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的语篇功能探究——以奥巴马就职演讲为例

2013-08-15 00:54:40马俊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源域连贯旅途

马俊霞

(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政治语篇是一种用来传达和传播思想意识形态的语篇形式。它包括了不同的政治主题,比如就业、竞选、就职演讲等。一般来说,政治语篇需要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说服性,以达到传播意识形态的作用。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语篇中常常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而政治语篇中的隐喻有助于解释复杂的政治主张,唤醒听众的内心情感,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吴丹苹2011)。

一、概念隐喻理论和语篇功能

Lakoff&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目前已经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人们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来说,都具有隐喻性(Lakoff&Johnson 1980)。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隐喻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可以说,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束定芳2000)。相似性作用是隐喻意义产生的基础条件。隐喻的工作机制在于源域(source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mapping),使人们能够通过源域中通俗易懂的概念理解抽象的目标域的概念。

在前人的研究中,关注点主要侧重于隐喻在词汇句子层面的研究,而近些年对隐喻语篇功能研究的升温推进了隐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隐喻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方面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语篇可以通过隐喻概念之间的映射组织起来(Liao1999)。隐喻在语篇中构建特定的认知框架、意象图式,使得语篇即使缺乏显性的词汇衔接手段,其行文还是呈现出紧密衔接以及自然连贯的特点。

下面以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例,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隐喻在语篇的连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宗教隐喻

就职演说属于政治语篇的一种,本不属于宗教范畴,但奥巴马的演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宗教词汇,比如:

例1.This is…the promise of citizenship.

This is…the knowledge that God calls on us to shape an uncertain destiny.

This is the meaning of our liberty and our creed…and why aman…take a most sacred oath.

例1中的promise,God,destiny,oath等宗教词汇在听者的概念系统里形成了“政治是宗教”(Politicsis religion.)的概念隐喻的认知框架。奥巴马把晦涩死板的政治理念与美国人民耳熟能详且热衷的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即把前者作为概念隐喻映射系统中的目标域,而把后者作为源域,使得听者能够更深入理解奥巴马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对美国人民和国家的忠心。语篇在概念隐喻的认知框架下,虽然没有明确的衔接词汇,但行文连贯自然,听者的概念系统中创造出崇高可信的领导者的意识形态。宗教隐喻

的结构映射如下:Religion→Politics;Promise→ Due responsibilities taken by American citizens;Destiny→Future;Take a most sacred oath→Take the position。

宗教尽管与政治不属于同一范畴,但使用宗教隐喻的效果却显而易见。究其原因,从语义的角度讲,这是由于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这两个功能成分在词汇(语法)层上产生的意义冲突在概念层和语境层上得以消除,从而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深层语义联系(张玮,张德禄2008)

2.旅途隐喻

旅途隐喻是日常表达中频率使用较高的隐喻方式,其根隐喻在于“人生是旅途”(Lifeisa journey)。“人生”这一抽象概念为目标域,而相对容易理解的概念“旅途”是源域。源域中的某些特征通过映射这一隐喻运作机制与目标域中的概念产生相应的联系,旅途隐喻的映射机制如下:Journey→Life;Starting point→Birth;Traveler→Person;Path→Aging;Destination→Death;Obstacles→Problems in life

他多次运用旅途隐喻,把自己上任后的政治生涯,即带领美国人民奋斗的过程与旅行进行类比,行文非常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如例2:

例2.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one of shortcuts… It has not been the path for the fainthearted… Rather,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 who have carried usup the long,rugged path toward prosperity and freedom.

例2中的journey,path都意指奥巴马上任后带领美国人民奋斗的过程,shortcut指达到其目标的投机取巧的方法,risk-takers是把努力付诸行动的民众,在其奋斗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的艰辛困苦即the long,rugged path,而他努力奋斗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则是toward prosperity and freedom。

奥巴马在其演讲中引入的大量的旅途隐喻使篇章在概念隐喻的有机系统下显得非常连贯和自然,贴近听者的基础概念系统,达到预期的目的。

3.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是人们经常使用的隐喻之一,比如“争论是战争”(Argumentiswar):

例 3.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例 4.Heat 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赵艳芳2007)

人们利用战争来理解争论,即“争论是战争”决定了人们对争论的认识和理解是由战争这一概念所形成的。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他把政治生活中的奋斗和经历通过战争这一具体的概念来加以诠释,既说明了此后政治生涯所面临的艰难状况,也表明了他想赢得最终胜利的决心,使其演说更具说服力。

例5.That we are in the midst of crisis… Ournation is at war,againsta far-reachingnet work of violence and hatred…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But…they will bemet.

在上文中,大量涉及战争范畴的表达被引用,如against,violence,hatred。这些战争源域中的激烈斗争以及造成伤亡损失的特点映射到政治这一目标域中,意指美国社会在当时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对奥巴马即将到来的政治生涯的不利影响,比如经济危机,失业率以及医疗改革问题,如处理不当,政治生涯将会面临失败的威胁。但They(challenges)willbemet表明了奥巴马政府解决内忧外患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战争隐喻帮助奥巴马成功的构建了“被威胁”的虚拟情境,造成了威胁无时无处不在的意象,而其表达出的解决问题的决心更突显出他的坚定和自信,在民众的心中树立了强大的威信和形象。篇章上下文语义清晰,呼应得体。

上文提到了三个单隐喻在其各自语境下的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结构映射。实际上,隐喻的连贯不仅有单个概念隐喻的衔接连贯作用,还包含多个概念隐喻的连贯性。在一种隐喻概念系统中,隐喻概念和用来表达这些概念的词语之间存在着许多蕴含关系,这样就使得隐喻概念系统具有相当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束定芳2000)。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旅途、战争和宗教隐喻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域,即政治,它们在小的语境里构成连贯的同时,在整个篇章的大环境中从不同方面诠释了奥巴马对政治生涯的理解,全文形成上下连贯的整体。

二、结 论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概念域之间的互动构建了隐喻的语篇功能,使隐喻在语义连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职演说是政治语篇的一种,在演说中合理运用隐喻可以增强说服效果,更好地达到传播意识形态的目的。文章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隐喻,即旅程、战争和宗教隐喻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概念隐喻在语篇的组织中作为深层隐性的衔接方式,对语言连贯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卢卫中,路云2006)。在此语篇中,概念隐喻和跨域映射使晦涩枯燥的政治语言以生动易懂的方式组织起来,衔接紧密,语义连贯,达到了极佳的演讲效果,增强了民众跟随奥巴马政府的信心和决心。除了三种单隐喻在其小语域范围内形成了语义连贯,研究还发现这些隐喻在全文的大语义环境下构成了多个语义网,使整个行文非常流畅与连贯。

[1]Lakoff,G &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iao,M.Metaphorasa Textual Strategy in English[J].Text,1999,19(2).

[3]卢卫中,路云.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机制[J].外语教学,2006 ,(1).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5]张玮,张德禄.隐喻构型与语篇组织模式[J].外语教学,2008,(1).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源域连贯旅途
多源域适应方法综述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马”上旅途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将句子写连贯
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旅途
小说月刊(2014年11期)2014-04-18 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