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

2013-08-15 00:48滕明政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科学理论发展

滕明政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上的科学预见可以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因此,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理论的学习。从2002年开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组织了4次覆盖全体党员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这些活动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学习,不断加强学习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范式意义

从创新的角度来讲,科学发展观是一种集合式创新。它的内涵基本上可以从已有的发展观中找到,但这并不妨碍科学发展观成为一种伟大的思想。实际上,科学发展观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提出一种理解已有发展观的总范畴和总概念,它将已有的发展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种总概念和总范畴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范式”。“范式”的概念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在库恩看来,范式是指“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1]8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足以空前地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斗争。”[1]8二是“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1]8这样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它成为中国理解发展问题的标志性话语,将中国对发展问题的研究带入一个崭新的领域,使人们能够对发展问题做出新的理解、思考和解答。

从实践的角度来讲,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我们厘清旧有发展观的弊端,使我们的发展由粗放向集约,由集约向集成,由集成向创新转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后发展国家之所以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格局中步履维艰,就是因为落后和受控使得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受过的历时性矛盾挤压成共时性矛盾,因此,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恶果首当其冲”[2];有助于破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制造的“贫穷是因为没实行资本主义”的谎话。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科学解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命题,有助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再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这样一来,中国共产党就有效地将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等内容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中,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更加先进,真正体现为民掌权、为民执政、为民谋利,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调研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是,它是政党的行为。它是执政党的一次理论学习与实践改造相结合的活动,有着详细的安排部署,从学习调研到分析检查再到整改落实,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并且,这个系统具有开放性,新的实践能够促进新的理论产生,催生新的学习、调研需求。学习就是吃透理论,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调研就是要注重现实,认真了解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系统地表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3]。

这四个方面就如四个齿轮,齿齿相扣。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全面掌握四个方面所构成的完整体系。

重视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4]109的重要论断。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更加注重调查研究,他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5]实际上,从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层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开展密集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们走上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进入寻常百姓家,听真话、察实情、解民意,问计于民、求智于民,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为决策提供充足而科学的依据。”[6]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传统矛盾和非传统矛盾并发,党所面临的决策风险陡增。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切实加强调研,尤其要做好网络调查研究,切实加强执网能力,为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此,胡锦涛曾语重心长地讲道:“领导干部要到基层调查研究,尤其是到矛盾多的地方、困难大的地方、条件差的地方,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坚持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要提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也不要喊那种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更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不追求虚荣,不掩盖矛盾,不回避问题。”[7]。

三、分析检查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调研阶段到整改落实阶段的桥梁与纽带,是理论到实践能否顺利实现飞跃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找准影响和制约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8]561因此,分析检查阶段要完成的不是一两项任务,而是三项任务:找问题、析原因、成思路。特别是在分析原因方面,它要求多从自身方面找原因,而这是很多领导干部极不情愿做的事情。很多干部担心,一旦承认自身有不足,就有可能将自己过去的成绩抹杀,进而威胁自己的“乌纱帽”。鉴于此,分析检查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而是关系到领导干部思维转变的重大问题。因此,这也就凸显出了中央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良苦用心,三步决不能并作两步走,分析检查阶段决不能省。

此外,分析检查的难点还在于理论的纯粹性与实践的复杂性之间所形成的内在冲突,即理论要承认现实而作必要的妥协,而这种妥协往往是异常痛苦。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人们从理论意义上吃透了科学发展观。但在现实中,许多应然的东西并不实然地存在。这种内在的冲突导致了部分干部对理论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认为理论已经无效了;部分干部则认为理论是金科玉律,每个字都改不得,全盘将理论搬到现实中。墙上芦苇者有之,照本宣科者亦有之,这两者在现实面前都栽了大跟头。因此,衡量学得好不好不在于读了多少书,听了多少报告,写了多少文章,而在于能否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真正发挥理论对现实的分析解释力,真正形成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整改落实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9]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和搞形式主义。“否则,即便是我们的理论学习场面再轰动,局势再壮观,也不能现实地改变社会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如腐败现象得不到灭绝、学术造假不能铲除、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就是失败的。”[10]因此,胡锦涛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坚持以求真务实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9]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身就不是一个学术研讨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建构起某种学术理论体系,而是为了将这种已经较为成型的理论灌输到每个学习者的头脑中,让学习者用这种先进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检验学习成效的标准不在理论领域,而在实践领域。但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身是一个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通过这种“理论-中介-实践”模式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改造的有益启示。

就当下而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难点在于利益关系的调整。因为这些现有的利益关系是在旧有发展观下形成的,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必然要修正旧有的发展观、触动既有利益获得者、并遭到其反对,这是显然的,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片面的发展观背后都有狭隘的利益在驱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敢于破除既得利益者的束缚,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它没有任何狭隘和私心可言。因此,中国共产党应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执政智慧破解这一难点,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1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意就是要通过学习,提升改造世界的能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胡锦涛学习思想中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将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指向,这也体现了胡锦涛作为政治家推行学习活动的真本色。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只是这个学习活动的初始,而不是这个活动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整改落实,在于学习之后现实改造的力度和成效。因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就使得这一学习活动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

实际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理论学的再好,现实未发生任何改观,那这种学习根本就是无效的。因此,胡锦涛强调要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9]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古训对于胡锦涛这样一个理工科出身的领导人来说,可能体会的更加深刻。因此,他在安排学习的时候,不但重视理论的学习,而且更加重视理论的落实,并且理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循着解决问题去的。这是理工科思维最直接的表达。胡锦涛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制定一份好的文件不容易,把文件落到实处更不容易。”[12]于是胡锦涛就从制度安排上,将学习和实践捆绑在一起,强调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只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环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才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真正目的[13]。这一捆绑式的学习实践活动本身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通过科学理论的引导和分析,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方案,既防止因行动无方造成的机遇错失,也避免盲目实践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由于桥梁已经打通,重心落在实践上,又避免了书斋式的研究和口号式的宣传,这是胡锦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我们安排学习活动最大的启发。

[1]T.S.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侯惠勤.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7).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胡锦涛.加强调查和研究着力提高工作本领 把和谐社会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05-02-23(1).

[6]新华网.求真务实 中央高层率先垂范倡导调查研究[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8/10/c_12425164.htm.

[7]李鹏.胡锦涛总书记二十年前买单的收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4-03/09/c_12425752.htm.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9]胡锦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04-01-13(1).

[10]王传玲.从人的主体性内涵看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真实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0(2).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1).

[12]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J].求是,2010(1).

[13]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4-07(1).

猜你喜欢
科学理论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