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晖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艺术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教学目的能否得以实现,教学效果能否得到提高。艺术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德艺双馨”的人才,“德”在“艺”先,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艺术生们将来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艺术院校却逐渐沦为边缘学科,学生们不重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有很大的挫败感,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教育者选择有针对性、被学生认可的教学方法,突破教学瓶颈,使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流于形式。
如何认识一门课程是学生能否学好该门课程的基本前提。艺术院校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认为课程“无用”、“枯燥”、“空洞”的大有人在,这从一开始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何扭转学生对课程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这本身就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方法选择得好,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自然会重建对课程的认识体系。如何扭转艺术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认识,种种情况,具体而微,总的来说,要做到: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变“无用”为“有用”;用案例教学方法、疏导教学方法等,变“枯燥”为“有趣”;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变“空洞”为“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艺术生往往是重专业课,轻文化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课程特点也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兴趣不高、缺乏动力是艺术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普遍感受。如何扭转这一局面,首先,教师要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如果学生学无所得,那么教学过程再精彩也成了无用功,有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关心学生的需求,关心他们想知道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教学才能具有针对性。其次,需要教育者们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听你的课,让他们对你所讲的内容感兴趣,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套教材的理论深度和框架布局对艺术生来说并不十分合适,艺术生的思想特点及知识背景决定了他们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缺乏兴趣也难以吸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所选择,不完全拘泥于教材的框架,而应该根据艺术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长度等制定教学专题,进行专题式的讲座。例如,在讲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可以将理论性的知识点尽量简化,重点联系实际讲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性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到理性的道理。
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完全和艺术隔离,教师应该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艺术专业知识的结合点,把握好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以此作为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有效切入点。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制定相关专题介绍各历史时期的音乐家,或者以贴近时代的音乐为导入素材介绍各大历史事件的背景等,这种教学方法较贴近艺术生的知识背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艺术院校大学生外出演出的活动,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结合赈灾义演、艺术下乡等活动,使他们在提高艺术表演能力的同时,通过亲身体验提高思想觉悟,增强通过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这不仅满足了艺术生渴望舞台、乐于表演的需求,锻炼了艺术专业的实践能力,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巩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讲课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教师能够将一个深刻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深入浅出。给艺术生上思想政治课,深入浅出非常重要。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时要做到起承转合,讲解一个知识点时要做到深入浅出。如何做到深入浅出,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教师在备课上要下功夫,多从生活中搜集素材,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讲解课本的知识点。其次,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特点,使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贴近学生。再次,艺术生的性格特征是较活泼、开朗和感性的,教育者在讲课时,语言要尽量的幽默风趣,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延长学生注意力所能集中的时间。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是为国家服务,为学校服务,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的声音沉默了。其实,在艺术院校中,有不少大学生是关注时事,喜欢政治、历史的,可为什么他们一上政治理论课就打瞌睡、玩手机,无法专心听课呢?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关外,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管理都有很大关系。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一味的抱怨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别让学生的声音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之中,难以浮出水面,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本文呼吁所有教育者努力去做的第一步。
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他们对教学的期待后,教育者需要做到的第二步就是从倾听到服从,这是一个难点,一方面学生们提的要求并不一定完全合理,另一方面即使都是合理化的建议,教育者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例如,学生希望政治理论课多讲现实问题,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有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讲某一理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等,理论的现实意义涉及得并不多,而对学生讲解这些史料又是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只能用很多的时间去讲解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又如,学生们希望教师上课能够风趣、生动,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语言讲授出来这也是一个很难的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在执行学生的意见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我们缺少的不是声音当被倾听,而是声音当被服从,缺少倾听之后的执行力。对于这一问题,本文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教师在讲课前都会备课,准备教学大纲,并以此作为自己讲课的依据,准备大纲或讲稿是必要的,但在给艺术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绝对不能唯大纲、唯讲稿。教学是有生命的,如果只是一字一句的重复教材里的条条框框,重复大纲里的内容,那教学就变成了机械化的运动,毫无生机可言。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来到课堂最希望听到的是教材以外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不是完全与教材重复的内容,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教学中的各种机遇,随机发挥理论内容,使教学过程富有生命力。
首先,善于把握课堂机遇。上课需要准备,但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会有许多突发状况,而这些突发状况如果把握得好就可以成为我们讲解理论内容的机遇,比如学生的某一个问题,或者不当的行为,都可以作为教育者上课的一个素材,利用得当能够激活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互动有智慧,提问有技巧。近年来,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在呼吁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不能教师“满堂灌”、“一言堂”,要多与学生交流。可是,在艺术院校,师生互动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提出问题得不到任何的回应,最后陷入自问自答的尴尬境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者在互动的方式、提问的时间、问题的选择等方面下功夫,比如,对艺术生来说,提问要体现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提问时教育者最好走到学生身边,这样可以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激励他思考;选择问题时最好从现实出发,要把握大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提问切入点,使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不是抽象的、空洞的。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2]陈占安.关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10).
[3]谢晓娟.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4]董波.艺术院校思政课课堂学习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