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凤,翟 佳,向虹宇,邓毅梅,肖桂华,昝玲丹
(1.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四川 成都 610031;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072)
维生素K1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因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出血如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等[1];在产科领域中,常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早产、先兆早产[2]。有报道静脉输注维生素K1过程中发生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3,4]。我院产科使用静脉推注泵准确控制维生素K1静脉注射速度,对减少了过敏反应的发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产科住院,年龄(27.5±5)岁,无内科合并症,无过敏史,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早产或先兆早产须使用维生素K1静脉注射的孕妇324例,其中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156例孕妇为对照组,2011年5~10月168例孕妇为试验组。
1.2 方法 两组孕妇静脉注射维生素K1时均取半坐卧位或侧卧位,使用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0082542的维生素K1注射液。均将维生素K1注射液1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推注泵。对照组10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试验组于开始10分钟静脉推注速度为12 m l/h(0.1 mg/min),如无过敏反应症状继续将剩余药液以120 ml/h(1 mg/min)推注完毕,共需19分钟。
1.3 观察项目 两组孕妇发生面部潮红、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心率增加30%以上、多汗、低血压、意识模糊、休克等症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发生过敏反应16例(10.26%),其中9例表现为面部潮红,心率增加至110次/分以上,多汗,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4例表现为面部潮红,心率增加至110次/分以上,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停药后给予吸氧,30分钟后缓解;其中2例面部潮红,心率增加至120次/分以上,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哮喘,呈端坐位,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氨茶碱静脉推注,吸氧后1小时缓解;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意识丧失约30秒,立即停药,给予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吸氧后逐渐缓解。试验组发生过敏反应3例(1.79%),其中2例于开始静脉注射维生素K110分钟内出现面部潮红,呼吸急促,停药,给予吸氧休息片刻后缓解;1例于开始静脉注射维生素K110分钟后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增加至110次/分以上,呼吸困难,冷汗,给予吸氧,地塞米松静脉推注1小时后缓解。两组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P < 0.01)。
目前产科出血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5],新生儿出血的治愈率也较低,特别是颅内出血,即便是治愈,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6]。规范基本操作是降低孕妇死亡率的重要保证[7]。而维生素K1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时可导致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包括:①过敏样反应:如味觉异常、面部潮红、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胸痛、心律失常、抽搐、多汗、虚脱、低血压、发绀、意识模糊、甚至休克、心脏骤停、死亡;②新生儿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3]。有报道指出肌肉注射后个别患者注射部位经历急性红斑、迟发性硬皮样斑块和皮肤萎缩三个阶段,并且大部分患者恢复很慢超过2个月,部分持续表现为慢性硬皮样改变,经久不愈。甚至因此与医务人员发生纠纷[8]。
在产科科领域中使用维生素K1静脉注射预防各种出血时,常规是维生素K110 mg qd,连续使用3天。在观察中,发现观察组16例过敏反应中有14例是在第一天使用时发生的,2例是在第二天发生的,第三天未发生,即开始10分钟只输入1 mg,无明显反应时速度不可超过1 mg/min[9]。静脉注射速度过快,超过5 mg/min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症状[4]。;试验组 3例均第一天使用时发生,第二、三天未发生。因此在使用维生素K1静脉注射,孕妇无论是否接受过维生素K1静脉注射治疗,都必须严格执行维生素K1静脉注射的规范,加强观察,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通过对比研究得知试验组使用推注泵静脉注射维生素K1的方法能有效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静脉推注泵准确控制速度,是预防发生过敏反应,提高医护质量,确保母儿平安重要措施。在维生素K1静脉注射过程中,还须注意孕妇的体位,防止发生仰卧综合症而误诊为维生素K1过敏样反应。
医务人员在使用不需要做皮内试验的药物时应保持警觉性,同时急救药品、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熟悉过敏反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包括药物过敏史及日常生活中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在使用维生素K1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和巡视,重视患者主诉,做到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
[1]杨世杰.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9.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
[3]裴振峨,杨乐.维生素K1注射液的安全性[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9(5):44-46.
[4]刘双群,谢艳阳.维生素K1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1,2(1):104-105.
[5]熊庆.围产期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9.
[6]赵爱梅,杨莲.新生儿颅内出血32例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70-172
[7]肖娟,刘敬涛.四川省2004~2008年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5):42-44.
[8]李孜,付平等.肌肉注射维生素K1过敏的临床证据[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8):641-647.
[9]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