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洁,孙 杨
(河北联合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管理学科本身的发展,未来社会对管理学科专业人才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管理问题,即具备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为此,知识能力与素质能力的提高,将成为今后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案例教学法既能使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达到传授知识,又能提高能力目标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重素质、重实践的需求趋势。
案例,是对某一具体事件或情景的客观描述和介绍,它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教学目的,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1]案例教学法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是适用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决定了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自主地事先分析案例,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拟定解决方案,然后拿到课堂讨论中去交换意见和深入研讨对比,最后形成具有独到见解和尽可能具有创造性的可行方案。这就极有利于形成学生独立思考、系统思维和自我能动发展的能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法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起动自身的教学程序,而在每一教学系统过程末尾,都又归结到问题的解决之上。它与传统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式相比,显示出它促使学生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有效学习的极大优越性。
案例教学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教育方向,这样的教育,从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出发,在知识的传授中坚持以能力的提高为目标。[2]而学生真正能够理解、消化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具备与不断提高,又为他们攀登更为崎岖的科学高峰打下了基础。
案例法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各种方案的分析讨论和辩白对比,以此来深化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并且使学生在这样优化个人方案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问题的切磋中明辨是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且有利于他们在概括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以自己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和个性语言结构,真正接纳和融汇知识。
传统教学只是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主体是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和理解。教师只要熟悉教材,语言表达清晰,知识阐述明了,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这是“填鸭式”的学习。[3]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准备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最后还要讲评和总结,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了如指掌,认真备课,精心挑选案例,又要研究案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层面,做到得心应手,讲解起来深刻透彻。所以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主要职能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当教师到学生之中参加讨论时,学生仍感到师生之间有一种无形的界限,这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理论阐释要深透,另一方面,要走到学生中间,并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其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努力加强其综合应用各主要学科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快速成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要。
案例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更灵活。具体做如下工作:
(1)课前做好案例及有关背景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的质量对案例教学的成败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之相关的管理活动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提炼,使之适应课堂演练。在教学中,可供教师选择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案例库、案例集、教材、报纸、期刊、杂志、网络等等,都为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目标要明确。凡是选作案例的素材,必须是为完成一定章节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且要针对这些章节的教学难点、重点,来解决问题。所以在选择案例时应考虑是否有给出概念、引起学生思维和让学生在案例中寻找新途径拓展概念的可能。
二是案例的选取要与时俱进。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管理的知识同样在不断发展。每一个经济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在选择案例时,除要适应教材内容外,还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三是选择的案例要有可探讨性。管理世界并非是单纯的黑白世界,许多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人们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发挥集体优势,所以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使学生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能够多级思维。
(2)精心设置案例思考题。一个完整的管理案例应该包括3、4 个案例思考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是以案例内容为做依托,以教学目的为依据。通常管理案例的思考题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启示”型问题。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第一种类型的题是比较好做答的,另外三类的问题将是案例的讨论过程中的重点所在。所以教师在设置案例思考题时,应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设置案例思考题。通常,将“是什么”型问题放在最前面,可以引导学生熟悉案例内容。而“启示型”问题则放在最后。[4]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了前面各类问题的基础上,再来做“启示型”问题就会有的放矢。
(1)引导好课上的讨论。教师对课堂的引导始终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教师的关注点。案例教学中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全班学员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处在辅助的地位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相反,教师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扮演着难度更大的重要角色。教师在管理案例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全班讨论案例,保证所讨论的问题是关键性的;向学员提出质疑与挑战,推动其做出严密的分析并作出优良的决策。
(2)总结提炼理论。提炼理论,这是案例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因此要求教师一方面在吃透教材和案例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针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步地得出所学的理论。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提出,并引导学生渐次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理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是如何来自于实践,要充分发挥分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恰当的评价,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使理论的提炼自然贴切,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
案例教学起始于“实践”,这样它得出的理论往往是独立的。因此每堂课,教师最后必须归纳总结。总结的内容: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再做一次强调,使学生们加强记忆、重点掌握;对学生们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再作一次重新讲解,并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还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总结。[5]对学生讨论的评价,要以正面激励为主,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不参加发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消除自卑感。
在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准备过程中,组织同一院系或教研室里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案例信息的来源,实现信息共享,而且不同的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在集体讨论中可以使思维在相互借鉴、相互碰撞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拓宽案例教学思路,提高案例教学研究水平。
通过组织综合性的案例课程,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在一门课程中分别主持不同案例的学习,提供借鉴不同教学风格的机会,对已经具有相当的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非常有益。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教学内容,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辅助软件使用方法和软件的发展状况,同时还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教师要主动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不断调整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追踪最新的学科前沿。
如果教师长期不从事科研工作,就会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因此学校要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和科技开发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1]有计划高起点地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访国家教委专职委员高教司司长周远清[J].高教研究周报,1996.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杨杜,等.哈佛学得到[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4]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
[5]袁绍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