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DDC 地基处理施工组织探讨

2013-08-15 00:51:18王永杰
山西建筑 2013年7期
关键词:灰土挡墙护坡

王永杰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

1 工程概况及特点

某工程位于阳泉郊区,交通较便利,从地貌上看,变电站处于黄土梁顶上。占地面积82.68亩,站区围墙内面积46.15亩。最大冻土深度0.68 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处理采用钻孔挤密桩(DDC工法),成孔直径0.4 m,设计成桩直径0.65 m。

2 施工技术方案

2.1 施工前的准备管理

2.1.1 技术资料准备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施工中根据图纸出版时间,及时编制各单体工程的施工措施、作业指导书,并及时提交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2)配备本工程所要求的现行规范、规程及有关技术资料。3)施工用水泥出厂合格证及复检报告,砂、石的复检报告及砂浆配合比应在护坡工程开始前就绪。施工图纸提交应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项目部总工及部门认真审核图纸,组织有关人员根据要求组织内部的图纸会审,为参加项目法人单位及监理部门组织的施工图会审做准备。施工设计图会审分阶段进行。

2.1.2 施工人员配置及大型主要机具配置

机械工、抹灰工、电焊工、电工、力工、砌筑工共计52人;装载机、挖掘机、振动压路机、推土机、平土机、搅拌机、自卸三轮车、直流焊机、氧焊工具、万能木工园锯、潜水泵、倒链、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100余件套。同时配备对讲机10部及移动电话多部,供内外通信联系使用,有效进行施工管理。

2.2 施工工序安排

将整个工程分为素土填土、灰土回填和挡墙、护坡两个区域,各区域将根据资源配置情况交叉施工,设置土建的进度控制点。

1)施工工序安排为:测量放线→换土区场平→素土、灰土回填→挡墙、护坡砌筑→打桩。

2)项目经理定期召开生产会协调各专业的交叉施工,统筹兼顾,密切配合,使施工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施工程序与各资源配置相协调,以促进均衡施工。

2.3 主要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法

2.3.1 测量定位及高程控制

测量前要认真审核施工图纸,确定标高、轴线尺寸,无误后开始测量。放线后,应对所放线进行全面复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任何部分的位置、标高、尺寸及基准点不出现偏差。仔细保护和保存在放线中应使用的基准点。各单位工程的定位与标高控制,严格按控制网进行复查。

2.3.2 灰土、素土换填

本工程围墙外2 m采用灰土按3∶7配合,用机械翻拌不少于3遍并适当控制含水量在18%±2%之间,现场检验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如含有过多水分应晾干使用,灰土中有球团应打碎,灰土拌和后必须在24 h内使用。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范围内,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取当地经验值。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可保留约200 mm厚的土层暂时不挖去,待铺填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检验点的数量,对大基坑每50 m2~100 m2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 m~20 m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采用贯入仪或动力触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 m。竣工验收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时,每个单体工程不宜少于3点;对于大型工程则应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工程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

2.3.3 其他

挡墙、护坡采用M30片石、M10水泥砂浆砌毛石,表面1∶1水泥砂浆勾缝,护坡每隔10 m~20 m以及在地基土质变化处设置20 mm宽的沉降缝,每隔2 m,按上下左右两个方向交错设置泄水孔,检修台阶。

3 项目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

3.1 工期规划及要求

根据工期的要求,定于2008年9月1日为工程开工日期,2008年11月30日竣工。由于本工程重要工序较多,土建、安装、调试存在一定的穿插作业,为统一施工步骤,协调资源的利用,确保各工序的顺利进行及工期目标的实现,项目部将严格遵守施工横道图的要求,设置并控制如下3个进度控制点:控制点一:2008年11月26日,回填土;控制点二:2008年11月29日,挡墙、护坡砌筑完工;控制点三:2008年11月30日,打桩完工,地基处理工程全部竣工。

3.2 施工进度网络

地基处理工程分为换填土及挡墙、护坡和打桩三个部分。项目部将对施工过程中各工序所需的外部配合条件(设备材料供货时间,技术资料的提供、气象条件的限制等),和内部资源条件引起工期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各工序的顺利进行。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加强施工前的策划,做好技术资料、建筑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工作,以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做好工程所需的施工机具及试验仪器、仪表的准备工作,并按公司有关规定严格进行用前和用中校验,避免因材料、机具供应不足或故障而影响工期。

4 达到的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为了实现本工程质量目标,根据公司质量体系的要求,建立了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同时根据技术要求达到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达100%。检验批保证项目合格率达到100%、基本项目合格率达到95%以上。质量目标创达标优质工程。

[1]郑永晖.采用DDC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S1):114-116.

[2]路 军.浅谈DDC桩[J].科技资讯,2009(18):35.

[3]张 璇.DDC桩相关设计参数的推导[J].科协论坛,2010(5):88-89.

[4]孟庆斌,张 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与应用[J].煤炭工程,2010(38):34-36.

猜你喜欢
灰土挡墙护坡
灰土挤密桩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灰土压实系数指标探讨
河道生态挡墙的计算分析及实际应用
生态混凝土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村河道护坡治理模式及生态护坡应用探讨
开远灰土寨
岷峨诗稿(2014年3期)2014-11-15 04:13:24
土石坝护坡破坏原因、危害及防治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49
浆砌石挡墙排水体的具体运用
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4:04:16
现浇泡沫轻质土在渠道挡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