠破茧而出,光照未来。

[1]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M].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384.

[2]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第1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猜你喜欢
平江武功武侠
武侠风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嘿!这才是武侠
功夫熊猫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唯快不破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风情
平江暴动和平江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