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剧流行的现实意义思考

2013-08-15 00:52张利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权谋后宫爱情

张利杰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国人素来有很浓厚的历史情结,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的一系列作品《屈原》《虎符》等历史剧对历史进行了大胆改编,其更言“我要借古人的骸骨来,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1]。而今天,在大众娱乐文化占据主流的时代,“历史”在电视剧的“狂轰乱炸”下热闹不已,不仅出现了严肃庄重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这样的正史剧,还有一些如《戏说乾隆》《还珠格格》这类以诙谐幽默迎合观众娱乐心理的“戏说剧”。从电视娱乐的本性来看,“戏说剧”大有独霸鳌头之势。

“戏说剧”的分类,学界没有明确判定。我们这里仅根据其表现人物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种:一种是以皇帝为主,比如《康熙微服私访记》以游戏方式解构了皇帝的神性,表现出其人性中的“侠”气;一种是以公主、阿哥为主,比如《还珠格格》《怀玉格格》以青春偶像剧的方式脱离历史的真实,把几个年轻人的爱情童稚化、现代化;一种是以后宫女性为主,比如《宫心计》《金枝欲孽》《甄嬛传》等,这些剧极力描摹后宫高墙内的妃嫔之间不择手段的恶斗,剧中的皇帝往往只是一个想象中的符号,女人才是主角。这三种模式都曾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火爆过,20世纪90年代“戏说皇帝剧”曾称霸,到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流行“格格”剧,今天这两种类型让位于“后宫剧”。

2011年,省级卫视一共播出了8部后宫剧。以新年伊始的湖南卫视《宫锁心玉》为开端,而后安徽卫视播出了《美人心计》 《唐宫美人天下》,浙江卫视推出了《宫心计》《后宫》,并且这些剧目的播出编排密集,“8部后宫剧有6部集中于下半年播映,甚至同期交相播映,一时间占据荧屏,形成同质化的竞争局面”。[2]可以说,后宫剧的流行已经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后宫剧为何会如此风行?它契合了观众怎样的心理?这将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内容。

一、后宫剧的界定和发展

在勾勒后宫剧的发展时,我们首先应该对其进行概念界定,以便明晰其范围。“后宫剧”:“后宫指皇帝的妻妾居住的地方,也可代指生活在后宫的女性,后宫剧以再现后宫女性的隐秘生活为出发点,多讲述一个女性被选秀入宫,从不谙世事屡遭陷害到执掌权力成为后宫规则的制定者。”[3]此外,我们应该区分开“宫廷剧”与“后宫剧”。我们所说的“宫廷剧” “是以宫廷为故事背景,阐述宫廷人物生活以及关系,如帝王将相、后宫妃嫔,也可以是宫人侍女、御厨太医等,以他们的视角来展示宫廷的爱恨情仇”。[3]相比起来,“后宫剧”的概念相对狭窄一些,它只涵盖了以后宫为表现对象的宫廷剧。

后宫剧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电视剧种。早在1985年,《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台湾首播,造成了巨大轰动。60%以上的超高收视率创下了台湾电视剧有史以来最高收视纪录,至今无人能破。时年40岁的潘迎紫勇敢挑战幼年武媚娘的天真浪漫和女皇武则天的不怒而威,堪称经典,之后“一代”系列(《一代女皇》《一代公主》《一代歌后》)相继出炉。20世纪90年代初这部剧被引进大陆,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联播数十次,造成收视轰动。跟着这股风向,大陆也推出了刘晓庆版的《武则天》,收视颇高。当然早期的后宫剧对于宫廷斗争的描摹不如现在的宫廷剧淋漓尽致,它们更侧重展示女性艰难成长的主题,有“一女多男”的偶像剧模式。

而后到2004年,香港TVB制作了30集的《金枝欲孽》,这部剧在TVB颁奖典礼上横扫各项大奖。《金枝欲孽》可以说是中国人权谋文化的一部野史,剧中的女人斗争虽不像王侯将相一样动辄血流成河,她们斗的是不动声色的绵密算计,在长袖善舞间杀人于无形。也就是从这部剧开始,后宫剧开始彻底转向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和权谋斗争,皇帝逐渐沦为隐形的符号和虚化的背景。2006年被称为内地版“金枝欲孽”和“大陆版大长今”的《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和2009年香港TVB庆祝四十二年台庆剧《宫心计》再度助燃了这股后宫剧之风。这个时期后宫剧虽然不是每年的必点大餐,但绝对是餐后甜点,让观众回味无穷。

到了2011年,后宫剧出现扎堆效应,一年有8部同质剧轮番袭来,这在电视史上也很罕见。这一阶段的后宫剧多改编自网络小说,历史细节更加波澜起伏,权谋争斗也更令人发指。其集大成者要数《甄嬛传》了。这部剧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主要描述甄嬛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权谋的深宫妇人的艰辛历程,这正是千百年来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据悉,该剧自播出以来,连续一个多月排在同时期收视率的冠亚军位置。

二、后宫剧流行的现实意义思考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后宫剧?是爱看惨绝人寰的宫廷斗争,还是渴望窥视后宫秘闻,抑或是对受封建制度压制下的人性之可怕,尤其是女人之间无形的杀戮感兴趣呢?可能这每一点都能成为迷恋的理由。将后宫剧穿越放置在现实主义的视野下审视,我们发现它的话语机制契合了现代社会种种心理。也即,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权谋争斗正是后宫剧繁衍生长的适宜“温床”。

(一)后宫剧契合了中国人对于权谋的热衷心理

中国人素来是权谋大师,以男性为书写主体的上下五千年历史几乎都离不开“权谋”二字,帝王靠权谋执掌江山,将相靠权谋叱咤官场,“兵不厌诈” “与人斗其乐趣穷”这些教条似乎成了中国人认可的官场潜规则。从早期的鬼谷子兵法,到张仪用三寸不烂之舌离间齐楚连横,再到权谋的集大成者《三国演义》,以及刘邦奸诈战胜项羽、雍正用权谋窃取皇位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一不记录着中国人对权谋的利用。如果你还认为权谋只是属于历史人物,那完全错了。今天,一些畅销书如《杜拉拉升职记》《职场潜规则》《学会说话办事》等正是权谋术在现代社会的展示。影视剧正是适应了这股潮流,并考虑到女性受众庞大的因素,将男子的权谋推演到女性这个群体中,后宫的女人正是其合适的选择。千百年来,她们与世隔绝般生活在后宫深墙内,为争宠于帝王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从刚进宫时单纯无邪的少女到成为宫廷内斗的牺牲品,再到自己成为宫廷斗争的指挥者。从这一点看,后宫剧很符合中国人对于权谋的想象。

根据传播学的定理,观众在看电视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现实人生寄托在电视剧的人物身上。所以观众在后宫剧中似乎找寻到了现实生活中在职场、官场等尔虞我诈的影子,只不过是将战场搬到了古代。此外,后宫剧也多走励志剧路线,讲述一个女性如何在后宫争斗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有点“古代版杜拉拉升职记”的模式,这也恰好契合了当代女性的心理,尤其是一些都市白领,她们在职场中深谙此道,后宫剧正是她们活生生的职场教科书。了解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宫剧导演喜欢在“害人术”上下功夫了。

(二)后宫剧折射了当代女性的爱情观

后宫剧如果只是一味地勾心斗角未免落入俗套,且空洞无物,对现实人生无益。所以作者们会在争斗之外唤醒人们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的渴望,尤其是爱情元素。这些后宫女性一辈子生活在内宫,不得见家人,只能一个人面对宫中斗争,她们逐渐泯灭了人性,昔日姐妹变成仇敌。但究竟这种争斗值不值得?这是每一部后宫剧抛给观众的思考题。正如《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开头道出的:“我们这群女孩子一进宫就飞上枝头做凤凰,到头来究竟凤凰还是鬼,没有人知道,我只记得我那一年立春进宫,从此我的生命里就再也没有春天了……”这句话道出了千百年来后宫女人的心酸。

入宫后她们陪伴的是皇帝这个天下最尊贵的男性,可是佳丽三千也让爱情成为她们的奢侈品,如果入宫之初她们还怀揣美好的爱情,那么之后她们已经完全放弃了爱情,为了生存而开始为一个自己不爱、也不一定爱自己的男人争斗。每每她们会羡慕寻常百姓的伉俪情深,这是对爱情的渴望。

在《甄嬛传》中,善良的甄嬛一开始无心理会宫中争斗,只希望求得如意郎君,而与雍正的花园邂逅、雪中留情为宫中爱情添上了浪漫色彩,可是后来甄嬛发现,雍正对她的爱只是因为自己与已逝的元妃相像,自己只是替代品。所以她心灰意冷主动要求出宫修行,期间邂逅了十七王爷,并演绎出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但这样有悖伦理的畸形爱情自然不被礼教所允许,重新返回宫中之后昔日善良的甄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最后为了保住她与十七爷的孩子而亲手杀死了皇帝。

普通百姓之间的朴实爱情在宫中女人看来几乎是奢侈品,她们可以得到富足的物质享受却难得有情之人相扶到老。“豪门一入深似海”,这在今天也是活生生的教材,现代社会一些女孩为了嫁入豪门获得物质享受而亲手埋葬爱情,到最后只怕也是伤痕累累。宫斗剧恰恰唤醒了人们对于最单纯爱情的渴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远比宫中女人的爱情来得让人温暖。

此外,作者们也会在后宫剧中涉及诸多倾城之爱与后宫女性形成对比。比如在《美人心计》中,刘恒与窦漪房谱写了一段“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绝美爱情,此外,周亚夫和莫雪鸢至死不渝的爱情,刘章和吕鱼,刘影和杜云汐,周亚夫和张嫣之间的爱情也让观众看得纠结不已又荡气回肠。

(三)后宫剧擅长营造“女性奇观”来满足受众的窥阴癖

当今的电视剧再没有一部电视无关女人、无关情爱。后宫剧更是十足的女人剧,“男人反而被符号化,变成了隐形书写”。[4]观众喜欢看后宫剧,大多是被它的“奇观”化所吸引。这里的“奇观”有三层内涵:一是后宫女性绝不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是步步惊心,随时可能死于非命;二是后宫女人绝不是享受皇宠的幸福之人,而是可能终身受冷遇并惨死宫中;三是后宫女人绝不是皇帝面前的柔柔弱弱之人,而是深谙权谋和害人之术的政治家。几乎每部戏的导演都在刻意为观众打造一个“女性奇观”,这些女性个个貌美如花,柔弱娇羞,但其实却又有毒蝎心肠,杀人如蝼蚁,这正验证了穆尔维所言:“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从而能够把她们说成具有被看性的内涵。作为性欲对象被展示出来的女人是色情奇观的主导动机。”[5]这样的女人能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好奇。比如在《甄嬛传》播出后,饰演华妃的蒋欣走红,华妃可以说是剧中最出彩的配角,她出生名门且容貌过人,十六岁进宫就受皇宠,并逐渐恃宠而骄,气焰嚣张,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她的坏和狠让人战栗。但她却很真实,并始终坚信皇帝与她是真正的爱情,殊不知她也是皇上的一步棋,皇上与太后为防备年氏一族势力过强,联手在她专用的欢宜香中添加了大量麝香,致使其终身不育。所以华妃最后的死不是被逼死的,而是绝望的死,自己心爱的男人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愿望,她已经没有生存的意义了。华妃既是宫斗的操控者,也是宫斗的牺牲品。这个貌美又狠毒的人物就很有卖点,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

此外,宫闱秘史也是宫斗剧迷们最喜爱看的。无论是宫女和太监的苟且之事,还是后宫妃子私通其他男性都在解密后宫,满足受众的窥阴癖。这几乎在每一部宫斗剧中都有所展示。比如,在《宫心计》中,身为贵妃的金铃和尚宫的刘三好同时喜欢上了宫中侍卫高显扬;《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中静贵人景珍与侍卫荣广海曾是青梅竹马的情侣关系,而在其入宫后两人在后宫传情,安雪臣曾是全妃的私生子,祥嫔娘娘趁皇上不在与戏子杜菊笙有染。这些错综复杂近乎奇闻异事的剧情始终让观众看得欲罢不能。

(四)后宫剧体现着经济社会对历史的消费

康熙、乾隆两位清帝一直是电视编剧们的最爱,康熙帝政绩斐然,乾隆帝风流倜傥,是电视剧取之不尽的题材。近年来,另一位清帝雍正,突然崛起,忙得不可开交,打开电视某个频道四爷正在和若曦暧昧,切换频道,四爷正在和怜儿缠绵,再切个频道四爷喜欢晴川,再切个频道,四爷已经娶了甄嬛。因此,有网友戏称2011年的电视剧总结起来就是“那些年,雍正追过的女孩”,并制作了恶搞视频。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怪状?这除了影视剧制作本身的模仿和照搬之外,更是历史影视剧创作者在艺术地把握受众心理的基础上,对于“历史”或变相或直接的消费,从而在大众文化占据主流的娱乐消费潮中谋求一席之地。

当下后宫剧对历史的消费主要有以下特征:首先,挪用真实历史入戏,但抽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实属性。在影视界,历史真实一方面指影视剧创作者用于创作的原始历史文本,另一方面也包括以口耳相传形式流传民间和正史中的口碑史料,这些是剧作者进行艺术想象的前提和先导,也是史学家、观众共同认可的不容置疑的“历史真相”。但“影视与历史之间的纠结问题不在这里,而是集中在如何对待历史事实上,即历史真实和创作者的想象之间如何互动才会实现历史知识和影视娱乐的双赢策略。”[6]在后宫争斗剧中作者已经让皇帝这个具有历史代表的典型形象藏匿在隐形书写中,仅仅为入戏点出一个历史事件,让观众接受,而在其具体展开时,他是个“隐形人”。这就为后面故事的书写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想象和虚构。这些宫斗剧的历史有汉朝的、唐朝的、明朝的、清朝的,可以说几乎每个朝代的后宫都有血淋淋的斗争。所以在接受的过程中,受众自然与编者达成一致,甭管哪个朝代,后宫剧演绎的都是后宫争斗那点事,历史就是个背景介绍。

其次,模糊具体历史时空真实性,把期间的人物和事件凸显出来,并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与加工。这是后宫剧为了强调真实性而附加的砝码。他们极力用大事件串联起整个故事,这样一来弱化了娱乐性,少受诟病,更容易让观众接受。比如《美人心计》在全国各地播出后,获得了9.3%的最高收视率,登陆台湾、韩国等地后,收视率更是一路飙升,网络中也有百万人在线观看。这部剧讲述了汉朝第一皇后窦漪房传奇的一生。剧中穿插了从汉朝初年吕雉当权到汉武帝登基前的这一段曲折历史。这部剧最大的可看性就是将历史与故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人们既从历史主线中把握了人物的命运,又可以在历史细节处体味人物如何步步为营从“家人子”变成“大汉第一太后”,十分吸引人。

最后,完全地娱乐历史,这体现得最多的就是一些变异的后宫穿越剧上,让现代人物穿越时空来到古代亲自体验后宫生活,而这类题材的电视剧都会渲染金碧辉煌的后宫、做工精巧的器皿、顶级奢华的服饰等,这些“视觉的享受、出色的表演、跌宕的情节都是为了满足受众娱乐的需求”[7]。这种剧最能体现消费历史的创作形式。作者不但抛弃了真实的历史时空安排和文化习俗,也抛弃了历史曾经赋予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作者将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嫁接到古人身上。比如《步步惊心》和《宫锁心玉》,剧中的女主们是披着古代人外衣的现代人,这时的宫斗不再是血腥,而是一种现代思想和古代传统的碰撞,历史沦为现代人与古代人谈情说爱的背景。

后宫剧扎堆亮相,逐渐让观众出现审美疲劳,而其同质化的手段也备受指责。因此在“限播令”之后,这种电视文化商品正在走下坡路。后宫剧的火爆契合了大众文化下受众的种种心理。我们可以限制这种电视商品的供销,但却掩饰不住深藏背后的大众把玩心理。只要观众这种需求仍在,那么宫斗剧的沃土就会在,因此与其求全于电视不如深究一下这个焦虑的时代。

[1] 曾庆瑞.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52.

[2] 李红玲.后宫剧播出与收视透视[J].市场观察,2012(2):87.

[3] 侯海燕.现代宫廷剧的大众文化看点述评[J].新乡学院学报,2012(2):128-130.

[4] 黎子微.性别窥视下的破碎历史——浅析后宫剧风靡的性别文化成因[J].青春岁月,2012(4):65.

[5] 穆尔维 劳拉.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M]∥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44.

[6] 许文郁.解构影视幻境——兼及与文学、历史、性、时尚、网络的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51.

[7] 李建楠,张卫国.对后宫题材电视剧热播的冷思考[J].传播实务,2012(12):66-68.

猜你喜欢
权谋后宫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影》
后宫正传
由“王纶案”看明宪宗的权谋
刍议《笑傲江湖》中权、术、谋
“权谋”纵横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后宫·真烦传》专题之女帝家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