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骞,王宇雄
(1.北京市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100076;2.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1]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其中县级政府的推动作用尤为重要。中央和省级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基本上是在政策层面上的规定,而乡级政府管理区域较小,可调动的资源较少,难以对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全面的统筹。县级政府所辖区域适中,辖区内各方面条件差异性较小,是能够把中央和省级政策性规定转变为操作层面具体做法,切实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单元。事实上,县级在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农业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古有 “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今天对整个县域农业发展进行统筹,推动其发展,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山西省太谷县先行了一步。本文对太谷县的农业发展成功之处进行总结,以期对推动我国县域农业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以南,晋中盆地东北部。距山西省会太原49公里,发展特色农业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太谷县辖三镇六乡197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05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8.9万人,其中耕地面积2.9万公顷,农业人口21.3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县。在新阶段,太谷县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走在了山西省农业发展的前列。太谷县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山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是中国枣乡,全国蔬菜生产先进县,山西省畜牧十强县。目前,已形成了蔬菜、畜牧、红枣、水果、苗木花卉五大特色产业。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太谷县形成了一套明确的发展思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太谷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形成和坚持了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其发展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以需求为基础,以民营为主体,全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20世纪80年代);2.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业为基础,靠规模扩张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1990~1995年);3.以龙头为重点,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靠双层联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1996~1997年);4.以科技为先导,以降低成本为核心,靠产品品质促进农业产业的上档升级(1998~2000年);5.以观光农业为主线,以科技园区为桥梁,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进程(2001年至今)。[1]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家庭承包经营的实行,针对基本经营制度转变之后,在生产中,存在着个体农户办不了和难以办好的事,在科技应用中,靠个体农户难以引进、有效应用的情况,在市场对接方面,个体农户困难多、风险大的问题,当时的太谷县领导者提出了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在这一时期,太谷县依靠行政力量组织了成体系的乡村两级面向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服务体系,以后随着民间服务体系的发展壮大,依靠行政力量组织的乡村服务体系逐渐失去了其价值。在第二阶段,提出了包括四项农业产业和一项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农业“五大工程”。通过这一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太谷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的特点,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第三阶段,提出了“政府引资举龙头,搞好订单联万户”的发展思路,壮大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开始了主要由规模扩张向规模扩张集约经营并重的转变,由注重生产向生产流通并重的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的转变。第四阶段提出了 “瞄准市场调结构,围绕产业上科技”的发展思路,着力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使太谷县农业产业的发展与调整,初步进入了依靠科技、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阶段。第五阶段提出了 “以观光农业为主线,以科技园区为桥梁,全面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的农业发展思路。通过数年发展,观光农业已经成为太谷县农业的一大亮点,正朝着成为生态经济县,打造太原后花园的目标努力。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太谷县的农业发展思路,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发展基础上的继续和提升。这就保证了决策的连续性,农业发展的持续性。正是基于此,促成了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
2003年太谷县被确定为了山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为了率先实现现代化,从宏观上指导全县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太谷县委、县政府委托山西农业大学有关专家编制了《山西省太谷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2010年太谷县又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太谷县委、县政府又委托山西农业大学有关专家编制了 《山西省太谷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笔者参与了两个规划的编制工作。笔者在反复调研、实地详细考察的基础之上编制的规划,已经成为了太谷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在推动县域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仅仅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还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个和基本思路相结合,基于现实状况的前瞻性指导文件。而规划就是前瞻性的指导文件。有了规划,就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于规划,关键是如何编制的问题。编制县级农业发展规划,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即县级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主要是表现在操作层面上,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样编制规划之前就应当全面了解该县的资源状况,深入该县的有关工作部门、各个乡镇和广大的农民群众当中,了解该县的经济社会实际运行情况。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是一个县或一个乡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领导机构,农业发展的实际运行部门,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和直接获益者。通过对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一般工作人员的调查,能够从宏观上了解到该县农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实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通过对农民群众的调查,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到该县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运作,如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思想文化素质状况,对科技的运用能力,对现代化的认识,对现行政策和基层干部的认同状况等。这样基于现实状况编制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才能是符合实际、真正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规划,而不仅仅是摆设。
太谷县通过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2007年时,太谷县高标准的“一村一品”蔬菜示范园区已达到了20多个村,规模养殖较大的村已有12个,红枣专业村已有72个,果树专业村已有27个。在全县197个行政村中,85%以上的村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真正实现了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3]
太谷县的农业产业布局,已逐渐向现代农业层次迈进。发展农业产业化首先要有规模。发达国家和我国先发农业地区的农业发展早已证明,农业的发展,有了规模有了特色,才能走出传统农业,发展起商品化农业,迈向现代农业。没有规模没有特色,难以进行统一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难以在和外界强大的成组织的市场主体打交道中摆脱弱势地位。当然规模经营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的,但发展 “一村一品”也不失为在小块土地基础上规模经营的一种方式,而且它还会有助于土地合理流转。太谷县诸多村庄基于当地的资源状况和发展情况,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发展起了 “一村一品”,促进了科技在农业中的充分运用,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发展 “一村一品”,应成为我国目前打破小农封闭式生产方式,县级政府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只有发展起了 “一村一品”,农民才能真正走向现代市场,否则的话,一家一户不同种类农产品的零星生产、销售,和我国数千年的小农生产模式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只能起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作用,不可能发展起现代农业,通过农业引领农民致富。当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村一品”需要向 “多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方向发展。
太谷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大大小小的农业龙头企业多达700余家,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的农业加工企业有15家。目前已经形成了酿造业、面粉加工业、红枣加工业、食品加工业、调味品加工业、肉制品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种子加工业、饮料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十大类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太谷县注重农业产品品牌建设,目前,在工商局注册的农业品牌达100余家,有的已获得农副产品著名商标,成为全国知名商标。
某一农产品生产达到一定数量,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必然需要龙头企业做支撑,当然,龙头企业也需要有稳定的原料来源,龙头企业和原料生产基地应当是利益共同体。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了龙头企业,就能延伸农业的产业链,使农业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加工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给发展 “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提供产品销售保障。太谷县特色农业的大面积发展,就与龙头企业的带动密不可分。如果没有龙头企业,数量众多的农产品,特别是一些个体农户不易保存,一时又难以在市场上销售,需要进一步深加工的产品,出路问题无法解决,就会制约 “一村一品”的发展。龙头企业除了解决农民的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还能就地消化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当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到一定程度,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整合和品牌建设,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太谷县在品牌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下一步在龙头企业整合方面需要下大力气,同时须继续推进品牌建设。可见,县级政府应当从全县产业的布局出发,针对当地的农业特色,有选择性地重点扶持确实能够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完善其和提供原料生产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4]引领农民致富。
2007年太谷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33个,而2009年已达到353个,涉及9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入股社员2007年有260人,2008年1459人,2009年已达2500人;注册资金2007年185万元,2008年740万元,2009年18 734万元;带动农户2007年4500户,2008年21 200户,2009年23 800户。[5]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困扰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农民从农业中获取更多收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个体农户经营的分散性,实际上就是缺一个 “合”字。当时说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事实上,“分”确实做到了,但却没有真正 “统”起来。传统的人民公社时期的“统”的方式早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需要探索新的 “统”的方式。近几年兴起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是适合农村特点,广大农民能够接受、实施并且已经见到效益的适合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的 “统”的新方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下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家庭承包制+专业合作社”是符合国情的模式,必须大力培育合作经济组织。[6]处于起步阶段的太谷县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随着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和进一步规范,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威力。为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国家已经制定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 《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引导和规范其发展,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指出,“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民办性、合作性、专业性和开放性等优势,能办成许多村庄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政府经济技术部门包揽不了,个体农户干不了的事情。建立起新型的农民合作社,就能首先把农民从流通领域中组织起来,在市场交易中加重谈判的砝码,在生产资料的购买环节节约资金,在技术环节达到共享,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增加收益。
太谷县已形成了以13个瓜菜、畜禽批发市场为中心、24个蔬菜产地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其中大型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有5个。农产品省内主要销往太原,省外销往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湖北等二十多个省,产地市场年交易量为50万吨左右,交易额为6亿元左右。
国内外经验表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许多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的瓶颈。由于市场缺乏,许多农产品没有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农民只能在家坐等小贩上门收购。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和市场接轨,如果没有一定的市场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只能流于空谈。现代农业是要走向全国甚至是要走向世界的农业,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太谷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强县,农产品不可能在当地消化,需要积极开拓市场。由于太谷县农业产业集中,特色产品数量较大,能够吸引客商,因此,就有了形成产地市场的基本条件。通过政府的规划、整合和规范,发展起了健全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减少了农民运销环节成本,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可见,建设起规范有序的市场,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县域市场体系的建设当中,县级政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体农户无法建立起强大的市场,必须有县级政府的介入。
我国各地资源禀赋不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路径多种多样,但通过对太谷县农业发展的考察,关于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过去我们经常把农业的现代化理解为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等。现在看来这个理解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只是把农业技术手段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唯一内容,而忽视了对农业的科学管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无形要素;它只是注重与农作物耕作相关的农业内容,而忽视了大农业的内容。”[8]通观太谷县农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体系。正是这个体系在各个环节上有力地支撑了太谷县农业的发展。今天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县级领导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大农业观,在城乡一体化的视野之下发展农业,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农业的领域,把农业做大做强。
农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是一个持续的进程,作为县级领导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否认前任的做法,要有持续的发展思路。如果一任领导为了彰显自己的政绩,好大喜功,轻率地另起炉灶,就会打断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进程。
太谷县农业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成绩,与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是分不开的。这种规划和布局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基于当地资源状况、农业发展的程度、农民的诉求等,对农民合理引导、统筹而逐渐形成的。即在对农业进行布局时一定要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头脑发热,为了布局农业发展,强行改变农民意愿,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实现农业现代化既是为了农民又是要依靠农民。所有农业现代化的举措均需通过农民来落实,要统筹农业发展,需要对农民加以整合和组织,而方兴未艾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正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因此,作为县级政府对此要合理引导和大力支持,“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4]使合作社成为农民组织起来的有效载体。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
[2]刘锋.太谷县农业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 [J].农经研究通讯,2008(6):1-7.
[3]邢如彪.加快推进 “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强县的进程 [J].农经研究通讯,2008(6):17-18.
[4]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N].光明日报,2013-02-01(07).
[5]代文艳.太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 [J].山西农业科学,2011(10):1131.
[6]陈芳,宋振远,刘健.保护农民利益 尊重农民权利——三十年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制定访谈录 [N].人民日报,2008-10-08.
[7]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08-10-20(01).
[8]本书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