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战军 韩宗明 赵同胞 李海青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开封475000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目前仍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常用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一般在术后2周拔除T管,虽拔T管后胆漏发生率低,但若不能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后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005-12—2012-12间,我们共收治18例拔T管后胆漏患者,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52~78岁,平均64.6岁,>65岁者12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12例,单纯胆总管结石6例。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肝功能异常6例,糖尿病3例,胆源性胰腺炎2例,肝硬化腹水1例。拔除T管程序:术后2周先夹管1~2 d,无不适后经T管造影,若胆总管下端通畅,未见残余结石,敞开引流24~48 h,无异常后,拔除T管。胆漏诊断依据:(1)拔T管后即刻出现腹痛拒按、呻吟不止、不能平卧、强迫体位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发热。(2)右上腹压痛,严重者出现右下腹或全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3)B超或CT检查可探及腹腔积液,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出胆汁,且拔管后第1天胆汁量>100 mL者[1]。
1.2 治疗方法13例患者立即由原T管戳口插入导尿管接负压吸引。其中12例腹痛局限右上腹,腹腔积液量少,治疗成功。1例保守治疗24 h后,腹痛、腹胀加重,伴恶心、呕吐、高热。出现移动性浊音。B超探及腹腔大量积液,而行手术治疗。4例经内镜置鼻胆管接负压引流,结合B超引导腹腔穿刺冲洗引流。2例因腹痛症状重,腹腔积液多,立即剖腹手术,术中探查发现腹腔有大量胆汁淤积,经吸尽胆汁,彻底冲洗腹腔,重新放置T管、盆腔及T管周围引流。所有患者均辅以抗炎、镇痛、抑制消化液分泌、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
本组患者均获治愈。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
文献报道[2]拔T管后胆漏的发病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应及时做好该病的诊断与防治等各项措施。
3.1 拔T管后胆漏诊断T管拔除后不久便出现右上腹或全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查体右上腹或全腹有压痛、反跳痛。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发热。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示肝周、膈下或盆腔积液。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腔穿刺抽有胆汁即可明确诊断[3]。
3.2 拔T管后发生胆漏原因(1)患者原因:术前患者身体状况差,如高龄、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腹水,接受放、化疗者,导致T管窦道形成能力下降。本组>65岁者12例、合并黄疸肝功能异常6例、糖尿病3例、肝硬化1例,均可降低组织愈合能力。其中1例黄疸和1例肝硬化患者术中证实窦道形成不完全。(2)手术原因:术中损伤胆总管壁内血管,影响胆管血供。T管型号选取不合适,留置横臂过长,中间未行“V”型修剪。胆总管缝合过密,误缝T管。未行大网膜包绕T管和填塞肝下间隙。手术中使用防粘连剂如医用几丁糖,使纤维窦道形成不全。(3)拔管原因:胆总管缝合过紧或者误缝T管拔管时导致胆总管撕裂。拔管时用力过大、过猛导致管壁撕裂,发生胆漏。
3.3 拔T管后胆漏预防与治疗
3.3.1 预防措施(1)术前预防措施: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状态。合并糖尿病者积极控制血糖。黄疸肝功能异常者给予减黄护肝治疗,必要时行PTCD术前减黄。肝硬化腹水,术前要控制腹水。(2)术中措施:建议使用橡胶材料的T型管,因其管壁毛糙,对机体组织刺激大,形成窦道能力强,极少发生胆漏。选取型号合适的T管,横臂不宜过长,中间行“V”型修剪。缝合胆管壁时松紧要适中,以免影响管壁的血供、不能缝合T管短臂。胆管壁缝合完毕后,将大网膜覆盖于T管周围。为避免影响窦道形成,手术结束前应尽量不用防粘连药物(如医用几丁糖等)。(3)术后措施:继续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状态。控制血糖,改善肝功能。对于年老体弱、体质消瘦、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肝硬化腹水患者,适当延长拔管时间,4周以上可能更为安全[4]。拔管时必须常规行夹管试验和胆道造影,观察有无残余结石或胆总管下端狭窄。部分学者建议拔管前行窦道造影,以观察窦道是否形成充分[5]。
3.3.2 治疗措施(1)保守治疗:对症状较轻,腹痛局限、胆汁漏出少者通过从原T管处插入合适的导尿管接负压吸引。辅以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镇痛、抑制消化液分泌、营养支持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本组12例患者通过此方法治愈。(2)内镜治疗:本组中4例经内镜置鼻胆管,鼻胆管上端超过漏口位置,外接负压吸引器引流,结合B超引导腹腔穿刺冲洗引流后均治愈。(3)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若腹痛加重,腹膜炎体征明显、范围扩大或腹腔积液较多,腹腔穿刺引流效果差,应尽早开腹手术。本组1例保守治疗24 h后出现腹痛、腹胀加重,移动性浊音阳性。B超探及腹腔大量积液,伴恶心、呕吐、高热,而行手术治疗。2例因症状重,腹腔积液多,立即剖腹手术。3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腹腔有大量胆汁淤积,经吸尽胆汁,彻底冲洗腹腔,胆总管重新放置T管,盆腔及T型管周围放置引流后治愈。
[1]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07-415.
[2]孙振纲,杨志奇,张善艳.拔T管后胆漏35例治疗分析.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2(9):262-269.
[3]周兆平.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2):107.
[4]张宝华,张永杰,张柏和.术后胆漏的综合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106-107.
[5]倪平志,汤可立,李克跃,等.如何预防和治疗拔T管所致胆漏[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3(3):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