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

2013-08-15 00:55:15邢丽芳
关键词:树人师德辅导员

邢丽芳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一、引言

胡锦涛同志曾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师德问题:“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导力量,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榜样示范,是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导向。辅导员不但要具有德才兼备、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基本师德素养,还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业务能力等师德修养。首先,辅导员要有高度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责任感。辅导员要真学、真懂、真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政治敏锐性,更要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证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不偏离党的教育方针。其次,辅导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具有主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艺术修养,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等。最后,辅导员要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要有超强的学习与运用能力,不但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具备系统宽泛的知识结构,并善于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修身与树人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分别从空间方位、时间向度与内外关联三个维度立体地展示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明确了辅导员与其他高校教师相区别而赋予的特殊师德内涵;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明确了辅导员师德在继承传统师德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变化;修身与树人的关系则说明了辅导员师德建设成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员,在师德建设方面,与其他教职员工的师德建设相比较,既有共同的内容,又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时代、社会对辅导员的期望要求而具备特殊的内容,这是辅导员师德建设内容的个性。

(一)思想修养层面

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培养人的重要责任,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有着直接的影响,其最主要的师德要求是政治素养高,这就要求辅导员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觉悟、政治修养上比其他教职工要有更高的标准。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需要有多种平台与资源供辅导员学习和实践,如定期组织理论培训、与专家交流、学习最新理论成果,在辅导员队伍中唱响主旋律,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理论素养[2]。只有辅导员队伍具备高尚的师德,奋发有为,才会在广大学生中树正气,教育、影响和感召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二)角色定位层面

辅导员兼备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兼具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的教育责任和管理优势,既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是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作为教师,辅导员通过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党课、团校教育等课程,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做着授业解惑的工作。作为管理干部,辅导员既通过管理、服务开展工作,又通过组织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渠道,润物无声地对学生开展道德养成教育。因此,辅导员既要通过广阔的工作舞台用自身的道德素养培育学生,又要在工作过程中完善角色认同意识,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

(三)年龄特点层面

辅导员队伍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很多“80后”辅导员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辅导员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与大学生年龄相近、生活经历相似,也与大学生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如熟练运用新媒体(QQ、微博、飞信、人人网等)平台,能较好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但作为辅导员,他们必须比大学生更有思想高度、更有做事原则和大局观、责任感,要比大学生站得高、看得远,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理论素养。因此,辅导员师德建设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要采取举办活动、参观学习、新老辅导员交流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辅导员师德教育,让辅导员快速成长,早日胜任工作。这样,才能引导辅导员发挥与学生年龄相近、易于沟通的优势,深入学生中间开展工作,又能够引导辅导员达到思想有高度、做事有尺度、做人有风度的境界。

(四)奉献精神层面

辅导员与高校其他教职员工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他们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辅导员的工作繁琐、细致、突发、灵活,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开展课堂教学,而且能在大学生的党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以及宿舍管理等各方面发挥指导、规范和服务作用,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随时加班加点,深入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当中指导学生生活和实践。遇到突发事件,辅导员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灵活进行处理。从这个角度讲,辅导员队伍应是最具备奉献精神的一个教师群体,辅导员工作也最具神圣性和挑战性。无私奉献是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辅导员队伍师德内容的核心。因此,高校应充分考虑辅导员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充分肯定辅导员的无私奉献与成绩,建立有利于辅导员成长与发展的体制。

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上传统的师德内容非常丰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等至今仍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形成的尊师重教的优良师德传统是今天宝贵的精神财富,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师德内容是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应有之义。孔子曾对师德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3](P12),善于用道德和礼仪来教育民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P65),指出教师要积极进取,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孔子的师德观一直启发和影响着后人,他阐发的热爱学生、有教无类等育人观是辅导员师德的重要内涵。

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辅导员师德建设不但要在内容上继承优秀的传统理念,而且要创新和促进内涵的新发展。

(一)拓展师德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辅导员工作内容增加了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奖学金评定、学生勤工助学以及经济困难生群体的资助和教育等内容。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有爱心,对所有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和平等相待,并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解决其思想问题,在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心理问题和经济困难问题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师德的引领作用。

(二)完善师德建设学习机制

在信息化时代,辅导员不但要学习传统的师德内容,还需要学习多学科的知识以拓宽工作视野,辅导员要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钻研新知的求知欲。因此,在辅导员师德建设中,要引导辅导员加强学习,把学习作为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辅导员师德建设全过程,转化为辅导员自身的崇高追求,同时还要引导辅导员掌握多学科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建立、健全辅导员学习机制,高校要为辅导员积极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出国、出境交流学习,进行学习和培训机制建设等。

(三)创新师德观念

与传承相比较,创新师德观念显得更为必要。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有爱心与责任心,公平对待每一名同学,做到一视同仁,不歧视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帮助有暂时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师长的关爱。这些都是新时期辅导员师德的新内容,是对传统师德内容的继承和发展。

三、修身与树人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修身的理论阐述。《大学》中明确提出“以修身为本”的理念,把修身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基础与实践基础。孔子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指出教育者应该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修身理论要求教育者做好修身与树人两方面的努力,教育者要“学而不厌”,积极修身,对受教育者要做到“诲人不倦”,悉心树人。

修身与树人对辅导员师德建设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大学生的引路人,应高度注重内外兼修。修身是辅导员的必修课,修身的目的是树人,树人是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外在体现,修身与树人的成效统一于辅导员师德建设。辅导员修身的内容及其与树人的关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

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里见到的第一位老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其思想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辅导员要苦练内功,加强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辨别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在大学生中树立正气,建立威信,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此外,辅导员还要勤学习、多读书,具备科学的知识体系。用科学的知识来形成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通过言传身教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既是辅导员修身的过程,也是树人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的过程。

(二)辅导员修身不仅要提升内涵,更需要内外兼修

言行得体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辅导员的衣着以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辅导员首先应该衣着大方得体、干净整洁,给人清新自然的印象,同时更要注重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善于尊重和关爱学生。

(三)辅导员修身与树人的关系表现为内外互动、相互影响

辅导员是在用自己的高尚品德与人格魅力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和影响,辅导员自身修养的提高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即树人的实效)是衡量检验辅导员修身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是辅导员修身成效的体现,是辅导员进一步完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动力之源。

综上所述,辅导员要牢牢把握特有的师德内涵,明确辅导员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精湛的业务能力,并真正研究和处理好辅导员师德建设中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发展、修身与树人三种关系,这对于切实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与落实,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11-04-24.

[2]刘二林,李耀珍.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4).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猜你喜欢
树人师德辅导员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现代中医药(2022年3期)2022-05-30 08:48:00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22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10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中国火炬(2013年6期)2013-07-24 14: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