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城郊蔬菜发展对策探究

2013-08-15 00:51:12叶为诺
上海蔬菜 2013年5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菜地蔬菜

叶为诺

(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 324300)

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欠发达山区,2009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决策部署。菜篮子工程事关城区蔬菜市场繁荣稳定,事关城乡统筹良性互动,更是实现开化小县大城战略目标的需求和保障。我们的城郊蔬菜该如何发展,城市“菜篮子”该如何编织?为此,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开化县城郊蔬菜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若干对策以供参考。

1 产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城郊蔬菜基地面积萎缩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县城周边的张家、上溪、岙滩等专业菜地几乎全面 “沦陷”,一线基地面积逐年减少,县郊现存专业蔬菜基地57.3hm2,其中常年性基地33.3hm2,设施栽培面积仅20.7hm2。虽然全县蔬菜种植面积有所递增,但增加的多是中远郊生产条件落后的非专业菜地,且面积分散、不成规模、稳定性差、商品率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县城持续扩容,目前县城共有包括在读学生、常年流动人口在内的商品蔬菜消费人口5万,根据专业菜地基数城镇人均23.34m2的标准推算,城郊需设有116.7hm2蔬菜基地,其缺口高达59.4hm2。人口增、菜地减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蔬菜供需的落差。

1.2 县城蔬菜市场自给率不足

据统计,县城蔬菜市场年交易总量达7700t,其中城郊57.3hm2专业菜地年产销各类蔬菜2670t,只占消费总量的34.7%,加上中远郊菜农零星上市750t左右,约占消费总量的9.7%,地产蔬菜的自给率不足45%。此外由于设施栽培的比例小,地产蔬菜仍以常规大路品种居多,精细反季节蔬菜少,补淡调缺、均衡上市能力弱,导致一些季节性、结构性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受大量外地菜的冲击,县城蔬菜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菜价时常高于市区、省城。立足本地自产、实施蔬菜围城、改善民生质量迫在眉睫。

1.3 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低

目前全县的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尚未顺畅,普遍存在流转机制不活,中介服务不健全,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规模小、周期短、集中程度不高等缺憾。一些实质性的激励和保障政策也还未形成。城郊蔬菜生产仍以分散式自主经营为主,小而全的传统耕作模式依然盛行。相对集中连片的十里铺、高坑坞、后畈、蟠桃山4个城郊专业蔬菜基地,规模均在6.7hm2左右,其中0.3hm2以上的种植大户不到20户。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规模生产就没有竞争力,没有集约经营,也势必会造成生产管理、技术推广、质量监控等无法统一规范,质量效益提升难度大。

1.4 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

城郊现有的绿原、官桥、后畈、蟠桃山4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偏小,经济实力不强,农民参与度不高,发挥实效不大,有的仅仅起到生产合作的单一作用,产前、产后的服务功能有限。订单蔬菜、合同配送等市场化产销方式几乎空白。迄今全县尚未培育出一个真正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经得住市场波动、具备较强牵动力的蔬菜龙头企业。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由于缺乏团化运作的组织保障,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1.5 市场销售体系不健全

目前县城蔬菜供应点多达18家,但多系马路市场。具有一定规模、设施较好的固定农贸市场仅城北及岙滩两家,但也存在着容量小、交易行为不规范、信息反馈迟钝等诸多问题,且多数摊位为菜贩所租用,城郊蔬菜基地直销户的摊位相对比例不高,部分菜农不得不流动卖菜。从收购到批发到零售,中间商贩加价严重,菜农们时常陷入增产不增收、优质难优价的窘境,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均得不到保障。因此,尽早筹建1座功能完善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实现商品蔬菜交换的最大化,理应成为今后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一大重点和方向。

1.6 生产投融资乏力

在建设用地抢占蔬菜基地的利益博弈中,存在着只征不收、只占不建的现象。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菜篮子工程生产发展基金、菜篮子工程风险保护基金的征集与使用难以落到实处。目前城郊的一线老基地,由于连年耕作,基础设施功能老化,转型升级后劲不足。新开辟的蔬菜基地,又大多是粮田转菜田,田间水电路渠不相配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无法实现旱涝保收。此外,由于蔬菜生产承受着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若缺乏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疑事无功,势必会使诸多投资业主观望却步。迄今,全县由民营企业或工商业主参与投资的城郊蔬菜基地仅1家,面积不足6.7hm2。老基地难以改造、新基地难以发展、经营主体难以培育,折射出的是政策扶持、投入驱动、保驾护航的力度明显不够。

2 发展对策及建议

2.1 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城郊蔬菜生产肩负着为中心城区提供菜篮子工程服务的重任,在实现开化小县大城梯度转移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的城郊蔬菜产业做出表率、推进发展。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尽快地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当中,切实地将此项工作作为完善城市功能、履行政府应有职责、建设有为政府的一项永不竣工的德政工程、实事工程来抓。小小菜篮子,装着的不仅仅是蔬菜,更是沉甸甸的民生。

2.2 改革现行运管制度,设立高效专管机构

城郊蔬菜产业发展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单凭农技推广部门的一己之力力有不逮。在重拾菜篮子工程首长负责制的今天,建议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城区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并下设由相关单位调拨专家组成,职权、财权赋予完备的高效率、快节奏的专门管菜机构,彻底扭转政出多门、各管一段的现象,集成力量、统筹协调城郊蔬菜生产。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一是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依法足额征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新菜地建设发展。二是要整合捆绑各项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投向城郊蔬菜生产,重点用于老基地的改造升级、新基地的设施装备。三是要加大对种植大户和投资业主的政策性贷款力度,切实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四是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业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民资和工商资本投入,实现借资发展、借力跨越,在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下,逐步形成财政扶持、银行信贷、社会参与、集体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4 提高总体生产能力,保障城市有效供给

保市场护民生,是发展城郊蔬菜的立意所在。一是要稳定城郊老菜地。要严格控制征占蔬菜生产用地,坚持先补后占、实现占补动态平衡。同时,要制定地方法规,建立菜地保护区,加大保护区内的投资力度,确保老基地面积稳定、设施完好、产出高效。二是要开发城郊专业新菜地。建设模式上要遵循政府引导、业主参与、金融扶持,尤其要鼓励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和工商业主进驻蔬菜基地。政府扶上马、业主行万里,这是有效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和快速形成生产规模效益的最佳渠道。建设规划上要与城市人口发展规划相配套,建立人口增长与菜地增长相互协调的保障机制。但要避免一蹴而就的急进思想,当前的铺设面不宜太广,而是要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突出重点、连片开发、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着力于兴建2~3个面积在6.7~20hm2的示范基地,力争规划一片、建成一片、获益一片,再由片到面、逐步推广。建设内容上重心要放在以钢架大棚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生产上,以保障市场周年均衡供应。三是要在科技先行、提高单产上做文章。同时要大力推行粮菜轮作、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多茬栽培,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时间,切实提高有限资源上的蔬菜产出供应总量。四是要扩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模。用无公害蔬菜的全程标准化管理来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源清流洁的放心菜。力争做到面积产量稳扩增、品质质量有提升。五是要实施城郊蔬菜向中远郊、浅山及高海拔地区的拓展位移。逐步形成以近郊常年性蔬菜基地为主、中远郊季节性蔬菜基地相结合的供应布局,这也是协调解决城市建设和蔬菜用地的空间掣肘,谋取共同发展的战略突围。

2.5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推进规模化生产经营

蔬菜基地建设要突出特色,避免小而全,必须要实行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种植,这就需要对土地开展合理有序的商品化流转,通过租赁、转让、互换、承包、入股或买断使用权等形式,实现宜菜土地向业主、大户的集中。首先要强化政策意识,广为宣讲,使农民解放思想,真正领悟到土地流转的优越性。二是要制定鼓励流转双方的相关优惠措施,体现双向优惠、综合优惠以及配套优惠,从而加速土地流转进程。三是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培育多类型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不断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调节体系。四是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技能培训,拓宽就业空间,切实解除农民转出土地的后顾之忧。多措并举,使全县的城郊蔬菜生产尽快步入到规模化发展的健康轨道上来。

2.6 培育经营主体,延伸紧密产业链条

规模化经营并不是简单的归大堆,而是要和组织化产业化融为一体。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培育一批内能组织生产、外能拓展市场的经营主体。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发展一批蔬菜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联合企业创利益、牵手农民闯市场,这是实现城郊蔬菜组织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推进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同时更要着力于社与社之间的优势联合及资源共享,使之成为城郊蔬菜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要鼓励种植大户组建家庭农场,扩大生产、持续壮大,通过传、帮、带,营造能人发挥效应、大户带动小户的和谐互动氛围。

2.7 完善市场及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产销流通顺畅

一是建议政府把兴建1家专业蔬菜交易批发市场列入县上主要的公益设施进行投资开发,实现政府培市场、市场带农户,共生互促发展。二是要对现有的农贸市场进一步规范提升,同时要增加城郊菜农直销摊位,尤其要增设无公害蔬菜直销专区,体现优质优价,遏止场外无序交易,从而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三是要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扶持培育蔬菜经纪人、运销专业户以及专业协会等多种经济成分的营销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蔬菜产销活动中的媒介作用。并积极探索公司加基地加配送的营销模式,直接将最新鲜最优质的蔬菜配送到城区学校、大型企业、超市专柜等。四是要尽快铺设起1个统一完善、覆盖面广的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捕捉、分析、预报相关的市场信息及技术信息。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农技110等平台,实施电波入户,用信息的顺风耳千里眼调优结构、决策生产。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菜地蔬菜
小白兔进菜地
菜地游乐园
奇怪的蔬菜
菜地的周长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 02:30:18
蔬菜
小太阳画报(2020年3期)2020-04-24 09:28:13
菜地里的狂欢
我最喜欢的蔬菜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现场
喜剧世界(2016年22期)2016-12-06 21: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