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发展

2013-08-15 00:51黄志锋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聚集区文化企业

黄志锋

(黎明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福建泉州362000)

一、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概念

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最终必然走向必定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实现。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发展已经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产业聚集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一旦文化创意产业聚集能够形成,那么,它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包括聚集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外部效应等优势,将更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成型,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地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的推动力。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聚集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马歇尔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他在书中用一个章节的篇幅论述了具体产业在地理分布上的客观性[1]。恩赖特指出[2],聚集是某一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相信地区的集中分布,它们既有共性,又互为补充。聚集的地理分布从地区、国家或者从一个城市向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延伸。聚集的地理分布范围与产生信息、交易、激励和其他活动的距离有关。迈克尔·波特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聚集概念[3],他结合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产业聚集”的概念,并把它上升到国家竞争力的高度,国内外学者更是掀起了从产业聚集的角度研究创意产业发展的热潮。按照波特的观点,产业聚集是一组在地理上相近、并具有相互联系的公司,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而联系在一起所形成的产业上的聚集。交易成本的降低、规模经济的实现、竞争优势的提高、知识溢出的效益是产业聚集形成的根本原因。按照波特的理论,企业的聚集现象表明,大量的竞争优势并不在企业内部,而是广泛地分布在企业业务所在的领域。波特在《1998年全球竞争报告》一文中,发现了聚集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4]。产业聚集作为一种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波特用实际数据验证了很多国家的情况,并为这一说明微观经济商业(经营)环境与国家经济繁荣,特别是本土聚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间的关系的总体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化发展的意义

1.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成型

按照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保障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精神方面的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对于区域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中的每一家文化创意企业都会在外部经济中重新定位自己在区域中的经济地位,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和优势,通过产业分工协作的经济关联,开展纵向合作,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缔结过程当中,创造他们共同的竞争优势。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告诉我们,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形态一样,也是一条上游、中游、下游齐具的完整的产业链,但我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未完全实现跨行业和国际化的情况,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并未得到真正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是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成型,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化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能够更好地塑造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按照迈克·波特的理论,同一产业相关企业的聚集、相互竞争和相互协作,对于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波特认为,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能够对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形成产业深远的影响。企业之间的聚集,能够提高它们之间的生产率,提供持续不断的改革的动力,促进企业的创新[3]。独立存在的企业,其竞争优势是有限的,而作为聚集群中的企业,其竞争优势是显著的。

单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单个企业可以通过投入和兼并等方式实现对资源的占有,通过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但不同的企业获取资源的交易成本是不一样的,同时,各个企业为获取资源的支付能力也不同。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就处于竞争的劣势。而聚集则不同,通过聚集,即使中小企业也可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实现企业行为的长期性,以弥补单个企业在这方面的劣势。同理,这种现象也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可有效增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之间的抗替代能力,缩小文化创意产业竞争者之间的实力差距,共同提高和塑造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可有效地节约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易成本,通过聚集,将文化创意产业的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都聚集于同一空间,使得创意生产者能够更便利地了解供应市场或销售市场的信息,有利于缓解和降低交易伙伴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同时,也加深了聚集区内的分工,不仅仅通过市场、契约促进了文化创意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而且还通过非正式交流增强了各文化创意企业之间的协作,为文化创意企业之间的协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可以有效地将凌散分布的文化创意生产企业汇集起来,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和分工,以一家企业或数家企业为龙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创意产生到生产复制、衍生产品开发、产品包装、销售服务,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相对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将带动相关的附属产业的发展[5]。我国的上海市、杭州市等城市出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都充分地论证了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对于发挥区域内的各种文化资源和创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能力,发挥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文化创意的作用。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能力,集群能够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促成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行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存在和发展,可以有效地聚集来自各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从业者,有利于各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互动,为创意灵感的产生提供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条件。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发展,一方面可以带来“聚集效应”,并改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域内的“创新条件”,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文化创意“知识溢出”的外部效益,实现生产环节分工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放大产业集群的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可以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发展过程中,政府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形成也必然伴随着一系列制度和规则的建设。具体表现为政府制定吸引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提供优良的基础设施、建立公正公平的法律环境等方面[6]87。这些优惠政策的推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各地政策积极策划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像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等地已经形成了许多种类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4.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能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将会不断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也会为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提供新的思路[7]。从最直接的经济层面上来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将带动城市的经济朝着更高层次、可循环的方向提升,有效地促进原创、管理和经营人才形成集聚效应,这将推动城市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朝着创新、现代、不可复制的优势产业发展。

在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和建设也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也将对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居民素质的提升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意阶层和创意人才的聚集,整体上将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素质,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给城市建设和发展构建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平台。反过来,城市原有的特征,如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和作为业余消遣的音乐收藏等,就成了通过文化重新发展工业的新投入[8,9]。通过这种方式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能够为该地区城市和旧工业城市迎接新经济提供机会,使它们实现产业复苏或开启新的产业形态。

另外,城市也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创意环境,作为“一个共享的空间和传统,人们能在其中学习、比较、竞争和合作,思想和见解都能通过它得以产生、发展、传播和摒弃”[8],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至关重要。将创意注入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焕发原有的基础设施的生命力,实现新的价值,这不失为一种集废旧工厂改造、历史建筑保护、新兴技术振兴、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与发展为一体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并报模式。例如,上海昌平路990号和1000号原来是上海窗钩厂和上海航空设备厂,现在则成为上海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产业园区,在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209。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令人侧目,例如当前我国的文化生产日益市场化,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大量涌现,足以表明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聚焦区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的几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些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更容易得以实现,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发展的相关支持平台仍不健全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是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建设必不可少的政策支持。目前,各地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较多,但是特色不太鲜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发展针对性并不强。当前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包括规划、产业促进、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类型,虽然各类繁多,但内容创新仍然不足,主要表现在:在政策手段仍主要是采纳传统的项目支持、税收减免等,而在信息交流、企划咨询等方面却有所欠缺;现有的政策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设定了行业界限,不仅不能促进企业和个人提升创意和创新能力,反而容易造成行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同时阻碍了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影响了优秀创意的孕育。

从目前我国已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现状来看,大多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的文化创意中介机构普遍规模较小,竞争能力弱,而且类型比较单一,自身管理较为落后,无法真正承担发挥文化创意资源的市场配置职能。以上海为例,在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文化创意中介机构普遍规模都较小,其中1~5人的企业比例达到40.5%,10 人以下占 57.5%[11]。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中介机构的小规模经营将直接限制其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应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无法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提供中介服务职能。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造力和智慧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形态,它凝聚的是文化创意人员的创造力智慧。目前,我国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文化创意人才不足的问题,即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较为发达的城市,文化创意人才的短缺现象也非常严重。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表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目前还未形成人才体系,文化创意人才总量相对不足,而且文化创意人才也出现结构性的短缺的问题。不仅缺少高端的文化创意人才和策划人才,而且也缺少擅长将文化创意作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专业的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

2.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企业融资困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较大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产业形态,较之传统的产业而言,更需要有充足的资源注入文化创意产业中。一个好的创意,如果没有交配的注入,永远就只能停留在脑海之中、纸面之上。因此,一个良好、通畅的融资和筹资渠道,一个高效率运作的资本市场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必不可少的要件。

在我国,目前各行各业的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依然是银行。由于我国银行的抵押贷款的方式和文化创意企业资产存在的表现形式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也进一步造成了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对贷款的企业大都均采取统一的评估体系和抵押贷款的方式,即对贷款人的偿还能力、抵、质押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押权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审查。而文化创意企业主要是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存在,对这些企业而言,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所占的比重显然比传统企业小得多,因此,他们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比传统产业而言就相对较少,这种现实的情况决定了大多文化创意企业很难取得商业银行发放的抵押贷款。除此之外,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也是近几年来才刚刚在我国展开,各商业银行对此均持谨慎的态度。因此,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就存在着很多困难。建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开拓新的投融资模式势在必行。

3.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文化创意人才相对缺乏,无法形成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创意人才不足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和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6]163,在美国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英国伦敦是14%,日本东京是15%,而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上海这一比例却不到0.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首次发布的我国文化产业的有关数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重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比例相对较低,存在着文化创意人才的急缺问题。另外,从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结构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企业拥有的高级工、中级工、技师等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高端原创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复合型人才[10]119。

从教育机制上来看,目前我国国内高校的教育机制仍旧无法满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虽然在国内各大高校中设有美术、广告、影视、艺术等相关专业,但大多采用规范化、制度化和应试化的培养方式,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明显,这种专业设置明显无法满足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需求。

4.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尚未形成完整、顺畅、高效的产业链

目前,构筑文化创意产业链已经成为我国各地方政府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一项重大的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意产业的同构现象比较严重,没有产业内的互补和协调机制,创意资源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和聚集。在我国,各种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创意聚集区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多属于单闯型,产业链条尚未形成,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还未形成紧密的互动联系,创意资源、信息、资金在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流动出现某种程度的断节,横向企业之间的合作亦在某种程度上出现过脱节,没能有效地实现协同。在文化创意产业链中,创意产生、技术、生产、营销、渠道经营、管理等产业环节之间衔接极不顺畅,往往是创意产业之后,要经历相当的时间才能真正转化为具体的创意产品,创意产品进入市场后,也往往由于营销技术或渠道方面等问题导致了创意产品的市场销售并不理想。同时,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关联性、拓展性较差,较少能向相关产业进行有效地拓展,发展前景较为有限,结果必然导致其经济效益还没有得以有效地发挥。

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而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在现实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1.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环境,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发展

首先,建立切实有效的公共政策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政策支持不能简单地以行业为界限,而应该以“创意”本身作为支持对象,为具体的创意提供财政补贴等支持政策,并且为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努力提升全社会的创意能力和动力,创造良好的创意环境。政府在出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准入机制,真正扶持有创意的中小企业,引导企业以创造差异化的体验为经营理念,使文化创意聚集区真正成为创意的聚集、内容的聚集和人才的聚集,而不只是空间和形式上的聚集。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考虑设立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的专项基金,为重点行业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保障;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金的手段,鼓励和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活动。

其次,鼓励商业配套文化创意中介服务机构的参与,构建中介服务体系,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众多的中介服务体系,主要是指行业协会。可以考虑以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运作为基本原则,由政府出面协调,着手建立文化创意聚集区内的文化创意中介机构。以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为平台,鼓励各个文化创意企业积极参与,发展和完善经纪、代理、推介、咨询等中介机构,以进一步拓宽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文化信息传播渠道,优化配置文化创意资源。例如,2007年11月,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就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创意产业门户网站“创网”(www.021CI.com),专门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的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企业展示、合作交流、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产品买卖等服务,有效地促进了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飞速发展。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过程中,创意产业行业协会在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中介服务体系就应当积极协助和成立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中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各行业的市场规则[12],发挥行业自律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有关文化创意企业的信息咨询的作用,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充足的决策信息。同时,可以考虑定期举办各种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展览会,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文化创意企业与外部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聚集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为创意产品走向市场创造更多的机会。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为了有效促进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建设,英国政府通过非政府性的 CIDA(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Agency,即创意产业发展局)来协调其产业发展。通过成立非营利性的中介服务机构,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包括金融、法律、产业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争取政府基金支持,进行项目策划等服务,有效地促进了英国创意产业的大发展。

再次,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环境[6]93。只有被知识产权法所支持和保护的创造性才能转化为产品,才能实现与知识产权相联系的权益和权利,在此基础上,创造力才能真正地转化为资产。受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下的权益支配权正是对未来经济价值衡量的基础。因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必须大力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一个尊重和重视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建立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评价的制度,加大力度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转化。同时,可以考虑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过程中,将“创意”纳入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以维护创意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创意保护。除此之外,还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执行机制,严厉打击各种盗版行为,为文化创意产业和产业聚集区的建设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大型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都普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为产业聚集区内的创意企业提供了各种配套设施,它们通过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的管理、协调、行业准入资格的认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自律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做法,进一步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聚焦区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公众服务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源建立一批行业技术研究、测试、市场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包括策划、制作、推广、服务等领域的水平,以及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商业运作能力[13],全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投融资渠道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产业形态,较之传统产业而言,政府和社会投资规模小,融资渠道也比较狭窄。这就需要政府在投融资上予以政策支持,帮助文化创意企业获得资金投入的支持,以打开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渠道。在这一方面,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中值得我国借鉴[14]。例如在英国,每年有将近2万亿美元用于文化创意产业,其中财政性拨款46.1%,地方政府31.1%,彩票15.2%,赞助商的资金支持5.3%,信托基金的投入1.5%,欧盟资助0.2%,其他资金来源0.6%。这种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为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投资支持上,政府可以考虑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环境、发展前景以及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期规划,以针对性地制定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指导纲领,规划产业投资的方向,明确产业投资的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此外,还可以考虑在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中适当筹集专项财政资金,以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等方式对本地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予以扶持。在融资上,在我国应当考虑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在制定融资优惠政策的同时,可以考虑通过风险投资基金和股票市场中的创业板市场,以吸纳社会资金的方式解决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问题;在信贷政府方面可以考虑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措施,探索专利权、著作权以及经过评估的文化创意资源项目、销售合同等作为银行信贷抵押的途径和方式,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得到更多的间接融资支持。

3.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聚集,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集合多方面的力量,尤其是政府和高校。可以考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学”,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系统性的理论支撑[15]。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理论发展密不可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崛起的一种新经济形态,至今在我国尚未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学”,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尤为迫切。但从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来看,创意学在我国依旧处于起步阶段,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型的创意学科不一定适用我国实际,因此,我国在建设创意学学科体系应该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兼具中国特色,以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为资源,同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范例,总结国外和我国现有的实践经验以构建我国特有的创意学理论体系。

在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上,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两手抓”。一手抓自主培养,另一手抓人才引进。对此,在目前我国国内各大高校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要突破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的界限,打破原有的学科的界限。例如,在理工专业中可以加强文化创意素养的培育,在文科专业中可以加入工程设计、工艺美术等学科的相关课程,甚至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学院校中可以考虑设立文化创意学科,以系统地进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同时,可以考虑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文化创意专业培训,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在文化创意人才引进方面,应该考虑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通过举办一些具有特色的高级文化创意人才招聘会、人才交流会,促进创意人才在产业内合理流动,优化产业内的人才结构,从而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4.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奠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是文化创意价值扩散和产业分工协作的过程,也有利于创意产业化和产业创意化的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完整的产业链为依托,离开了前期的融资和后期的营销推广等环节,文化创意产业就没有了生命力和活力。因此,构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必由之路。我们强调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就是要把文化创意产业的上中下游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及衍生品的开发汇聚在一起,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发挥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使整个产业都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15]。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考虑将已经出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群、现有的产业链和各种基地园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建设。同时应该进一步做好文化创意产业聚焦区内的企业结构而已的规划工作,激励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的各文化创意企业之间互补合作,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链向横向、纵向方面进行延伸,形成规模经济。应该把文化创意产业链做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发展的主线,使得围绕在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众多文化创意企业之间能够建立紧密联系,在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中发挥个体的作用。具体来讲,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构建,应与传统的产业结构紧密结合,通过“越界行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各类产业之间的无缝衔接,以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产业链条效应直接优化传统的工业和农业结构,形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形成有机联动,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其经济效益。通过将文化创意拓展到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各个不同的环节,尤其是强化文化创意产业链的上游研发、中游生产、下游销售的融合,用最终市场的消费需求引导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功能的优化。同时,可以考虑加快文化创意企业的产品、服务结构的调整,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内容集成、加工制作、传播的生产机制。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化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扩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的文化创意企业可以通过紧密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16]。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发展速度极为迅速,从最近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大量涌现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这一发展现象不仅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价值更容易得到实现,而且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律更加有章可循。虽然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完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支持力度,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育,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链,那么我们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腾飞并非不可预期,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和高度。

[1]Porter M.Clusters and Competition:New agendas for companies,governments,and institutions[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197 -287.

[2]Enright M.‘The geographic scop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in Stuck in the Region?Changing Scales of Regional Identity[J].Netherlands Geographical Studies,155:87 -102.

[3]迈克尔·E·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39-159.

[4]Porter M.Th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R].Geneva:World Economic Forum,1998:39 -63.

[5]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M].王凤彬,张秀萍,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59-571.

[6]蒋三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7]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328.

[8]Leadbeater C,K Oakley.The Independents:Britain’s New Cultural Entrepreneurs[M].London:Demos/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1999:26 -28.

[9]Sassen S.On Concentration and Centrality in the Global C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63 -78.

[10]冯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1]潘瑾,陈晓春.上海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J].上海企业,2006,(5):28-29.

[12]吴俐萍.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21-24.

[13]仇勇懿.创意产业:基于集群化和通讯网络角度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4]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6.

[15]赵曙明,李程骅.创意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6):111-118.

[16]严红梅.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基于波特集群竞争理论分析视角[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4):38-42.

猜你喜欢
聚集区文化企业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远谁近?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时空扫描统计量三维可视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