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晨 许祥凯
(江苏省赣榆县种子管理站 222100)
为满足市场对鲜食辣椒的需求,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种,结合我县种植实际情况,宜选用苏椒15号和苏椒16等品种。
采用温汤浸种法,即将种子放入盆内,再缓缓倒入55℃温水,边倒边搅拌,水量为种子量的5~6倍,保持水温在55℃左右15min,待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用1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min捞出沥净,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也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浸种30min,可预防疫病、炭疽病和疮痂病。种子消毒后用清水洗净,纱布包好,放在25~30℃条件下催芽,催芽前期温度控制30~35℃,后期 25~30℃,4~5d 种子露白后及时播种。
用腐熟有机肥与园土按4∶6比例混合掺匀,每m2营养土加入过磷酸钙0.5~1kg、多菌灵80g,充分混匀,盖膜闷制10d,铺于畦内,浇透底水。将种子播于畦内,覆土厚1cm,盖上地膜保温保湿。
当70%左右种子出土时揭除地膜,在床面覆细土厚0.3cm,以防床土表层出现裂缝。幼苗出齐后,降低床温,若遇高温和强光时,可盖帘遮光,防止幼苗萎蔫。出苗前地温控制在20℃左右,白天气温控制在 28~30℃、夜间 18~20℃。当幼苗出齐、子叶平展后,为防止幼苗徒长,应适当降低气温。温度管理为白天高、夜间低,晴天高、阴天低,白天控制在25~27℃、夜间 17~18℃,保证子叶肥大、绿色、叶柄长短适中、生长健壮。尽量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降低苗床湿度,避免苗期病害发生。若缺水,可在晴天上午酌情补水。分苗前3~4d进行低温炼苗,以利缓苗。分苗后1周内,地温控制在18~20℃、白天气温控制在25~30℃。1周后,幼苗新叶生长,适当通风降温,以防幼苗徒长。分苗前床土宜干不宜湿,分苗后新叶开始生长,床土水分蒸发快,如土壤稍干,应适当浇水。
整地时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667m2施腐熟有机肥4000kg、过磷酸钙100kg、硫酸钾20kg,将基肥与土壤混匀、耙碎、整平,筑畦宽1.2m、高15cm。
当辣椒幼苗长至4~5片真叶,地温15℃以上时进行定植。双行定植,行距80cm,早春大棚每667m2栽2300株,越冬温室667m2栽1900株。栽后及时浇定植水。
缓苗期间不放风,白天保持棚内温度25℃左右、夜间15℃左右,昼夜温差10℃左右,通过低温炼苗,促使苗壮根壮,促进花的形成。一般上午10~12时为开花授粉时间,如果棚内温度高于32℃或低于22℃,则会影响坐果,严重时会落花落果。要求上午温度为25~28℃,当达到28℃时开始放风,不要高于32℃;下午2~3时,棚内温度降至24℃时停止放风;傍晚温度降至20℃以下时,放草帘过夜。
开花初期因温度偏低、光照不足,容易落花,生产上主要是提高温室的采光和保温性能,增加蓄热量来防止落花落果。为集中养分供应,9月底果实充分膨大后,打掉门椒以下侧枝,保证每株坐果8~10个。进入盛果期后,应及时去除下部老叶、黄叶,剪掉部分老枝和徒长枝条。为防止倒伏,每隔2~3行用竹竿把植株扶起来,以便田间操作。
进入结果期肥水要促进,但注意不能大肥大水;进入盛果期追肥2~3次,分别在对椒和四门斗辣椒坐住后进行。每15d随水追肥1次,每次每667m2施尿素30kg或磷酸二铵20kg,也可施有机肥或腐熟沼液1000kg,防止植株早衰,浇水和追肥要施在明沟中。为防止落花落果,可在中后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辣椒需水量不大,前期6~7d浇1次水,进入夏季后晴天上午浇水要勤。
及时防治蚜虫,利用蚜虫对黄色趋向性强的特点,每667m2插6~8块黄色诱蚜板诱杀。发病后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病毒K 300~4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NS-83增抗剂100倍液,或铜氨合剂400倍液与0.1%硫酸锌混合液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注意控制浇水量和次数。定植后用氧氯化铜800~1000倍液淋根部和喷洒植株预防。发病后可喷洒扑霉特、露克星、可杀得和瑞毒霉等,防治效果较好。
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积水,选择较通风的地方种植。发病初期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氧氯化铜800倍液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DT杀菌剂)5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育苗时,苗床土用甲霜灵锰锌消毒预防。成株期于发病初期即辣椒初果期开始,每隔10d左右用25%甲霜灵锰锌8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灌药液量100~150mL,连续灌根 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