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10型脱险装具快漂训练的组织实施

2013-08-15 00:42顾秀良于峰涛翁永斌缪巍巍
海军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装具脱险充气

顾秀良,于峰涛,翁永斌,王 凯,缪巍巍

为了提高防险救生技术水平,我国引进了英国Beaufort公司MK-10型脱险装具,并进行了MK-10型脱险装具50 m快漂训练的首训。本次脱险训练分5个阶段:(1)训练设备准备;(2)训练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定;(3)岗位设置和岗位培训;(4)理论授课;(5)实操训练。

1 训练设备准备

1.1 训练设备 在高9.25 m、直径3 m的脱险训练舱进行。训练舱分主舱、副舱、脱险舱和治疗舱。脱险舱高2.68 m、直径1.2 m、脱险舱有效高度2.1 m、脱险舱口直径0.65 m、脱险舱上沿至主舱水面高度2.13 m。主舱注水后的上层用压缩空气加压形成气垫,模拟脱险深度。脱险舱自动快速增压和主舱自动快速减压来实现快速上浮脱险训练。

1.2 训练对象 30名参训人员,军官4名,士官15名,士兵11名,年龄 20~30岁,训练深度 50 m以浅,训练时间约1个月。

1.3 设备保障 对脱险舱的伺服阀充气接口进行了改造,使脱险舱的充气接口与MK-10型脱险接口匹配,并对伺服阀进行了3、10、30、60、120 m 加减压力试验,进行了加减压过程中的曲线调试[1],加减压曲线满足Pt=P0×2t/b。

式中 P0——开始加压时舱内的初始压力(ATA);

Pt——加压时间t秒后舱内的实际压力(ATA);

t——实际加压时间(s);

b——加压时间周期(s)。

对液压站和液压系统的管路重新编排;在脱险舱内安装了摄像和对讲系统,可以全程监控脱险人员。控制台全部改造;注水系统增加了回水功能,节约了时间、水资源等。

2 训练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训练操作方案,要求脱险人员训练由浅至深,逐步掌握脱险训练技术。同时制定应急预案,防止训练过程中脱险人员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

脱险训练的流程:体检→主舱注水加压→脱险人员进舱→脱险舱注水加压→开启脱险舱上盖人员出舱→体检观察。

为防止舱内紧急情况的发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1)脱险舱内发生充气阀不能正常供气或呼吸气供气中断时,停止操作;(2)脱险舱注水,水位超过肩部时脱险人员敲打紧急信号,并由舱外人员通知控制台停止操作;(3)脱险舱上盖未完全打开,脱险人员切勿退出充气接头,等待舱外人员手动打开上盖,确认上盖完全打开后,再上浮。

3 岗位培训和理论授课

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刚进入到我部的大学生,进行脱险训练操作流程授课,使他们掌握脱险训练的程序。

对脱险人员进行授课,熟悉训练舱设备系统,了解和掌握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MK-10型脱险服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等。鉴于参训人员是首次进行快漂脱险,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恐惧情绪的特点,对此,心理老师对参训人员进行心理干预辅导授课,缓解或消除心理压力。

4 实操训练

训练前安排脱险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包括多普勒、肺功能、心电图)并安排加压锻炼、吸氧训练,以适应快漂训练[2]。根据首次训练的特点,合理安排快漂脱险深度、循序渐进,从1、3、10、30到50 m。为了使参训人员尽快适应脱险训练,在1 m不加压深度训练时,安排了2次训练,并在快漂脱险舱出口处安排潜水员进行接应。

经过30 d、180人次的训练,脱险人员熟练掌握了MK-10型脱险装具快漂脱险技能,提高了特殊环境下机体的应急反应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1]龚锦函.潜水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5:396-398.

[2]蒋春雷,方以群.潜艇脱险及医学保障[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03-105.

猜你喜欢
装具脱险充气
合川脱险
我们的一次遇险和脱险——“六大”的故事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探析退役军人档案整理及管理方法
装具对古籍保存状况的影响
让充气城堡不再“弱不禁风”
小鸡娃脱险
国内外非充气轮胎的最新研究进展
车门装配方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