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洁
笔者在大专院校担任英语教师多年,发现多种英语测试均显示学生在词汇方面得分不高,而写作则看出学生的词汇运用不够灵活。反思大专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一般过程都是老师先教单词读音,然后讲解单词的词意和用法,再加上单词的前后缀,总结一些规律来帮助学生记忆。而在真实的语境中,经常会出现“一词多意”、“一物多词”的现象。这样传统的词汇教学过于注重词的表面含义与构词,而忽视了从认知理论角度的讲解与理解,最终导致学生在词汇运用时力不从心。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在国内获得了良好发展,鉴于此,笔者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把语言研究的新成果与外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词汇隐喻认知理论的引导下,探索词汇教学的新方法。
一直以来,隐喻在语言运用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是附属于语言的一种语言运用现象。G.Lakoff&M.Johnson(1980)提出一个全新的隐喻概念——隐喻概念系统(metaphoricalconceptsystem)。说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而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说,语言源于认知结构中,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人类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根源,而语言只是这种认知模式的有形或显性表现。
隐喻的形成,是两个概念域(conceptualdomain)之间的结构投射,即利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关性,将指示该事物的词语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影射,借“它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卢卫中,2003)。所谓“它类事物”指的是始源域,通常是人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事物。而作为目标域的“该类事物”,往往是人们陌生的、抽象的,未知的事物。例如,在“Lifeisahighway.(生活就像一条高速公路)”的隐喻概念中,人们用熟悉的高速公路的特性来描绘生活,将原始域中“高速公路”的特征框架(漫长,曲折,上、下坡,颠簸,交通意外等等现象)投射到目标域“生活”的特性(挫折,顺境,逆境,意外)中。隐喻形成是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基础的,这种概念域间的投射并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偶然的,是受到“恒定原则”制约的。(Gibbs,1992)我们必须首先感知到两个不同类型的事物具有某一相似之处,才在语言使用中用表示一事物的词语喻指另一事物。
从不同的角度,隐喻被分成多种不同类型。从隐喻的表现形式出发,可划分为“显形隐喻”和“隐性隐喻”。所谓“显性隐喻”即为明喻。AislikeB是明喻的典型句型,明确地说明了AB两者是一种对比关系。而“隐性隐喻”即是暗喻,暗喻是一种隐含,所表达的内容虽隐秘,但更富表达力。从隐喻的功能和效果角度,可分为“根隐喻与派生隐喻”。“根隐喻”指的是一个作为中心概念的隐喻,一般不为人们所察觉,是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早期认识。而“派生隐喻”是根隐喻的外在体现,是围绕根隐喻所派生出来的相关隐喻。而从认知特点的角度出发,则可划分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性相似的隐喻”。所谓“以相识性为基础的隐喻”,就是喻体和话题之间存在着某种方面的相似,而这一相识性是在隐喻使用前人们就已经知道的。而所谓的“创造性相似的隐喻”主要指在隐喻使用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喻体和话题之间存在什么相似性的那类隐喻(麦红宇,2007)。
在词汇隐喻认知理论的引导下,笔者认为,应利用隐喻教学策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词汇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基本义和隐喻义,形成长时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词汇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词汇的隐喻意义需要更深层的理解,它不仅依赖人类对自身和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还需要具有隐喻性的思维。因为词义形成的过程就是隐喻形成的过程,是人类隐喻性思维的过程,也是人类推理的过程,同样也反映了人类对事物相似性的认知心理过程。据统计,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源于隐喻概念Lakoff&Johnson(1980)。基本范畴词汇来自于生活的最基层,所以隐喻意义常常是最丰富的,因此我们在重视基本词汇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基本范畴词汇隐喻意义的讲解。须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词语内部的基本词义和隐喻词义,并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名称,如身体部位,颜色,食品,居家用品,常见动物等蕴含的隐喻意义非常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小心和关注。在此以“金钱”为例。汉语中,我们说花钱如流水,英语就表达为spendmoneylikewater,用流水的状态来描述花钱的速度。河水、水管中水流英语为current,而银行流通的货币则是currency。用flow来描述流水的状态,而货币资金的流量则为moneyflow。Melt可表示冰雪融化,也可以表示兑换现金;freeze可以表示结冰,也可以表示资金或账户的冻结;deposit表示水沉积,而在银行用语则理解为存款,runningwater即是我们中文所说的流水账了。
此外,隐喻还存在于大量的科学词汇中。如launch的原义是“推出发布新产品”,现在可以用来特指“发射火箭、导弹或卫星”和“新船首次下水”;心理学上,用iceberg(冰山)来描述冷若冰霜的人;计算机领域用mouse代表鼠标;天文学家用lightyear(光年)来计算星球之间的距离;物理学家用horse power作为机器工作的功率单位,生物学家用blackwidow(黑寡妇)来指称交配后会立即杀死公蜘蛛的雌性“黑蜘蛛”。这些词都是利用隐喻思维发展而来的。
一词多义是隐喻思维运用在人类对词汇的认知过程中,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产物。掌握词汇的隐喻扩展意义是学习新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新词汇与其认知中原有的概念联系起来,然后进行大胆联想、假设,结合隐喻来推理多义词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同时词汇学习也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更有乐趣。
隐喻作为认知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具有民族性和规约性。不同的民族文化积淀必然在隐喻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在英汉语言的隐喻表达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如在汉语中,“龙”意喻着尊贵,吉祥,神圣。“龙马精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这些词均体现了汉语文化里“龙”的正面意义。但在英语中“dragon(龙)”却象征着邪恶和黑暗。在很多童话故事中,都是以“屠龙”来宣扬正义和展示战士的勇猛。在中国传统生活中,狗是一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靠嗟来之食为生的低等动物,于是狗在汉语文化中的地位极其低下。带有“狗”的词语多含贬义,如“狗改不了吃屎,狗血淋头,狐朋狗友,狗眼看人低”等等。但在西方,狗为人类看家护院,是人类忠实的伴侣。所以在英语文化中,“dog(狗)”人们多赋予它正面积极的意义,显示出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如“It rainscatsanddogs(倾盆大雨),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dogdays(三伏天),Everydoghas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由此可见,许多英汉对应词汇具有截然不同的隐喻意义。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材料,不仅涵盖了民族的思维模式,更是渗透了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有必要加深他们对英语民族文化和认知方式的了解,使他们意识到英语词汇的隐喻意义所带有的独特文化色彩。
人类对世界认识和了解不断在变化,因此基础词汇的隐喻意义也在不断地变化。教学必须不断跟进,与世界的发展同步。在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下,隐喻认知的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它帮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教学,使我们明白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运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词汇的教学不应仅从词意和用法的方面着手,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隐喻思维的能力。隐喻思维帮助强化我们对单词含义、一词多义以及词汇综合用法的理解。在隐喻基础上进行英语词汇学习,使得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化繁为简,化抽虚无象为形象具体,生动有趣,能事半功倍地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隐喻思考技能的培养,更增强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对比,词汇隐喻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发散性地理解和运用词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词汇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组合搭配进行准确合理地挖掘、提炼和引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将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将会是有益的探索,用认知角度出发的隐喻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必将最终对学生词汇运用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1]孟宏.隐喻认知理论与大学英语语篇词汇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3)
[2]李异显.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6)
[3]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20-25
[4]文秋芳.从全国外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1,(2):24-28
[5]麦红宇.认知隐喻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7,(4):13-15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77-78
[7]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