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军
(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山东 烟台 264006)
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我们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党的群众工作有关,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结果。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中“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尤为突出,“脱离群众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当前,如何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创新思路,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成为党的一项根本的政治性工作,今后党的群众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心背向、事业成败和政权存亡。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凝聚中国力量,不断为人民造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如何更好地化解和消除人民内部矛盾,“知民心、顺民意、汇民智、聚民力”,为党的中心工作创造良好的政治、文化、精神和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如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成效,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原则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是我们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展新工作的基本依据。面对新时期的复杂形势,只有明确并始终遵循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才不会使党的群众工作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为真正做好群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坚持和弘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是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
2.坚决贯彻与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深刻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一方面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得以实现的关键。另一方面必须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保证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向。
3.调动和保护绝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也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杜绝以权谋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制定出合乎实际、顺乎民意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造福人民。
4.实现与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但这种合法性资源是一种随着民众对执政党的选择而变动的过程,人心相背是关键。因此,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最重要的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5.依靠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毛泽东曾指出:“当着群众还不觉悟的时候,我们要进攻,那是冒险主义,群众不愿干的事,我们硬要领导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当着群众要求前进的时候,我们不前进,那是右倾机会主义。”历史证明,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依靠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和引导群众发展的工作中,我们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要学会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学会对各种意见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凡属正确的意见应认真采纳吸取;对于不正确意见,则必须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避免为群众中某些过激的要求和某种消极情绪所左右。
江泽民说过,“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一个重大问题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是解决当前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并提高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扰解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3.加强党风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四个观念”。政风、民风好不好,关键看党风;党风好不好,关键在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能否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于党风作风。一要学以致用,强化党性观念。要杜绝主观主义,树立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思想,既要从书本中学习,又要从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学习。二要求真务实,强化责任观念。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心系群众办实事,克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不良作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三要亲民富民,强化服务观念。要戒除官僚主义,在亲民爱民中赢得尊重,在助民富民中赢得拥护,在亲历亲为中树立形象,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要勤政廉洁,强化自律观念。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损害党的形象的行为,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以优良的作风带动党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办好事。
4.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要处理好“五种关系”。面对新形势,党的群众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切实解决好医疗、住房、升学、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让全体社会成员享受社会建设的成果。二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社会的和谐、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破除极端个人主义思想,遵循权责相称的原则,合理配置权力,科学分权授权,提高管理绩效。四是正确处理情系群众与依法执政的关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与依法执政并不矛盾。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必须放弃过去单纯依靠组织手段、行政手段的旧工作方法,坚持依法执政来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转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五是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坚持民主,就要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使各方面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满足群众日益增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诉求;落实集中,就要求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对群众的意见与诉求,统筹兼顾,通过集中形成统一的意志,作为共同的行动准则,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键要把握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能否联系和发动群众,关系到党组织和党员能否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落实。
1.提升基层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力。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提升基层党员素质,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是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基层党员要通过自我教育或集中培训,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志存高远,理想信念坚定,带头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要打造过硬的文化素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善于领导推进科学发展;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能够自律,不断提高依法办事和统筹谋划发展的能力;要涵养过硬的作风素质,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人尽其用。在基层党员干部中积极倡导亲民为民、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民主团结和干净干事的良好风气,使广大群众信任党组织,依靠党组织,自觉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优化党组织设置,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健全基层党员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使基层党员干部有盼头、有劲头、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干事创业。
3.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完善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针对各方面的情况及时检查总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完善请示报告工作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尤其是重大事项,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接受全体党员的批评和监督。健全党组织联系群众的制度,既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问的形式听取党员的意见,又要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用党的先进理论体系教育党员和群众,使其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保持这一“生命线”的生机与活力。
4.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腐败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严重侵害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利益分配严重失衡,直接导致社会不和谐。腐败的显著特征是以权谋私,反映到思想作风上,就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反映到学风上,就是不思进取、专营私利;反映到工作作风上,就是搞形式主义、虚假政绩;反映到领导作风上,就是搞官僚主义、任人唯亲;反映到生活作风上,就是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要着力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廉政教育,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打造拒腐防变的防火墙。三是加强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强化道德自律意识,树立党员干部勤政廉洁形象。五是加大惩处力度,提高权力腐败的成本,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寓引导、教育、凝聚、服务于一体的群众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形成党组织领导、党员全员参与的领导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从而开创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1.建立健全党的群众工作决策机制。正确决策是实现群众工作长效发展的重要前提。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有关群众工作的决策中特别要做到党政分开,避免以党代政,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建立健全各项群众工作的决策制度,包括完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论证与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决策责任制、实施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制度等,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在重大群众工作问题决策时,特别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建议权,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真正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建立健全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要健全和完善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形成人民群众与执政党之间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使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呼声能够顺畅表达出来。具体而言,一是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人民代表的选举、议事、决策和监督制度,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立法和监督机关的重要作用;二是改革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特别是政协委员的遴选、咨询和监督制度,更好发挥各级人民政协作为咨询和监督机关的重要作用。三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要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3.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新时期,群众的具体利益呈现多元性和差异性特点,各个社会阶层相互间的矛盾冲突较多,因而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处理和协调群众利益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应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和全体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高度重视群众的具体利益诉求,当各种群众具体利益发生冲撞时,既要求同存异,也要帮助矛盾各方形成有利于各方的利益共同体;既要统筹兼顾,也不能无谓地为了一方利益而牺牲或抛弃另一方的利益,要使之相互促进,有理有据有度。协调过程必须按照一定的理念、程序和框架进行,坚持规范、依法而非主观随意。要加强指导,切实把握驾驭各种利益矛盾,防止进一步激化,确保大局稳定。
4.建立健全特困难群众的救助机制。现阶段,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困难群众的数量还比较大。他们处在社会边缘,靠自身力量很难实现小康甚至生存,急需党的关怀、帮助和激励。帮贫解困,一方面要靠社会保障机制来解决,另一方面,就要靠党的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来解决。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按照“不重不漏,确保公平”的原则,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支持,通过日常生活援助、文化援助、教育援助、医疗援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渠道,不断完善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帮扶救助的动态管理工作,保证他们始终安居乐业,真心诚意地拥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5.建立党的群众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党的群众工作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取得党的群众工作实践方面的真实信息,以作为调整党的群众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群众工作的依据。在具体评价开展过程中,要结合群众工作的性质、目标、任务、特点等,进一步明确评价标准,增强群众工作绩效评价的权威性。开展评价工作,除了思想上的软约束之外,还需要规章制度的“硬约束”,要增强群众工作绩效评价的规范性。为了更好地推进这种评价,要营造良好的民主评价氛围,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扩大评价主体,尤其组织学术团体、民间机构以及新闻传媒等广泛参与,增强群众工作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同时,要加强评价人员队伍建设,科学借鉴其他领域先进的评价理论和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大众媒体等技术手段,创新评价方法,增强群众工作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甄小英,等.党群关系新论[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