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勤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思索着、探寻着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怎样的教学,能更快更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应该坚守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文课堂,达成课堂教学的简约高效。以下是我的具体实践及几点思考。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仅是教师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的放矢,简约高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机械地照搬《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而应充分考虑学生、教材、教师三个要素,作出适当调整,使目标的表述尽量具体、准确,真正实现学习目标的“制定的针对性”。
例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叙述了伽利略挑战权威的故事,其科学道理很深奥,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根据本课特点,我将学习目标确立为:1.通过联系上下文、情景说话等形式,深入理解“信奉、违背、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的含义。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两位伟人关于铁球着地的观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重点的句子和段落。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道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通过阅读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探求真理的精神,同时学习辩证地看待亚里士多德。4.初步感受“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这与《教师用书》中的学习目标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目标更加简明、科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真实有效的课堂就应该以读为主,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梯度朗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地有所感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例如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我就注重一个“读”字。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读书,在感悟中品读,在品读中批注。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理解,帮助孩子们展开了个性化的朗读。特别是关于“吼”字的处理:请看大屏幕,“老汉突然冲上前……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和“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这两句话都用到了同一个字“吼”,请你入情入境地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两个字一样吗……在死亡的边缘,老汉多么希望这一推,能将儿子推上这座生命之桥啊!请你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读,请你再用力去推——读,请你像老汉一样竭尽全力去推——读。在这一读再读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老汉精神的伟大,更感受到人性的伟大,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学生在读中学到了很多……求真的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得到真实的内心体验,受到点点滴滴真实的感染熏陶,培养了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和品味的能力。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并将其进行提炼,形成简洁明快的教学线条。
例如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我围绕“道德难题”这一关键词,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1.引导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段,反复阅读7、8两个自然段,懂得“道德难题”具体指什么?2.抓住这几句话“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让学生仔细品读,弄明白:父亲可不可以留下这辆车?“擦”说明什么?父亲最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学生经过充分的品读交流,深刻体会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至此,学生对文中母亲的话,及“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两句话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真正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朴实的,是朴朴实实的读书活动;是平实的,平平实实的对话交流;是扎实的,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教学时,要努力让学生在读读思思、写写画画、听听论论中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简约的课堂中得到高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