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群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 近年来老年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科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开胸手术难度较大,直接涉及呼吸、循环系统,由于麻醉、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发生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加强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2]。 2010 年2 月至2013 年6 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对83 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实施呼吸道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选择在本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3 例,男54 例,女29 例,年龄65~76 岁,平均68.4 岁。 均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完成手术。 手术方式:肺叶切除75 例,袖状肺叶切除4 例,一侧全肺切除1 例,开胸探查术3 例。83 例患者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4 例(肺不张3 例,呼吸功能不全1 例),经过有效治疗及护理,症状缓解;死亡1 例(术后肿瘤转移),其余78 例患者均顺利出院。
2.1.1 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对手术本身及预后的担心难免产生紧张情绪,对机体产生慢性应激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3],这些会对手术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热情地接待,使其尽快适应病房新环境。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恰当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经过、护理措施及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2.1.2 对吸烟患者术前禁烟
吸烟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不吸烟患者高已成共识,术前停止吸烟2 周可改善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能力。因此应督促患者在术前2 周戒烟,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术前1 周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炎症[4]。
2.1.3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胸廓和肺顺应性下降,呼吸功能减退,肺活量减少,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现,导致肺功能下降。 通过对患者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能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 深呼吸训练法:深吸气-屏气-深呼气,此深呼吸训练法可增强膈肌力量及肺泡通气,提高潮气量,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此外患者术后由于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或不能进行有效咳嗽,导致痰液不能咳出,进而导致肺部感染或肺不张。 故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咳嗽训练法:指导患者取坐位,四肢放松,先深吸气再屏住气片刻后用力咳嗽。 笔者采用授课和示教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咳嗽训练,使患者均掌握了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基本方法。
2.1.4 加强营养
老年肺癌患者大多数均存在营养欠佳,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以利于术后机体的康复,遵医嘱给予心肌极化液保护心肌[5]。
2.2.1 体位
患者全身麻醉清醒后6 h,血压平稳,可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及引流,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2.2 吸氧
胸部手术后早期,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术后应采用面罩高流量湿化吸氧,24 h 后根据情况改为鼻塞吸氧;全肺切除患者可适当延长吸氧时间,定期或根据病情监测动脉血气分析[6]。
2.2.3 胸腔闭式引流及处理
胸部手术的患者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目的在于排除胸腔内积液和积气,使肺扩张,减少肺部感染。 术后早期护士要确保引流管通畅,每30~60 min 挤压引流管1 次,以免管口堵塞,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及性质。 如果发现引流量突然增多,颜色加深或有少许血块,引流量>200 mL·h-1,持续3~4 h以上,且患者有休克倾向时,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行剖胸探查止血。 胸腔引流的观察及处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4 缓解疼痛
患者年龄大,代偿储备功能差,术后创伤疼痛、胸带包扎等因素,使肺功能进一步受损,应采取舒适体位,充分镇痛,解除紧张,使呼吸保持适当的频率和幅度。
2.2.5 有效咳嗽
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后用胸腹部力量做最大咳嗽,咳嗽的声音应以胸部震动而发出,每天4~5次[7]。若因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护士或陪护家属可用双手进行保护性按压切口。 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支气管镜吸痰以防肺不张。
2.2.6 协助排痰
术后常规给予氧气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后立即给患者叩背排痰。 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非手术侧,一手按压住患者伤口,另一只手置于患者腹部,患者咳嗽时,先深呼吸后再用力咳嗽,努力使患者呼气时将痰液咳出。 拍背排痰:操作者站在床边,手掌成杯状,单手轻叩患者背部,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并用双手掌按压术侧胸廓,吸气时双手放松,咳嗽时双手加压,以减少胸壁震动引起的切口疼痛。
2.2.7 早期活动,促进肺复张
老年患者肺弹性差,术后应早期床上活动。 术后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应采取半卧位;对术后不能半卧位的患者应经常改变卧位。 鼓励患者拔出引流管后2 h 可离床活动,先室内再室外,逐渐增加活动量。
本研究中由于对患者围术期采用了上述的护理方法,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 对3 例发生肺不张、1 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均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笔者认为,肺癌患者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因素。
[1]郭慧明,师玉霞,闫芳.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48-2549.
[2]洪焕波,王淑芹,张好瑜.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0):182.
[3]刘振华.肿瘤预后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48.
[4]李华,李秀梅,苏晓燕.ICU 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1(5):441-442.
[5]丁巧玲,吴丽仙.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3(5):44-45.
[6]李光洁.52 例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8):80-82.
[7]江滢莉,汪广秀.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929-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