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近年来,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问题引起了较多的关注和讨论,甚至有人因一些毕业论文质量差而否认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和必要性,这当然是有所偏颇的。刘锡庆曾在《怎样写作毕业论文》中谈及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结业时对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一项终结考核,是校方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而全面的检验,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创造性。也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水平的一次自检和治学能力的一次自测,成为以往研习到日后治学的中介[1]。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从学习阶段到实际工作阶段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2](P96-97)。这些看法当然是极为正确的。在笔者看来,本科毕业论文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以致用。毕业论文的写作必须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需要具备较强的书面文字表达能力,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以往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检测与运用,也是一次专业知识学习的再提高,而且更能增强和检测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之目的。
2.独立思考。本科学生毕业之后,就要独立自主地开展相关工作,而其毕业论文写作,正是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其工作任务及其能力的好机会。虽说毕业论文写作有指导教师的指导,但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主要起督促、指导与审核等方面的辅助作用,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方案的确定、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具体章节的设计、整篇内容的撰写等环节,都要由学生本人独立去完成。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刻苦钻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写作主体的聪明才智。
3.创新能力。毕业论文当然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总结,但它更是一个充分体现学生的科学探索与研究过程的教学环节,是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一次实战演练。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可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有直接的体会与了解,也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资料,学会调查研究,培养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独立开展研究和探索,自主进行思想逻辑的表达,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
在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论文的质量有待提高,毕业论文的水平总体上呈下滑趋势。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写作过程被动化。首先是选题的被动化,即指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存在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的现象。因为学生对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专长和项目、课题研究缺乏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兴趣与长处也不一定完全清楚明了。故而,这种命题作文式的约束性选题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也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利。其次是不少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缺乏主动性。从现实的情形看,积极、主动找指导教师谈论文写作相关问题的学生不多,大多数人只是被动地按指导教师的安排来做,需要指导教师的催督,并且在论文写作中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不少学生在拿到题目以后都采取等、靠、拖的办法,到最后非交差不可的时候,再依葫芦画瓢匆匆草就,甚至全靠复制和抄袭,这对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形成制约,从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资料搜集“百度”化。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对选题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论证,需要有自己的新见解。博士、硕士论文应该如此,即便是本科层次的毕业论文,也应该体现这一要求。但实际的情形是,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往往缺乏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只不过是闭门造车,抄袭现象不可谓不严重。客观上,近些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便捷,但也为粗制滥造和抄袭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存在整段抄袭、前后脱节、逻辑混乱、知识性错误、病句和错别字连篇等现象。究其原因是连正规的学术期刊资料也不去搜集,仅仅通过“百度一下”,然后将其剪切和粘贴下来,就变成了自己的一篇毕业论文。而这样的“百度”化论文,往往是句子不通,错别字连篇,段落层次不清,逻辑结构全无,文本引用漏洞百出。
3.论文内容抽象化。即在一些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往往只是知识性、理论性文字的拼凑、搬弄与堆积,缺乏具体的、有力的论证,也较少具体的案例与作品的剖析。例如,在某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中,缺乏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只是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艺术、影响等方面进行抽象的堆砌罗列。且不说其中缺乏创新性的观点和方法,甚至也看不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阅读与思考的痕迹。此外,有些题目可能太大,范围过宽,学生难以把握,只能泛泛而谈;有些题目可能太小,范围过窄,以致无法展开,只好干巴巴地凑几千字完事;有的选题过于陈旧,学生不感兴趣,因而便敷衍了事,只求通过。
4.文章结构拼凑化。在毕业论文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需要去完成论文选题、论文开题、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拟写提纲、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等环节,整个过程一般有几个月时间。但实际上,在一些学生那里,真正用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并不多,有的学生甚至只用一两周时间来写作,结果只能匆匆应付、草草完稿。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因为平时理论知识积累不够、研究性学习体现不够、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视不够等多种原因,论文写作存在严重的拼凑化现象,即缺乏整体的逻辑结构,缺少合乎学理的自圆其说,往往存在抄袭、拼揍、堆砌等方面的现象。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涉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论文写作的条件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说,主要因为以下四个“不够”。
1.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少大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不乏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的现象。有些学生认为它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性和程序性的环节,只要不是太不像样,最终都会通过的。因此,若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没有必要了;在不少学生看来,考研、考公务员与就业等才是毕业生最重要的、最应该投入精力和时间的事情,要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或者考上了研究生、公务员,学校、院系也不会因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而使他们不能正常毕业。故而,在论文写作中,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性与创新精神,对所选的论题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更较少去对学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加以了解。在遇到困难之时,更多的不是自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是过于依赖网络资源或指导教师。诸如此类的种种表现,导致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很难达到好的写作状态和效果,从而导致论文质量偏低的结果。
2.专业理论基础积累和准备不够。学生理论基础积累和准备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高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二是虽则现代大学生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等方面的优点,但一些学生也有功利、浮躁、不愿吃苦以及投机取巧等缺点,只求考试及格,专业学习远未扎实;三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忽视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能力的锻练远远不够,多数学生较少主动申请相关的科研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科研工作的学生也为数不多;四是一些学生认为科学研究对他们来说是十分遥远且无多大价值的事情,故而缺乏专心进行相关问题研究的精神动力,只求应付通过拿到学位就可。
3.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的能力不够。一些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再加上平时较少关心论文写作和缺乏有效的训练,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与基本要求不甚明确,也没有很好地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等等,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功比较欠缺。除此以外,虽然一些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由于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有所不利。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相应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科技开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4.投入到写作中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一些学生因种种原因而没能够投入应有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他们或参加实训实习,或忙于联系工作,从而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写作毕业论文;而一些选择考研的学生,则因准备和参加考试、等待成绩公布和分数线的划定、参加复试或争取调剂名额等等,也延缓和减少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英语四级没通过、规定学分没修够或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毕业,则往往用大量时间来补修相关课程。当然,不可避免地还有少数学生纯粹是因为较懒散,缺乏上进心与自制力,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玩游戏上,没用多少时间去写作毕业论文,投入到毕业论文中的精力很少,因而根本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1.切实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 号)指出:“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基于此,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点解决好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切实加强实践育人工作。
2.强化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在注重知识性教学与学习、应用性教学与学习的同时,也应注重研究性教学与学习。例如,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既需要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对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及其前沿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照本宣科,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相关素养;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或分担其中部分内容,或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帮助搜集、整理学术资料等,在此类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了解、熟悉科研的方法与规律;使他们有机会自主申请相关科研项目,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从中训练科研思维,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3.选题实行学生“选”、教师“导”的双向性。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本身就是对学生专业基础和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低年级学生之专业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提醒与督促。当然,要求所有的本科毕业生一步到位确定好其论文选题,也是不太现实的。在毕业论文选题中,可以实行学生自己选题,再与教师做双向沟通,从而最后确定选题。而那些学得好、能力强的学生则可自行提前拟好题目,并自主选择论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指导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和就业诸方面的具体情况,鼓励他们结合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来选题。在这种学生“选”、教师“导”的双向性中,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4.开展论文写作训练,营造学术研究氛围。笔者认为,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可从大一开始进行课程论文的写作;从大二开始,可以安排学生学年论文的写作。课程论文或学年论文是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次尝试,其要求不必像毕业论文那样高,只要针对本学科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即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此外,还可以适时举办学生论文大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5.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提高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与一般课程的教学相比,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多方面知识的一种综合与实践。要完成毕业论文,就必须查阅、参考大量文献资料。为提高学生运用文献的能力,可以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文献检索、读书报告、论文写作指导等选修课程;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前,也可组织教师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给予学生查阅文献及论文撰写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这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表达与文献综述的能力。
[1]刘锡庆.怎样写作毕业论文[C]//写作丛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黄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