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00)
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学前教育得到较大发展,人民群众关注的“入园难”问题有所缓解。但与我省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整体状况尤其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相比,学前教育的发展仍需提升,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群众对公办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远没有得到满足。
1.资源整体匮乏,优质资源和公办资源严重不足。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较高的新乡市公办园(政府、高校、部队、企事业、集团办的等)占15.6%;民办园所占84.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较低的西平县共有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70所,县城之外无一所公办园。镇平县全县未注册幼儿园128所,农村就有119所。嵩县全县农村幼儿园共50所,全部为民办幼儿园,其中未注册23所,在园幼儿15056人。新安县农村民办幼儿园57所,均未注册申批。县城的公立幼儿园多位于县城,数量有限,广大的农村幼儿园基本上都是民办,而且大多数还是未注册的幼儿园。可见,农村公立和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和不足。
2.幼儿教育资源不均衡。资源的不均衡首先表现为地域差异。从毛入园率来看,全省各地情况不一,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例,有些已经达到了70%以上,超过了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有些还停留在30%多的水平,要完成和实现三年行动计划中的61%以上的目标,尚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政策和投入,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和机构布局。从农村幼儿园的现状看,公办少、民办多;经过注册审批的幼儿园数量少,未注册审批的幼儿园占多数。
3.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在教育经费投入整体不足的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就更少。嵩县全县没有一所完全由政府全额拨付办园经费的幼儿园,各级各类幼儿园基本依靠家长交费来维持园所的正常运转。新乡属学前教育发展较好的省辖市,但新乡市近5年学前教育总投入才18325.3万元,而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在编教师的工资,农村很多教师属于无编制和民办,也就是说现有的财政投入基本都投到公办学前教育上面,进入到农村学前教育领域的经费极为有限。新郑市,经济发展较好,学前教育也日益得到重视,在2006年至2010年,市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分别为334.2万元、461.8万元、433.8万元、657.6万元和1966.3万元,但这与其高中阶段年财政支出3500万元的经费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4.师资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广大的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累、待遇差、工资低,很难留住优秀人才。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教师均为高中以下学历,正规幼师毕业的教师为数较少,他们的工资大多在每月600元左右。教师流动性较大,如果有更好的打工机会,他们往往选择放弃现有工作。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未经专业培训,根本没有学过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专业理论,没有明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普通话、弹、唱、跳、画、手工制作等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不具备幼儿教育所要求的基本专业素质[1],而且往往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5.教育质量较低。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教育内容多为识字、算数,甚至拔高到了100以内的加减运算,很少有舞蹈、绘画、音乐等内容。室内教育场地较小,室外场地不足,缺乏大型的游戏设备。在保教方面,农村幼儿园提供的伙食较差,很多幼儿园仅提供中餐,而中餐多为清淡的面条。没有图书,没有任何玩教具,更没有适合幼儿使用的厕所、饮水设备和洗手条件等,也很少有幼儿园能够提供午休床位。这些都极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卫生条件差。许多幼儿园一个班几十个幼儿共用几个茶杯喝水、共用几条毛巾洗脸,对幼儿用过的餐具、茶、杯、毛巾、玩具等用品没有消毒。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幼儿园整体保育和教育质量都存在很大问题。
6.管理机制不完善。在教育管理部门,学前教育往往处在尴尬的地带,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在乡以下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尤其如此。幼儿园往往和中小学归属同一管理部门,管幼教工作的干部身兼数职,乡镇幼教干部通常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中小学校的管理上,无暇顾及幼儿园事务,或者有意无意降低幼教工作的地位;另外这些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没有从事过幼教工作,不了解幼教工作,属于外行领导内行,容易造成处理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偏差[2],管理和服务往往容易不到位或者不具有针对性、不能发现和解决真正的问题。很多地方面临幼儿园学生流失和学生失学的双重困境。农村学前教育在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方面与实际需求都有很大的差距。
1.筹集多方资源,增加幼教资源尤其是公立幼教资源。针对幼教资源紧张和公办教育资源较少的现状,我省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逐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的格局”。但也有很多专家提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应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关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首先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其覆盖率。政府的公共教育资源应重点用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改变现有的重视示范园建设忽视乡村幼儿园建设的做法。要多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不过我们很欣喜地看到《201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坚持政府办园为主、公办教师为主、财政投入为主的原则,形成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办幼儿园为主体、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格局。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其次,利用社会资源,可以采用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奖补结合、简化管理、提高服务等多种措施吸引社会资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如新郑市2006年个人投入1200万元建成武汉大学小太阳婴幼儿成长训练中心新郑中心,2007年个人投入180多万元建成辛店镇爱心幼儿园,2008年个人投入260万元建成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幼儿园,2009年个人投入900万元建成新郑滨河帝城幼儿园。而同期的政府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则仅为1887万元。
2.做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工作。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在省、市、县、乡之间建立财政经费的分担机制。在经费使用方面,财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专款专用,规定经费使用的具体项目,如多少比例的资金用于园舍建设,多少比例的资金用于教职工工资,多少比例用于增添玩教具,多少比例用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等。另外,建立经费使用监督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农村幼儿园负责人和教职工、幼儿家长组成监督组,每学期或每学年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进行审计,防止贪污挪用。现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由国家财政和个人承担,到了省这一级还有保障,到了市县那里,他们往往就不愿承担这个包袱了。幼儿教育虽然以地方投资为主,但上级政府应带头设立幼儿教育专项经费用于转移支付,并对地方财政起示范和引导作用,促使地方财政也配套设立幼儿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项目[3]。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首次确保4%,学前教育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补助150亿元。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省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要求:省财政、省辖市、县(市、区)政府每年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和各省辖市、县(市、区)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以奖代补”,支持各地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改善现有幼儿园办园条件,培训幼儿教师,并向农村地区倾斜。
3.做好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做好他们的社会保障等工作。浙江的安吉县、杭州的西湖区、绍兴的诸暨市、嘉兴的平湖市在解决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幼儿教师享有专业人员应该获得的报酬,教师队伍才能真正稳定,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精神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4]。在农村,只有解决好师资问题,才能真正保障学前教育的供应和质量。虽然国家和政府也开展了大量的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但在国家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经过国家正规教育的幼师大多不愿回到乡村执教,能够进入正规培训计划的教师也多为城市教师。实际上,提高大批代课教师和非公办教师的素质更利于提高今后农村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整体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实施大面积大范围的培训活动,为这些教师提供学前教育专业书籍和相关资料,邀请专家或示范性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帮助他们获得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开展“听课日”,派乡村幼儿教师到其他幼儿园或县级以上示范性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等活动,对这些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5]。在幼儿园组织教师参与学习和教师本人学习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同时为这些教师的待遇提高和改善提供制度保障。在进行政策约束的同时,也能够给予当地幼儿园和教师相应的经费支持。
4.加强研究,从本地出发,探索适宜本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调研中发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和弊端就是小学化现象严重。之所以出现小学化问题,和当地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迎合家长需要有关,也和他们的教育水平有关。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学前教育专职管理人员要通过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引导教师和家长正确认识和了解学前教育,纠正他们以“学没学到知识”、“认不认字”、“会不会算数”等为标准评价幼儿园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水平,通过对当地丰富的农村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园本课程的开发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如可以带领幼儿认识动植物、农作物,引导幼儿认识四季变化和参与农忙劳作,带领幼儿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进行手工作业等。发掘如跳皮筋、掷沙包等传统游戏和社会性合作游戏,促进幼儿能力提高。
5.强化管理和服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督导,督导的对象主要是县级和乡镇两级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机构。督导内容包括当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变化情况、政府经费投入和落实情况、农村幼儿教师待遇落实情况等,把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作为评估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督促管理人员加强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落实管理职责,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在县乡级教育管理机构中,配备充足的学前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制定选聘标准,选派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的人担任此职务,注重候选人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一系列学前教育行政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同时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并定期考核。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农村的幼教管理人员培训,丰富他们的教育管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时了解和深刻把握有关农村学前教育的新政策、新动向,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不断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当地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来讲,要不断深入农村和基层,了解自己所辖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真学习,不断总结,虚心请教,力促当地农村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011年5月份,我省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全省18个省辖市也都以政府名义召开了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012年中央财政教育投入首次确保4%,中央财政150亿元,“十二五”期间共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这都表明各级政府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心。学前教育正在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在学前教育大踏步向前的今天,作为弱势的农村和农村人群的教育更应该受到关注和倾斜。只有这样,和谐发展、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1] 王雪芹.浅谈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2] [5]徐艳.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3] 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1.
[4] 虞永平.永远与农村幼儿教育为伴[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