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真情实感 走出责任担当——记者走基层实战收获

2013-08-15 00:54
传播与版权 2013年2期
关键词:陕西基层

□ 张 苗

2011年,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理念从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上生根开花,开始向全国各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门户网站上蔓延,这就是中宣部组织开展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两年过去,“走转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各大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常态。在这种常态化的报道中,记者的理念在转变,队伍的素质在提高,新闻的本质在回归,媒体的功能在拓展。

走基层让新闻回归真实,报道触碰人心

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报道,尤其是正面报道存在着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采访不深入、虚假成分多等问题,这都是由于记者的工作方式简单、工作作风浮躁所致。在“走转改”活动中,“沾满泥土芳香”的采访方式,降低了记者的观察视角,提高了记者的发现能力,新闻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事件现场回归真实的本质,报道也因为真实而触碰人心。

1.理念的转换让记者的角色发生转变

记者走基层,理念转换至关重要,“视角在基层、目标在百姓、主题在民生”是走基层成功与否的核心。这种新的理念使记者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一名旁观者、记录者变成了参与者,甚至是推动者,新闻人由此还原成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社会人。这种角色的转变,使记者在实地采访中能够对被采访对象的生活状况有更细致的观察,对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有更切身的感受,由此采制出的报道极富真情实感,让人动容。

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栏目2012年2月曾经播发过一则报道《山里娃周自芬的跑学路》,展示了位于川陕交界的紫阳县麻柳镇一对留守姐弟的生活和学习现状。由于山大沟深,周自芬姐弟俩每天要步行十几公里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上学。报道抓住了很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比如凌晨五点多,十来岁的姐姐起床给睡梦中的弟弟穿衣服;在飘雪的山路上,姐弟俩和远去河北打工的父母告别,一家人泪眼相望依依惜别;在学校里,姐弟俩吃着自带的馒头。这些真实的场景记者始终置身其中,甚至和姐弟俩一起泪流满面。观众能深深感受到记者不再是旁观者,他已经融入姐弟俩的生活中,感受到孩子们的艰辛。这种真实,谁能不相信?谁能不动容?

2.心怀诚意,用“地气”涵养报道“底气”

“身在基层,心更要在基层”,这是走基层记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基层就在百姓生活中,只有以心怀诚意的态度,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充分接地气,才能以平等的视角选好人物、挖掘细节、展示冲突、讲述故事,这种“贴地飞行”的采访让报道更具诚意,更富底气。

在这方面,央视的“记者走基层·蹲点日记”做得很出色,陕西广播电视台也在实践中涌现出好的作品。荣获2011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的走基层系列报道“极点乡村行”就尤为突出。这个报道最初策划时就充满诚意:以生活的视角原生态展示陕西边界乡村风貌。为此,记者兵分多路,从西安出发,奔赴陕西全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与邻省交界的乡村,展示当地的地域特色和群众的生活状态。在采访中,记者入乡随俗,和当地村民一起生活、劳作,这样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这种全身心地融入大大提高了记者的发现能力,使报道生活气息浓厚,人情味儿十足。例如:在《走进陕西最偏远山村——刘家村》的报道中,由于地处陕西最北端,当地常年干旱,极度缺水,记者和村民一样,每天不洗脸不刷牙,走六七公里的山路,到内蒙古境内去拉水,村里78岁的老婆婆张阿女看到记者给她家挑水,竟然感动得老泪纵横。在《长武:“光棍村”的期盼》这篇报道中,记者和已婚村民张全亮的母亲拉家常时细心地发现,老人貌似高兴满足的言语中隐藏着什么,在记者的追问下,张妈妈才说出了心里话:操心儿子是上门女婿,在丈人爸家气短。这些贴“地气儿”的细节,充分体现了记者采访的诚意,使整个报道充满了生活的“底气”。

走基层拓展媒体功能,提升媒体公信力

走基层的实践和历练彻底转变了记者的新闻理念和工作作风,同时也让主流媒体变得理性和成熟起来,开始思考媒体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如果说一篇好的走基层报道可以感染观众,触碰人心,那么,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走向上应该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责任和担当在走基层报道中逐渐显现,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媒体,也因此具备了社会管理者的功能,在百姓和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1.心系民生,在走基层中解百姓之困

民生民情,始终是记者走基层关注的目标。这种民生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转折、喜怒哀乐,更多时候是一种大民生、大情怀。主流媒体如何在走基层报道中体现大民生?关注公众利益首当其冲。把镜头对准一个群体、一个阶层,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解他们之所困,这种百姓欢迎、政府喜爱的媒体行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巨大,更能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

“朝阳行动”是陕西广播电视台持续多年的媒体公益行动。 2012年底,“朝阳行动” 将目光对准了环卫工人,这些群体长期在户外工作,劳动量大,待遇低,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很多人连一个吃饭、喝水、遮风避雨的落脚处都没有。为此,“朝阳行动”推出“爱心歇脚点”行动,呼吁全社会奉献爱心,为环卫工人开辟一个能歇脚的临街小门店。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记者走遍了全省各地,和环卫工人一同起早贪黑,风餐露宿,真实展现了他们生活中的困苦、工作中的辛酸。有大冬天里带着年迈的妈妈一起扫街,用废旧矿泉水瓶灌满热水给妈妈暖手的孝子;有一整天带着三岁多的女儿打扫卫生,街道成了孩子玩耍场地的外来夫妻。这些报道中的动人细节、真实情感深深打动了观众,“爱心歇脚点”行动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和支持,很多商家和店铺主动将临街的店面贡献出来,让环卫工人进来歇歇脚、喝口水。2013年元旦,全省十个地市上百个“爱心歇脚点”门店相继挂牌,陕西广播电视台把走基层和公益活动巧妙结合,给环卫工人办了件大好事儿。

2.直面问题,在走基层中解政府之忧

扎实的走基层报道让记者能够直面百姓生活,倾听百姓心声,这其中不乏社会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问题,主流媒体该怎么做?不能回避,用心倾听,真实记录,客观反映,督促解决。这样做,就是给政府帮忙解忧,这也正是主流媒体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2012年四月上旬,陕西关中小麦主产区爆发了近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小麦吸浆虫病害,直接影响到夏粮生产。陕西广播电视台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事关百姓冷暖的大民生,立刻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基层展开报道。实地采访中,记者发现病虫害比想象中的严重,很多庄稼面临绝收。与此同时,基层乡镇还存在着干部思想不重视、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茫然不懂防治的现象,记者将灾情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走基层的方式一一展现,引起了省相关部门的重视,农业厅立即成立多个工作组,组织农业专家走村串户宣传,田间地头指导,并在全省展开大规模的群防群治工作,最终战胜虫害,确保了夏粮丰收。

3.有效发声,在走基层中传播正能量

微博爆料时代,网络空间鱼龙混杂,很多负能量、负情绪混淆着大家视听,模糊着社会价值观。此时,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大阶段性议题策划,加强正面报道力度,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社会公众自觉践行,这种主流媒体的有效发声可以打通网络和现实两个舆论场,传播正能量弱化负情绪,而走基层则是这种有效发声的最佳载体。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出台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在全国展开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倡导文明新风的活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13年春暖花开之时,陕西广播电视台在全台各新闻节目中推出《记者走基层·文明春风》系列报道,通过记者走基层的方式,展现社会公众、各行各业在文明道德素质上的新风尚,社会公众行为举止不文明的现象。例如,行人随意穿越隔离栏杆、公共场所吸烟、乘坐公交不排队、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等等。这些报道从小事切入,记者参与其中,甚至亲身体验,用事实说话。在报道后期寻找有效发声的落脚点,通过微博互动,吸引网友参与话题讨论,比如文明新风如何传承?最无法容忍的十大不文明现象,等等,引发公众思考,纠正自身行为,自觉践行文明。这种全方位的报道有力地引导了舆论走向,营造出文明陕西、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媒体的传播力和公信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1]田小川.应对新媒体的挑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S1).

[2]秦绍德.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推进新闻学研究——写在《新闻大学》第51期出版之际[J]. 新闻大学,1997(1).

[3]山里娃周自芬的跑学路[EB/OL].http://www.ziyangren.net/thread-205238-1-1.html.

[4]蒋亚平. 中国新媒体形势分析[J]. 新闻大学,2001(1).

猜你喜欢
陕西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基层在线
“基层减负年”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走近你,我的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