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琴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肇始于世纪之交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余年,作为此次课程改革中颇有特色与新意的课程资源,在开发、筛选、整合、利用和更新等方面都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在后现代教育思想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价值性也逐步彰显出来。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促进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静态取向转为动态取向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和应然选择。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背景中探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1]。一般情况,本文采用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包括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
生成性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在真实课堂情境中伴随教学过程产生的能够推进教学各种因素和教学条件[2]。从广义上讲,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产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超越了课堂,在主体上也超越了教师、学生和文本。因此,应基于时间、空间和主体的三维坐标界定和理解其概念。本文从操作性定义的角度出发,将生成性课程资源定义为:在课堂这个特殊场域中,基于文本或超越文本进行互动所产生的、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素材和条件。
范兆雄依据构成要素分析,将课程资源分为课程思想资源、课程知识资源、课程经验资源、课程财物资源、课程人力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六种类型[3]。本文是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境中探讨课程资源的分类,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资源分类。在新课程观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和开放的教学,与一般的课程资源相比,在这种新型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具复杂性和多质性。为了能够更好地捕捉、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对其进行分类并清晰地把握其脉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材料构成,教学过程是这三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多向的互动活动不断动态生成的过程。按照这样的逻辑,课程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可以分为学生资源、教师资源、文本资源三类。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不仅仅是知识的容器和教育的受教者,在新课程观下他们还应是一种具有动态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具有待开发性和潜在价值性。具体地说,动态生成的学生资源从学生自身的素质条件来看,包括学生个体的认知、技能、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等;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来看,包括听讲、记录、思考、提出与回答问题、讨论、实验与演示、练习、判断与评价等;根据呈现的状态,也可将课堂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分为认知类资源、情绪类资源和行为类资源等[4]。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各种状态、表现与活动都可能进入教学活动,成为生动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和执行者,更重要的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在创生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观中,教师作为课程资源是和课程活动或教育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课堂为教师成为课程资源提供一种场地,而鲜活的课堂教学活动则为教师成为课程资源提供一种手段。具体地说,动态生成的教师资源主要蕴含在教师的职业素质中,包括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如教师的知识、能力、经验、智慧、性格、爱好、情感、意愿、态度、品行、价值观和人格魅力等都会进入主体交流活动之中,成为影响主体间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具有主体性、可再生性和精神形态性等特征[5]。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课程资源,并在资源开发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是一种“素材性课程资源”,而作为学生学习最主要的促进因素,教师又是一种“条件性课程资源”。
文本作为一种知识和经验的载体,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中,文本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是指作为师生主体间活动的对象和中介、由师生共同进行意义生成与内容的转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的文本,主要指师生在教学沟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如板书、讨论、对话、笔记乃至对学生的激励和发出的指令等。文本的意义在于可以进行开放性的解读乃至重新建构与生成文本,并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活动中动态生成。这一层次的文本内涵超越了原来作为静态载体的文本。
课程资源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一定的现实需要,并在一种新课程观的指导下不断深入和发展,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成性课程资源是一种与生成性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考察其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发展。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以其形象生动、活泼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动态地开发与利用资源不但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而且可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学质量。因此,关注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教育发展的焦点。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要寻找教师职业的生命意义,促进教师不断地发展与成长必须要求转变教育观念,赋予教师应有的课程权利,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作用,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等,都是教师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发动态生成性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此外,这种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还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与智慧,并在反思中获得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不断促进专业成长。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教学模式。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所以强调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是此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开发与利用动态性课程资源,有利于协调课程资源与课程改革的关系,转变课程功能。深刻认识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加强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而形成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对于推进和反思基础教育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也要求是动态的。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表面上看顺理成章,但实际上需要注意几个基本问题。本文并不致力于探索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程序、策略和路径,而是试图提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课程资源开发方向的正确性。
新课程改革赋予课程资源许多新的内涵,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应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生活中蕴含的丰富课程资源,为生成课堂教学资源储备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更应该树立明确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因为课堂上的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动态性、生成性和实时性,如果没有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不经意间就会错失丰富多样、富有个性、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课程资源,降低了宝贵的课堂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由此可见,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对于课程资源的实然开发和课程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管多么精彩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和路径,没有开发意识的支撑,都只能停留在应然的追求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多元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人士[6]。其实,其他类型的课程也不例外,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生成课程资源,如果只依靠教师在动态过程去开发课程资源,必然有一定困难,并且效果也不理想。既然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进行的,就应该鼓励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主体,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从某种角度说,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而且这种学习过程还可以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的限定时间和空间中,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双主体地位,对于提高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率,提升课程资源的品质,提高资源开发主体的开发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既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也要有物力、财力、制度等方面的支持。例如,对教师与学校而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7]。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在制度层面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发课程资源,也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教师和学生开发课堂资源提供舒适的环境。另外,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应发挥其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适当地向学生讲解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有能力和教师一起在动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发课程资源,这是提高学生开发能力的保障。提出开发策略、选择开发路径时,都必须采取这些保障措施。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2]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3]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赵庆来.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5]陈宝义.教师:作为课程资源[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6]张建平.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程序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2).
[7]闫红敏,范蔚.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