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勉 郝艳霞 张英端 刘敬芳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每年发病高峰季节为冬末、初春或深秋季节,可能与温度及湿度有关[1],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往往合并脱水和酸中毒,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我院儿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中药止泻膏敷脐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秋季腹泻患儿192例,男98例,女94例。年龄6~9个月30例,10~11个月82例,1~2岁80例。诊断参照《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标准[2]。临床表现:于秋冬季突然发病,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腹泻次数每天数次或数十次,可伴有发热、呕吐、脱水、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大便含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呈阳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即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及抗菌素预防感染,补液及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口服蒙脱石散等。观察组加用止泻贴,方剂为:吴茱萸、炒苍术各60 g,公丁香15 g,白胡椒、木香各6 g。将上述药物研成粉末,混匀,备用,每次取药粉2~3 g,用热稠米汤调匀,敷于脐部,并以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次,连续3 d为1个疗程。
1.3 护理方法
1.3.1 调整饮食 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3];人工喂养者,吃去乳糖的奶粉;已添加辅食的患儿,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饮食原则为清淡易吸收,随着病情的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1.3.2 注意卫生,消毒用具,维持皮肤完整性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并且指导家长认真洗手以免交叉感染。患儿每次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用温开水冲洗肛门及周围并吸干,预防发生臀红及泌尿系感染,如果已经形成臀红,可涂5%鞣酸软膏或金霉素软膏等。
1.4 疗效标准[2]临床治愈:大便次数、性状及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方案的1/2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大便次数、性状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异常理化指标未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软件,两组患儿疗效比较采用两独立样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婴幼儿秋季腹泻高发年龄为5个月~3岁,多发于秋冬季节,6个月~2岁最多[4],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易造成流行,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侵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所致,轮状病毒感染侵及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后,致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双糖酶活性降低,特别是乳糖酶受影响,使不消化乳糖积滞在肠壁内,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增加,使水、电解质运转失调,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性腹泻,导致肠道内环境变化,使正常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5]。判断小儿是否腹泻,不能仅凭大便次数是否增多,还要看大便量是否增加和大便性质是否改变。仅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依然是成形的,称假性腹泻。根据引起腹泻的原因,腹泻大致分成三类:(1)生理性腹泻。有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黄绿色稀便,大便次数也多,但精神很好,没有呕吐,食欲始终很好,随着年龄增长,在添加辅食后腹泻自然消失。(2)消化不良性腹泻。在婴儿期引起的腹泻,最常见的是由于喂养不当,天气太热,突然受凉,经常调换新的食品等,都可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呈稀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甚至带有黏液。(3)感染性腹泻。由于细菌、病毒或霉菌侵入胃肠道引起的腹泻称感染性腹泻。患有这类腹泻的患儿多数有发热,呕吐不是主要症状,粪便有异常臭味,含有黏液或脓血,如不及时治疗,腹泻持续时间长。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诸经百脉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为任脉循行之所。从解剖角度看,脐部皮肤比较薄嫩,神经血管比较丰富,所以采用中药外敷脐部,药物便可通过脐部皮肤的渗透作用和吸收作用而进入血液,参与血液循环,发挥治疗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脐部的刺激,来激发经络之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小儿病毒性肠炎中医辨证多属寒泻或脾虚泻。我们采用中药敷脐,中药药理研究证明,方中吴茱萸[6]、公丁香、白胡椒均属温性药物,具有散寒、温胃、燥脾、理气之功效;炒苍术、木香为芳香苦温药物,具有燥湿、健脾、升阳、实肠之功能,相互配伍共同达到温胃散寒、健脾止泻的作用。脐疗属于中医外治法,敷脐的药物通过对脐部(神阙穴)局部的刺激作用,经过皮肤透入,经络传导,来激发经脉之气,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疏通经络,促进脏腑气血运行,达到治病的目的[7]。本研究通过对192例秋季腹泻患儿的疗效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方法简便易行,起到了缩短病程,减少患儿服药痛苦的作用,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杨素红,顾再研,马爱钟.10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外损伤表现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12):1862 -186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482-486.
[3]崔 焱主编.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3.
[4]彭文伟主编.传染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6.
[5]姜群来,刘东峰.莪术油和思密达治疗秋季腹泻100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5):57.
[6]孙小燕.吴茱萸外用治病机理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9,2:28-29.
[7]马汴梁主编.敷脐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