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交互性设计

2013-08-15 00:45陈小近谭明霞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话语模态语言

陈小近,谭明霞

一、多模态及多模态话语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语言学领域兴起了新的语言学研究方向--多模态话语分析,Kress,G.&van Leeuwen,T.(2001)指出[1][2],语言模态包含视觉,言语,书面,手势甚至是音乐形式,或者是任何与之相似的各种形式的模态,着重研究了现代媒体与模态的关系,包括杂志的版面安排与设计,视觉图像的意义等[3]。朱永生(2007)[4]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中,论述了与多模态话语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多模态话语的产生;多模态话语中模态的产生,模式、媒介与模态的差别;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以及意义。张德禄(2009)[5]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中,借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分析的范围囊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和媒体层面。并且从多模态话语的媒体系统层面将其分为语言媒体与非语言媒体,梳理了多模态话语的形式系统及其图示关系。并将各模态分为两大类,互补性和非互补性,强化与非强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迈克尔穆尔的教学层次塔理论[6],教学中的交互被分成三类,即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三种类型。从最低层次的学生与媒介的交互,到交互的三种形式,直到交互的核心内容,新旧概念的交互。因此,只有最终实现概念的交互才是交互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的目的。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教师的多模态话语应该设计友好的交互环境,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组织好学习资源,通过信息的互动与反馈,提高学习者的概念与意义获得。在教师多模态话语中,教师的非语言手段在现代教学模式中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包括工具,环境,教师的肢体动作。现代教学环境当然以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为主,但在教学环境中的任何因素,都可以作为教学的有利条件。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模态,最终都要转化为学习者的概念意义,学习者获得知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多模态话语的选择,应该能承担监督学生的学习流程,管理学生的活动,刺激学生知识的反馈,强化他们信息的输入,激发学生的关注与兴趣。

二、多模态话语的关系与构成

张德禄从媒体层面,将多模态话语的媒体系统分为语言媒体与非语言媒体两大类,其中,语言媒体可分为伴语言与纯语言,同时可细分为音响音调、字体、布局以及声音、文字。而非语言媒体则可分为身体与非身体语言,其中身体语言包括动作、比拟、面部表情、肢体,非身体语言包括工具和环境,工具则包含现有的所有信息化教学手段,PPT、实验室、网络等。而外语课堂上所使用的最多最重要的模态组合,主要是语言模态与身体模态,语言模态与PPT,语言模态与视频,语言模态与教室布局。在所有主导模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视觉与听觉模态,这两种模态直接有效,互动性最强。教师通过身体语言,姿势,手势,实物,工具以及PPT等教学方式,与学生展开有效互动;通过借助声音的抑扬顿挫,大小,语音语调,多媒体,音频,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强化信息的输入,促进语言知识的获得,提升语言能力的实用性。整体而言,教师的话语模态与PPT模态是主导,是信息构建的主体,但是一节英语课的完整设计,同时也离不开非语言中伴语言和工具,教师的表情,动作,教室环境及布局,有时候,这些非语言因素能画龙点睛,活跃气氛,使一节课生动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这两种模态互为补充或相互强化,共同生成意义,推动教学进程,完成教学目标。

模态的选择,要想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师在考虑使用何种模态之前,应该考虑诸多因素。确定教学目的,一般综合英语课堂上,既要传授语言知识,也要传播文化知识,甚至还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了解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水平,为小组活动展开提供依据,了解他们的兴趣,愿意参与的学习形式以及注意力的提升。教师自身的特点与特长,知识结构,兴趣特点,个人风格以及个人特长。教师根据这些来判断采取什么样的模态,如若是以语言的学习为主,教师多使用言语模态,辅助以听觉模态,多穿插视觉模态。如果以文化交际为主,则可以多使用视觉模态,借助语言或非语言工具。

我们可以将课堂多模态话语分成两大类:听觉模态与视觉模态。这两类模态在划分中,小类的划分,则遵从张德禄对于多模态话语的分层体系。听觉模态中,语言模态课包括教师课堂话语、学生话语、录音或录像、影视片段话语、背景音乐、声音强化、配音等形式。非语言模态中,伴语言有:学生或教师的语音语调、语气、情绪、感染力和表现力。工具则囊括所有教学手段,教学工具以及教学媒介,比如多媒体、电脑设备、扩音设备、语音室所提供的所有听觉模态。视觉模态中,也可以分为语言与非语言模态两大类,语言模态中,包括PPT演示,教师板书,各类书面材料以及辅助阅读材料。非言语模态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教师的身体语言,其中涵盖教师的表情、着装、姿势动作。教室布局和教师所处的位置也很重要,决定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工具中,则有与主题相关的PPT呈现、各类教具、PPT遥控器等,通过这类工具,解释难点,展示重点,呈现相关主题,播放动画或录像。

三、多模态话语的交互性设计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课程的设计应着重开发多模态潜势,根据学生的接受度,信息获得的可能性来选择模态的类型,各种模态之间要实现均衡,巧妙发挥不同模态的特性,实现重点突出,优势互补。多模态话语教学的初衷是为了使教学手段多样化,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模态之间的配合,增加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界面的互动机会。课件的制作不应该成为单纯信息的播放器,而应该真正关注学生需要,教师也应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真正实现现代技术条件下的课堂互动设计。

(一)多模态言语模态中,教师话语的互动设计

作为课堂上的主控语言模态,教师的话语操控课堂节奏,判断学生的反馈,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清晰地使用引导式话语[7],及时告知学生教学进程与教学步骤。在遭遇难点疑点时,多使用注释与换言阐释信息,如,psychologist,one kind of doctor who deals with mental diseases.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多使用信息指向标记语,达到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切换,可及时提示学生观看屏幕,关注课本或纸质材料以及教师身体语言。大量使用互动式话语,教师在表达观点时,尽量使用模糊表达,留有余地。同时,在可以肯定的关键时刻,多使用信息明确增强语,如,that’s it.,absolutely,exactly.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解答予以最大限度的肯定,与学生形成共鸣,如,this is what I want,excellent,very impressive,interesting.在信息切换之间,使用交际主体交换语,唤起学生对新信息的关注,如,have you ever done anything like...?I think everybody knows that.....启发式提示语的使用,可以鼓励学生进入思考模式,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化解竞争式学习氛围,创造亲切友好的谈话式学习氛围,如 just have a try、if it was you、just tell me you understanding、several words is ok、it’s ok if you 等。

(二)多模态言语模态中,PPT的互动设计

胡壮麟(2007:5)[8]指出在 PPT语篇中,主要有两种模态: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前者主要由实施要点,图片,图表和色彩组成。而后者则包括音乐与声音。要实现有效的互动,PPT的精心设计不可或缺。PPT不仅能通过简洁明确的文字模态强化记忆,促进学生对信息的解码,而且还能通过文字在输出版式上的改变,凸出要点信息,强化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是,PPT还能通过简单的技术手段,展现丰富多彩的听觉与视觉模态,提升学生全方位的英语能力。因此,PPT设计的核心是互动性,否则就无法区分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其中,教师在进行PPT展示时,内容丰富,速度快捷,学生不一定能在有限的时间吸收或关注如此丰富的信息。因此,对于PPT教学的精心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

1.文本模态的组合主要有文本与图片和文本与图表。在文本的选择中,避免信息的大量复制与罗列,如果有较大信息量的语言输入,可以以纸质文本的形式在课前分发到位,PPT制作中,则以Q&A、小组作业、报告、presentation的形式呈现。词汇讲解时,适时配上相关图片、漫画或配音,注意趣味与相关性。 语法讲解时,运用多种指示符号,色彩凸显,箭头指示或配音提示。课文讲解时,重点部分以色彩凸显,配以超链接,突出跨文化交际和文章背景知识的切入。

2.听觉与视觉模态的搭配。听觉模态中音频的选择要短小精悍切题,避免冗长和复杂难解。教师应广泛阅读与查阅相关英语背景知识,平时也要做好储备,对有特色的网站文章、杂志、历史、文化、影视娱乐、自然风光、人文地理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对于原始语料,如涉及电视杂志广告、产品说明书、商务信函等实用信息的文本,要根据教学情况,适时予以展示。选择视听模态时,合理分配动画或影视资源,有时动画的效果更好,时间要注意掌控。

(三)非言语模态的互动性

非言语模态中,教师的非言语模态作为言语模态的强化与补充,很多教师有所意识,但很少加以重视。教师如何使用非言语模态,则比较难以掌控,多半与教师的个性风格相关。教师有效组织非言语模态,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言语模态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鲜明观点。多模态话语的交叉运用,能强化平衡各模态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主次分明。教师对这些模态的合理运用,能使课堂自然大方,气氛热烈,轻松愉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着装正式,面含微笑,自然亲切,消除学生的距离感和畏惧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避免刻板地站在讲台上点击PPT,运用PPT遥控设备,经常走动,关注不同学生的反应,适时插入板书。多运用眼神手势语音语调,鼓励启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注意。在课堂不同的节奏中,适时指向标记语,引入链接来源。提醒注意时,声音高亢清晰;表明情感态度时,诚恳亲切;进行评判时,要缓慢犹豫,措辞温和,先扬后抑。进行必要的小组活动或分项活动时,教室布局可根据情况调整,随意自然为主,学生可调整教室结构。

语言的学习过程,本质是视听模态的内化过程,视听模态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是模态的主体,其他多种模态应该是对视听模态的完善与补充。根据教学实践与学生反馈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多模态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为了实现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功能,教师应该慎重使用推敲多模态话语类型,既展现概念,也要进行有效的人际互动,同时表达有效意义。使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在听说读写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能提高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多模态话语设计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密度,而且能创造直观仿真的学习环境,强化真实语料的输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多模态话语增强了教师话语的力度,最大限度地传达了教师的课堂信息,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达成巧妙平衡,互动性增强,实现了完整、生动、形象的意义建构。建立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是现代信息技术下媒体与理论的完美融合,它是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各方因素的融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但是,多模态话语的设计如何具有系统性,如何进行完整的意义构建,如何完美结合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传授,如何用简洁、切题、有效的模态设计教师话语,实现语言与非语言模态完美配合,这些都是在实践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Kress,G.&Leeuwen,Theo Van.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2]Kress,G.&Leeuwen,Theo Van(2nd Edition).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2006

[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7-22

[6]魏少迪.交互理论在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19

[7]钱秀娟.英语教师课堂多模态元话语研究[D].福建:漳州师范学院,2012:13-21

[8]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猜你喜欢
话语模态语言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我有我语言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