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教学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2013-08-15 00:49曹思思谢媛媛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汉译英英汉母语

曹思思,谢媛媛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一、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和原因

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借用母语来完成对第二语言的习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如两种语言中均有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份,因此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在正迁移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些因素驾轻就熟,且毫不费力。

然而许多学生因为受到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长期累积形成思维定势,造成写作时中式英语屡见不鲜,如:在英文写作中频频出现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含义不清楚等情况。根据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理论,成人在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过程中,牢固建立起来的母语系统必然会对新建立的语言系统产生影响。即:外语学习者所面临的许多困难大多源于母语。当母语与外语有差异时,前者总会干扰后者,导致负迁移。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是由负迁移引起的学习困难。“我们要求学生用英文思维,但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较大,中国学生不能或者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达到用英语思维,所以在英文写作中,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有意无意使用到翻译,即先用汉语思考,再译成英文。至少在下笔之前,脑海中的第一印象有汉语思维的痕迹,否认这一点,无异于掩耳盗铃”(刘世荣,2010)

二、写作与翻译的关联

蒋凤霞(2011)认为写作能力与翻译能力紧密相关,在汉英翻译题目中出现的语言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写作中出同样出现。田甜,王世庆借助SPSS17.0对英语专业三年级的英语写作成绩和汉译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即写作成绩越高的学生其汉译英成绩也越高。李长栓(2004)指出英语写作能力是汉译英的基础(反之亦然)。周伟新、司显柱(2000)认为汉英练习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其实英语写作过程就是一个语码转换的过程,起初由于学生基础差,母语影响明显,学生写作时会先有一个汉语的思想和概念,再从目标语中寻找一个对应的表达方式,这一阶段的语码转换痕迹十分明显,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语码转换过程也会随之弱化。如果学生翻译能力提高,语码转换能力也能提高,在母语负迁移现象消除的同时,写作水平也可相应增强。

三、学生汉译英与英语写作的错误类型相似之处

高职学生在翻译和英语写作中所犯的错误不外乎言内错误与言外错误。学生在汉译英或写作中经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母语习惯带进英语的表达,或以母语为构思依据,在单词或词组的层次上做等价交换。在汉译英时也很难避免“将他们所理解的汉语在通晓英语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转换,从而产生出目标语英语”(王作伟,2011)。他们在这两种练习中会利用已知的词、词组和语法进行语言上的创作,所以出现的错误十分相似。而大多数的错误则出现在:

(一)主语理论知识欠缺

王力先生认为“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则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处理主语时的问题层出不穷,因为汉语中可作主语的成分有很多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状中短语、谓词性联合短语、述宾短语、主谓短语、兼语短语等。而英语中能作主语的只有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或名词性从句。

当要求学生写出“希望有更多的城市与外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意思时,有学生会将其表达为“hope that more and more cities will establish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foreign cities.”很明显中文句子是类似祈使句的一种泛指人称句,即无主语句。在英文中则需采用相应的手段增加主语,句子译文应改为:“It’s hoped that more and more cities will establish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foreign cities.”

(二)词汇误用

例如:当学生想表达“有内涵的人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时,由于不了解“内涵”一词的具体含义,在借助词典后发现“内涵”在英文中可与meaning或connotation等词对应,便将其写为“The people with meaning are aware of how to express their dissatisfaction.”而正确的表达方式应为“The cultured are aware of how to express their dissatisfaction.”学生在不了解“内涵”的内在含义之下,往往产生对两种语言进行机械替代的后果。

(三)语块搭配错误

中国学生多以母语概念表征习得高频词汇,常常忽略了词汇的深度习得,即所习得的词义知识与搭配知识不相关。在无法实现语块的类连接和搭配的情况下,学生的汉语使用习惯便会在英文写作中占优势地位,从而引起误用。例如,在表达“淡季”时,学生经常想当然地将其表达为“light season”,light固然在汉语中有“淡”的含义,一般用于lightblue eyes(淡蓝色的眼睛),或light food(清淡的食物)。“淡”与light并不适用于所的搭配。如“淡水”就不能用light water来表示,而是fresh water。“淡季”表示生意萧条不景气,通常用slack season来表示。

(四)段落结构不清晰。

以学生的一段作文为例:In nineteenth Century the British culinary master Isabella Beeton in an early edition of her book said: “Enjoying a good meal, can make the whole morning work be full of energy”, but few people know this idea.

这段作文的中文意思为:19世纪英国烹饪大师曾在她著作的一个早期版本里说过:“享用一顿美餐,能使整个上午工作精力充沛”,但这番高见很少有人领教。

这段英文有着非常明显的中文思维痕迹,英汉语在段落层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思维模式的差别上,即英美人习惯于演绎型的思维,而汉民族则是倾向于归纳型的思维。也就是说,英语是先概括,后叙述,再细节;先综合,后分析。而汉语则是先铺垫说明,最后点出主旨。如果学生没有对这些差异有清楚的了解,就很可能将汉语中归纳型的思维模式带到英文写作中。

所以这段话的表达应调整为:Few follow the advice of Isabella Beeton, the guru of British cooks in the 19th century,who decreed in an early edition of her book that "a good meal,if enjoyed and digested, gives the support necessary for the morning's work".

四、利用翻译练习提高写作水平策略

既然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借用母语思维进行遣词造句,将翻译代替真正意义上的写作。那么如何借助翻译在双语比较上的优势,帮助学生熟悉双语的异同以提高写作能力就成为关键。为学生在写作时提供必要的汉译英练习成为学生克服负迁移障碍的方法之一,因为翻译的方法与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比较之上,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在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学会洞察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观察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揭示和预测外语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缩小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和干扰,最终实现有效迁移。所以在学习英文写作前,通过翻译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英汉双语差异对比分析是写作的基础。进行对比的方面如下所示:

(一)英汉词汇对比

通过汉译英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加强英汉词汇对比的意识以提高写作水平。首先是词的形态对比。从语言词汇的形态特征来看,汉语属于孤立性语言(每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而英语属于屈折性语言或综合性语言,因此英语中派生词比例高,构词的样态呈核心扩散状;而汉语中复合词比例高,构词方式呈平面扩展状。在了解英汉语在造字构词上的不同特点,对学生探索英语写作规律有重要意义。

其次,主导词类对比。在表意功能和使用频率上,英汉两种语言各自有其主导词类。在汉语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动词,其原因为:一,汉语的介词贫乏且无分词现象,英语中使用介词和分词之处,汉语常常使用动词;二,汉语动词无形态、语气变化,使用时灵活方便。英语中名词起主导作用,因为在英语句子中,谓语动词要受许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多有不便,而很多名词具有动态的含义且形态变化相对简单,可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和情感等概念。学生了解两种语言中主导词类的差异后,在英语写作中自然而然会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再次,词语搭配对比。语言词汇的应用能力和词的搭配能力密切相关,通过翻译练习,可使学生了解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词语的搭配能力都有强弱之分。词语的搭配可大致分三类,分别为自由搭配、成语和有限搭配。学生在处理自由组合搭配时比较自如,因为自由组合一般是将松散的词语序列结构组合起来,这些序列在与其它词项结合时具有自由性、广泛性和明晰性。另一类搭配为成语,其结构相对固定,整体意义与各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无关。有限搭配的范围相对较小,有限组合的词项在与其他词项结合时,有一定的自由度,是真正意义上的词语搭配,因为这种类型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性或常规性的词语组合方式且在语言中所在比重较大,应是学习者关注和学习写作的重点。

(二)英汉句子结构对比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各属于不同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一种以综合型为主要特征的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两种语言的不同形态特点反应在句子结构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句子注重显性接应,即以形显义,而汉语由主要靠语序来连接和贯通语义,注重意义的内在衔接。

在信息编排顺序上,英语为突显语序,即先表态,后叙事;先结果,后原因;先前景,后背景。而汉语为时序统御,即:先叙事,后表态;先偏后正,先因后果;先背景,后焦点。通过翻译练习,学生学习了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后,可以明白写作决不是单纯的词法、语法问题,在文章框架结构、段落安排上也负载着浓厚的语言思维文化的比较。

(三)英汉篇章对比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层面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通过翻译对比,其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自学地遵循两种语言组句谋篇的规律。在篇章写作上,教师应注重语篇衔接手段方面的英汉双语比较,并通过翻译练习使学生明白在具体衔接方式上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主要集中于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方式上。

英语文章在段落结构上常使用主题句+辅助句,即将论点在文章的开始提出,然后层层分析说明,无例不成言,具有高度形式化的特点。而汉语中多数段落则采用归纳式的方法展开,把论点放在段落的结尾,很多时候段落不能聚集于一个中心议题,中心意义蕴涵在字里行间。其实英汉语在段落层面的不同主要是因为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即英语重演绎、汉语重归纳。教师可以通过翻译练习将这两种思维模式清楚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意识地避免将归纳型的思维模式带到英语写作中。

五、结论

通过翻译练习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说明,学生在英文作文里的错误并非无章可循,大多数问题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引起。在写作中负迁移的主要原因为英汉思维模式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在写作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不拘泥于单纯词句的正确,更要注重由于双语语言结构及文化差异引起的误用。透过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了解写作中的规律和依据,而翻译学习无疑为排除语言负迁移,充分发挥正迁移以促进英语写作水平写作提供了良好的方法与途径。

[1]刘世荣. 英文写作与翻译[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蒋凤霞. 汉英翻译与写作中负迁移现象的实证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2011,(2).

[3]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猜你喜欢
汉译英英汉母语
【汉译英参考译文】The Inner World of a Great Man (Excerpt)
母语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On Home
母语
浅谈汉译英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