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善文
(中北大学 经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2012年是中韩建交20 周年,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就,尤其是自2008年,中韩关系由“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上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不仅两国的政治友好关系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双方经济合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中韩两国之间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和投资对象国,中韩两国的经济合作变得更加紧密。
两国贸易发展迅速,经贸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多年来持续保持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目的地、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国地位;韩国也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两国双边贸易日趋紧密。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紧密和经贸合作的发展,中韩相互投资也迅速发展。近年来,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向海外扩张。而韩国作为中国近邻,以其特有的汽车、电子、造船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目光,投资主要集中在贸易、餐饮、金融、航运等服务性行业。中国企业在韩国投资较大的项目主要有上海汽车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和中国京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韩国HYN IX(原韩国现代电子)的TFT 液晶显示器生产部门等。2011年,中国对韩投资总额6.5 亿美元,继2009年1.6 亿美元,2010年4.1 亿美元后,继续保持增长。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对韩累计投资总额达到37.36 亿美元。同时,在2011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48.8 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逆投资对象国,韩国也是中国第六大投资来源国。
在产业结构上,中韩两国出口商品的种类竞争较少,贸易互补性强。根据要素禀赋原理,生产要素互补是贸易发生的物质基础,中韩两国要素禀赋各不相同,形成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在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互补性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1992年中韩建交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阶段,也是韩国制造业结构调整、韩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时期,韩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重点放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中国也顺势承接了韩国制造业转移,大力发展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形成了中国从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口中间产品,并向欧美为主的世界各市场出口最终产品的贸易格局。显然,这样的产业结构使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倾向于轻工业品,而韩国更倾向于重工业品,由此形成了中韩两国之间垂直互补的经济合作关系。
在中韩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同时,中韩贸易逆差也在迅速扩大。2004年突破1000 亿美元,达1314.9 亿美元,2006年又突破2004 亿美元,达到2184.5 亿美元。至2012年,中韩累计差额已超过5000 亿美元。韩国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最多的国家。
中韩两国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中韩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中韩两国双边贸易越来越大,贸易关系日趋紧密,其间暴露出的逆差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发现问题,分析成因,以便在此基础上采取应对策略。中韩贸易不平衡的三个特点如下:第一,贸易逆差的增长速度高出两国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自1992年两国开始官方贸易以来,中韩之间的贸易额从50.3 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2151 亿美元,年均增长29%;贸易逆差则从1992年的2.2 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535 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33%。很明显,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的增长速度高出同期双边贸易额的增长速度。第二,中国逆差总额巨大。中韩贸易逆差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态势,各年的贸易逆差额不断攀高,2012年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为535 亿美元,中韩累计差额已超过5000 亿美元。韩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国对韩国的大量贸易逆差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意味着中国要动用更多的外汇储备才能实现彼此间的贸易平衡,也影响了中国外汇储备的战略。第三,贸易逆差持续时间长。自1992年双边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后连续21年出现逆差,除了少数年份逆差较上一年减少,大部分年份都呈不断上涨态势。
韩国是一个贸易壁垒较为严重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韩国政府采取了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措施,而这些贸易壁垒措施对中国商品进入韩国本土市场的障碍最为显著。比如,韩国采取关税及关税配额和特殊保障措施等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农林牧副渔等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这些关税的实施实际上构成了对我国优势产品的贸易限制。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均在韩国关税配额管理的范围之内,如大豆、红豆、绿豆、芝麻等,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许多农产品配额外关税高达300%以上,事实上等同于配额外的禁止进口。除了关税壁垒,韩国还对我国出口韩国的产品设置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如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抽检率以及设置技术型贸易壁垒等。这些歧视性的规定,不仅限制了我国具有优势竞争力产品的对韩出口,增加了我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同时也损害了广大韩国消费者的利益。
由于中国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相比于韩国极为低廉,因此,中国的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在中韩农产品贸易里,中国占有一定的优势。由于韩国担心中国大量的农产品冲击韩国市场,威胁韩国的粮食安全,损害农民的利益,由此产生较大的政治风险和国内动荡,影响了韩国对两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农产品问题也成为中国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最大的消极因素之一。
中韩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产生消极影响,韩国已连续8年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不仅导致两国频繁的贸易摩擦,也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消极因素,所以,如何努力减少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加强两国紧密的贸易联系,也成为摆在两国政府间一个紧迫和现实的问题。针对两国间巨额贸易逆差的现状,韩国政府应积极寻求合作点,进一步减少限制性关税目录,减少贸易壁垒,削减高峰关税。同时,韩国也应该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尽快给予中国出口产品以公平待遇。中国在进口韩国产品的同时,也应加快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积极开拓韩国本土市场,扩大对韩国的出口。
1.加快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
保持住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商品档次。中国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对韩国出口的传统产品也多属于这两类,但这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最为激烈,也最易受到冲击。所以,我国除了在传统的出口产品上保持比较优势,还需要对出口产品实施二次开发,提高这些传统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使产品档次得到提高,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并且逐步向多样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应该加大开发力度,充分挖掘此类产品的出口潜力,扩大其出口份额。只有这样,才能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有助于中韩贸易走向平衡。
2.通过双边磋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中韩两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应该采取妥善措施加以解决,打贸易战和贸易保护只能造成两败俱伤,也不利于两国相关产业的自我提升,因此,在解决贸易摩擦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是解决两国间贸易逆差问题的关键。从中韩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中可以看出,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的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是中韩贸易逆差扩大的重要原因。韩国应客观公正地对待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积极调整对华贸易政策,为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针对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中韩两国应通过磋商,取消韩国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的贸易歧视性政策,逐步推进贸易便利化合作,例如,关税政策的协调、非关税措施的简化、海关通关制度的协调和简化。加强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是减少两国贸易逆差的重要途径。
2012年,中韩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151 亿美元,中国持续保持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对象国以及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韩国则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进程日益加快,FTA的签署将会进一步促进中韩两国的贸易往来,对中韩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国应积极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是要引导韩国企业的投资方向,鼓励韩资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投资,使韩国的对华投资呈现多渠道、多层次的发展格局;二是要引导韩资企业积极转变其从韩国本土进口原材料到在中国就近使用原材料,提高韩资企业在华采购率,这就需要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提升中国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同时,中国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我国企业对韩投资,政府部门及商会应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企业拓展对韩国的投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经济合作更加紧密,而且可以带动中国对韩国的商品出口,减少我国贸易逆差,从而促进两国间贸易的均衡发展。
对中韩而言,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最敏感的领域就是农产品领域。由于中国的农产品相对韩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大量的农产品对韩出口将会使韩国国内的农产品市场受到巨大冲击,引起相关利益者的损失,因此,韩国农产品开放问题将成为未来中韩经济合作中的最大阻力。因此,可以实行农产品的过渡期,循序渐进地实现农业贸易开放。在过渡期内,给予韩国农产品一个约定的时间,鼓励其逐步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其农业开放提供相对充分的时间保障,尽可能减轻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韩国农业造成的冲击。韩国政府也应积极推动国内“夕阳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逐步开放其农产品市场,合理分流以解决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
中韩两国虽然在经济合作中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但是未来中韩两国经济合作将会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目前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韩国的技术支持与合作;而韩国确立了向发达国家迈进的宏伟目标,也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这不仅为中韩经济合作提供了需求,也为双方产业结构的合作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见,在伙伴关系下的双方经济合作将会更加密切,再上一个台阶。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关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1]王雅婷.浅析中韩贸易逆差的持续增长[J].机械管理开发,2011(3).
[2]张文虎.中韩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知识经济,2011(13).
[3]王雪燕,戴士权.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改革与战略,2009(9).
[4]朴贞妍.中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J].商业时代,2012(16).
[5]刘妤.浅析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商业,2012(15).
[6]赵放,李季.中韩双边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3).
[7]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郝洁.韩国对华投资带动下的中韩产业分工与双边贸易[J].中国经贸导刊,2011(2).
[9]金美爱,金月培.中国企业对韩国直接投资现状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