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权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在政府深化医疗费用体制改革的主导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在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基础上逐渐推行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以期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更好地规范医疗行为。单病种付费模式做为控制医疗费用上升的有效手段[1],将成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发展趋势,覆盖范围也将不断扩大。但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医疗质量控制、费用成本核算、利益分配及内部管理规范等医疗流程的各个方面。实行单病种付费会给医院经营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对医院的管理能力、医疗服务质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必须转变观念,调整管理模式和策略,才能应对实行单病种付费带来的各种挑战。
单病种是指病症单一、没有并发症的单纯性疾病。单病种付费就是对单病种进行医疗全过程的费用独立核算和总量控制[2],是医院对单病种按照病种分类确定支付费用额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初级形式的病种支付方式[3]。目前单病种付费主要有两种付费模式,一种是单病种标准定额付费制度,即对单病种进行测算,经过专家论证后确定一个标准费用额度,同一病种疾病的费用额度一律相同;一种是单病种最高限价付费制度,即先通过对单病种的各项费用进行科学核算和论证,最后确定一个单病种费用的最高限价,如患者住院产生医疗费用低于,按实际产生的医疗费用计算,高于最高限价时按其最高限价付费,超过的费用由医院全部承担。以上两种单病种付费模式对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有一定的积极性。目前各医院大多采用单病种最高限价付费模式。
单病种付费的实行将促使医院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医院应该采取积极的策略和措施,转变观念,科学测算,完善内部制度,挖掘内部潜力,深化内部改革,提升管理能力。
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涉及到医疗流程的各个环节,应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单病种付费管理领导组,下设单病种付费管理办公室,由医务、财务、护理、院办、审计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全面协调和监督单病种付费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单病种付费的相关数据,进行动态监控和综合分析。同时制定和完善单病种付费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制定单病种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细则。对各部门尤其是临床科室,一定要明确其职责和任务,做到逐级负责,责任到人。成立单病种付费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是确保单病种付费成功实施的基础。
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难。首先,医院应该从实行“按项目付费”的注重“粗放式”发展道路,转变为实行“单病种付费”的注重“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其次,医务人员应转变服务理念。医务人员在把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诊疗技术质量作为关注重点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单病种患者“人”本身以及医疗费用成本。另外,实行单病种付费后,医院必须加强管理和制度落实,只有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和成本控制,把好质量和成本关。
确定单病种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第一,发病原因和机制明确的多发病、常见病,病症单一而且没有并发症的单纯性疾病。第二,要求具备明确的治愈标准和规范的诊疗流程,疗效确切、治疗处置差异小以及质量和成本易于控制和核算等条件[4]。第三,医院作为单病种付费的执行者,在选择单病种时,一定要考虑承治科室和科室负责人的专业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应选择治疗本病种专业技术过硬、医疗服务好的承治科室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科室负责人。
对于单病种的临床路径的制定,医疗机构应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结合实际,组织相关权威专家在立足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对应的标准,科学地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在诊疗过程中,严格规范医疗行为,坚决避免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尤其是避免不必要的大型设备检查、体内置放材料的使用以及盲目对患者实施监护,尽力降低药占比即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中的比例,提高医疗业务收入的含金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单病种医疗费用结构框式。同时,建立单病种配套管理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单病种付费体系,进而推动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单病种确定后,单病种付费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收集该单病种近三年来的有关数据,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其中包括药品、检查、治疗、手术等分项费用情况以及次均费用、最低和最高费用等,掌握该病种历年的费用基本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市场调查和核实测算,提出一个标准费用额度,努力降低和减少人为抬高医疗服务费用的行为,以单病种的临床路径为基础来测算治疗成本,要将单病种费用明细化、标准化。只有制定出科学的临床路径以及合理的成本核算,才能够促进医院“单病种付费”可持续发展。
实行单病种付费后,医院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将大大增加。首先,医院管理者塑造一个能激发医务人员拓展能力和创造力的宽松环境和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在医院内部形成完善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和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强化医务人员对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意识,对单病种工作的开展在思想上要真正重视起来。最后,制定医务人员单病种付费的各项专业技能培训方案,并对质量进行常态化的监控、分析和评价,全面控制质量,确保医疗质量和医院效益共同提高。
建立一套功能完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并能有效运用是确保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基础,为医院顺利实行单病种付费提供坚实的信息技术支持。一是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院所属各部门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患者住院期间的诊疗和管理信息的所有数据,并能进行数据后处理,以达到其功能需要。二是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使医院在加快信息流动性中获取效益,使其成为提高医院业务运营效率和加强内部管理的有力手段。三是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病案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保证单病种患者出院病历信息内容的全面性、一致性、精确性。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的核心要素。向质量要效益,没有医疗质量保证的效益医院无异于自掘坟墓。制定科学的临床路径就是为了在单病种付费实施过程中,更好地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对单病种的收费情况、医疗行为等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监控,杜绝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来操作,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缺斤短两”等医疗质量问题的现象。有效的监督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道德损害的发生率。因此,建立动态的质量监管、监督机制,对防止医院通过降低医疗服务质量来增加利润进行概念式炒作将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按单病种付费作为一种新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亟待解决,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有许多。但实践证明按单病种付费对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快速增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既有利于缓解群众“看病贵”和“看病难”的社会问题,也有利于促进医疗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5]。面对新的挑战和机会,医院作为单病种付费的执行者,只有适当调整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完善运行机制,深化内部改革,优化医院管理,方能保证单病种付费顺利实施、高效率运转,使医院在新的医改环境下不断发展。
[1] 林 雪. 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方式的改革[J]. 中国卫生经济,2004,8(8):45-46.
[2] 胡 静,徐勇勇. DRG 及其对世界医疗费用支付制度的影响[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7,(4):193-195.
[3] 杜乐勋,武广华,朱玉久,等.医院单病种付费概念与内容、历史和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23-25.
[4] 陆栋定,吴雁鸣,徐德志,等. 临床路径的历史与现状[J]. 中国医院管理,2003,23(7):17-19.
[5] 邓晨坷. 改变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重要改革途径[J]. 中国药业,2006,15(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