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芳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1101)
企业的高管们在一起交流,讨论最多的是战略与策略的问题,而感慨最多的却是“执行力”的问题,他们感慨自己精心设计的想法不能很好地得以实现,貌似员工们照指示去做了,却达不到理想的预期。于是,设计再完美的策略也成了一纸空文。大学英语教师也面临着和企业高管们相似的困惑,大学英语课作为一门互动性很强的语言文化课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老师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完成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全过程。但事实上,教师煞费苦心设计的课堂互动学生并不完全买账,以至产生学生参与度低、被动参与或不参与以及互动效果不佳等现象。原本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却成了教师卖力吆喝的一个人的舞台,在无人响应或应者寥寥的情况下,任何对课堂内容设计的思考都显得无力。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思考如何使学生按时、按质、按量主动地参与教学任务。
由此,我想到了“课堂互动上学生的执行力”问题,简称为“课堂互动执行力”或“课堂执行力”。这里所提到的“课堂执行力”,是我由企业执行力引申而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是指学生对教师课堂组织及互动设计安排的操作能力和执行情况。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课堂执行力”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互动是否得以有效开展、课堂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等诸多问题。教师的互动战略和计划制定的再正确、再周密,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也毫无价值。
想要得知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执行力,我们需要分析为什么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上学生的执行力差。
结合管理人员对企业员工执行力差的分析[2],我认为课堂互动执行力差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不知道做什么;(2)学生不知道怎么做;(3)互动起来不顺畅;(4)不知道做好了有什么好处;(5)知道做不好没什么坏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文化是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主动获得的,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发现、并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习得。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将他们从外部刺激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语言信息的主动构建者。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推动者、活动的设计者、互动的指导者,而学生如果对教师互动策略的贯彻存在问题,就无法实现有效地课堂互动。
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师互动指令的理解程度也存在差异[5]。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必须发布清晰的互动指令,让学生明白此环节有何意义、训练的目标是什么以及要达到何种效果,并亲自或安排学生示范如何操作,从而避免学生因不完全理解教师所云而在张望和等待中消耗了互动积极性。
学生基础的差异以及对课堂内容的即时把握能力不同导致学生们在结对子或小组活动中的互动进行得不顺畅,常见的包括遇到新词或生僻词不会读、不知道如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想法、因害怕出错或与搭档程度有差异而出现的情感焦虑、互动设计的难易偏差而引发的互动停滞等。由于互动效率低,费时费力,学生的参与热情被慢慢被消耗,课堂活动自然缺乏参与。
执行力差的重要原因在于奖惩不明确。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就是“参与了没好处,不参与没坏处,那我为什么要参与?”如果对积极参与的学生不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奖励,也不对不参与的学生进行相应惩罚的话,那么处在中间层的可参与可不参与的学生在下次活动中可能会因为参与动力不足而归属为沉默不言的那一类。语言课堂不能沉默,语言的魅力在于灵动,而语言课堂的魅力在于有效互动。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课堂互动的有效尝试,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使学生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操作性强的互动;(3)对互动内容进行针对性强的难易调整;(4)制定和落实奖励与惩罚机制。
在企业执行力框架下,管理者们都会使员工悉知所要达成的每一个目标,并以一种开放的对话将员工们凝聚在一起,为达成目标而一起努力。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无论是角色扮演、视听练习还是课文讲解,教师应该告知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互动环节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如果不明确告知,一些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为什么互动,甚至认为教师单纯为了互动而互动或者为了有趣而有趣。学生盲目和随大流地参与课堂,其结果就是滥竽充数的多,积极主动的少,怎么会顺利达成预期目标呢?
课堂互动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教师在设计时应注意制定操作性强的互动。教师要决策的首要问题不仅在于选取何种活动进行互动,而更在于选取的课堂互动是否可行、学生的话语参与度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在活动中进行思辨。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操作性强的互动应具备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面广、话语互动量足、时间紧凑、细节安排合理等特点。
目前,大学英语普遍采取了分级教学,以便更好的落实因材施教的宗旨。既然是因材施教,互动环节的设计就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有一课是关于跨国婚姻的,在程度较好的 A班中,教师在进行关键语言点和文化知识的介绍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安排下很顺畅地分小组进行话题辩论,并且能够把关键词有效地运用到英语辩论中去,在欢声笑语中通过语言输出完成知识构建;而对于基础较差的B班来说,完整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已不容易,更别说参与话语集中、思维碰撞的英语辩论了。所以,这个课堂设计在 B班上课时就必须进行适时调整,降低难度,增强英语程度较差学生的可参与性。
企业文化中强调“知行合一”。“知”乃“行”的前提,在员工的自我实现意识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以利益为导向激发员工自律意识是增强执行力的上上策。教师管理一个课堂就像企业家管理企业一样,必须给予学生们一定的内驱力,而这个内在驱动力显著体现在教师在形成性评估中对学生表现的评分中。对于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以激励性话语进行表扬,更要体现在平时表现的分数上。但是,只有奖励而缺乏惩罚的话,就无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除了鼓励之外,要让他们知道不参与课堂的坏处就是直接决定是否能通过该课程考试。当学生们清醒地认识到置身课堂互动之外必然会影响及格以后,课堂互动就会得到有效落实。
“利之所趋”这一普遍的心理现象,在课堂上也不例外。学生关注的不仅是积极参与课堂的内容,更为关注的是“参与”能获得的益处,“有所求是有所为”的真正内驱力。相对于班级成绩和个人能力提高多少,学生更注重自己受益与否以及教师是否兑现与分数相关的“具体承诺”。恰当、细化的奖惩机制的制定和有效的落实,可以激发学生群体的尽责意识,当这种意识成为一种潜在的自觉,课堂的执行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成为一种自觉,才是真正落实了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
综上所述,教师是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启动者、引导者和监控者,而课堂执行力是互动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只有提高课堂执行力,才能激发学生的群体尽责意识,课堂互动才会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高质、有效的语言课堂需要学生们的参与,只有进一步增强执行力,课堂互动设计才能实现其价值,学生才会在课堂中真正学到东西。
[1]Tessa Woodward, Planning Lessons and Cours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2]马宝林.执行力差事谁的责任[J].加气混凝土,2011,(4).
[3]魏中龙.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6).
[4]刘红梅.改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性-行动研究报告[J].山东外语教学,2008,(1).
[5]周军平.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差异的调查与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