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凤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面对21世纪的大学生,教师关注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变化、社会的变化,该如何适应社会,如何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使自己怎样作为一名好老师,一名卓越教师,使老师能与学生融于一体,使所授课程更加生动、高效,从而使我们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真正能够得到改善。在高等教育中,学科差距很大,更需要高校教师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学习规律,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教学的追求目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育专家毛振明曾说:一个教师需要研究,因为教育和教学需要我们时时总结和思考,而研究是这些思考和总结的形式与载体。不论是研究型教师还是教学型教师都应该善于总结研究。而对于主要从事教学的教师主要研究我们的教学,怎么使自己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研究教育教学的本质、理解怎么教,既要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又要探索创新型的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研究,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挑战,迅速调整自己,做出自己的回应,不断提升教学能力[1,2,4]。而且教育部的“卓越计划”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也需要满足教学与工程相结合的需求[5]。
首都师范大学石鸥教授曾引用的一个袁枚的诗《大龙湫》来形容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工作,诗云瀑布: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与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我们面对的工作,就如这瀑布——各种各样。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深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复杂和多样,特别是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那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教师就不得不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完成“教”的职业要求,更要本着教育的本真是“育”人这一核心法则。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要勇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素养,认真思考,不断拓宽对于教育的理性认知,还要摆脱陈旧的教育“复制”模式,最终将“发展”和“创造”等观念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新世纪、新时期,需要传统教育者在方式和方法以及思想理念上做一个彻底的革新,而且教师对教学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思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各种挑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琪教授在一次培训中说:北航原校长李未曾经讲过“在大学,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决定学生在学校学什么,怎样学,并且影响到学生今后做什么,怎样做”。所以在新时代,新知识、新想法、新方法和智慧的思考对于我们的未来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应该总结过去传统教学的模式系统性的特点和案例式教学综合性强的特点,探索讨论式教学模式和探究型教学模式,通过演示或介绍“现象”引出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引出“新”概念,通过启发与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建立模型、探究因果关系、得出定律、原理、定理、推论,应用“新”的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将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模型化,在解决“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探究“新”方法。
从探索的角度,虚拟再现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提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认识实践的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可思考”“有方法可推敲”。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真正将学生的发展创造能力不断的加以培养和引导。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学生如何创造,而是让学生去创造。而且我们教师应作为学生的未来塑造者,而不是改造者,因为人只能改造自己,因此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拥有超越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塑造学生,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他们的不足,进而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的价值与意义。提升课程的探究性,一定要让教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闪烁着思维的火花。
有些教育专家教授在关于教学能力的探讨中曾提到一点:现在的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以我们不能再用陈旧的方式和方法去教学,而且怎么把握课堂,这是艺术。因此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我们教师不仅要把课程内容讲清楚,更要揣摩课堂教学的艺术。
有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合作,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前提下,积极构建课堂的趣味性,就必然成为探索课堂有效性的视角之一。高效课堂可以探索如何将科研思想和方法融于教学,将科研问题简化后用于教学,将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高效课堂也应该将课程内容处理的更加合理得当,转换技巧,这需要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和学科知识底蕴,除了本身对课程宏观把握,以及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外,还应注意内容的广博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的专业应用、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的经验和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加强监督与管理,创造条件、建立机制,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向主动地学习转变。使课堂变得好奇、生动、活泼,从而学生会不断的思考、探索、质疑、发现、感悟,从而受到启发,因此改变了课堂的枯燥陈腐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同时教师应改变教师角色,做学生的精神之师、人生之师……学生的益友、学习的伙伴,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这样的课堂同学由厌倦变得乐于欣赏,使其变成一门真正的艺术。
教育专家之所以能够为我们做出动人的报告;那些文人墨客之所以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做出精彩的演讲;百家讲坛各位大家之所以能够使他们的讲堂让人百听不厌,都来源于他们渊博的学识。所以我们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学习、补充和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提升业务能力,才可以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才可以成为一个受学生和社会欢迎的教师;才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使得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维,在全新教育教学思维的引领下,不断探索既新颖又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虽然传统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在全新的时代环境中,面对全新的教育对象,必然要求教育者不断探索和转换方式,寻求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的有效手段,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的研究、探索,不断的提高自己,揣摩教师角色,勇于挑战,在教学中不断的成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而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核心部分,只有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普遍提高的基础上,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不仅可以加速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而且能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利于创建和谐、有效的课堂,最终才可能较好的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1]孙钰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大学教育,2009(8):58-60.
[2]肖 芬.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J].中国冶金教育,2013(1):79-81.
[3]李玉英.教学改革中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1,37(4):252-253.
[4]王宪平,应若葵.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J].继续教育研究,2008(3):87-90.
[5]孙宝民,张 军.“卓越计划”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