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

2013-08-15 00:52:1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英文汉语语言

刘 萍

自从国家取消师专,将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纳入高师院校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也成为各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已经适应了原有培养模式的高师院校必然要根据小学英语课程中的需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理念,同时在专业课程讲授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小学英语课堂和国家对小学英语教育的要求。

一、关注语言习惯的细小问题

语言习惯是文化特性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内涵会形成不同的语言习惯。学生从学习专业课程之初,教师就要时刻关注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是否符合英语文化习惯,对于不符合的内容要加以指导、练习,在日常交流中为学生做出此类型的典范,让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知英语文化。

拿称呼语来讲(这是学生最容易犯错的简单常见问题),很多学生都自然地将英文中“teacher”与汉语中的“老师”等同起来,常常会听到学生对英语教师直呼“teacher”[1]。这里学生犯错表面上是由于不了解“teacher”这个词在英文中不是称呼语的问题,而进一步来看是学生没有正确掌握英语称呼语的使用问题。称呼语能够反映文化因素,体现人与人的关系,正确地选择称呼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英语中称呼语的常见形式是直呼其名,如果不知道对方的名字,男性可直接用“Sir”,女性用“Madame”。而多数学生则根据汉语的习惯文化无法做到直呼教师的英文名字,这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明确英文的常用称呼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使用英语称呼语的习惯。

再如英文中的致谢在使用上也有别于汉语。英语中“Thank you.”一语几乎可以用于一切场合,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兄弟姐妹,亦或关系亲密的朋友,都会在交流中使用到这句话;也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存在这种语义关系,一定会说“Thank you.”而汉语中在亲密关系中“谢谢”的使用要远远少于英语。汉语中对于别人的赞美总是采取谦和的方式应对,常用“哪里”或是“没有”这样的话语来回答,而英语的类似回答却只有简单而坦然的“Thank you.”汉语式的回答只会让英语人士迷惑不解。要让学生正确地使用“Thank you”这句话,这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不可轻视这个简单的习惯,要以自己语言上的规范致谢和对学生不懈的纠正来增加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学习的程度常见于语言使用的细微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善于发现学生的语言问题,及时纠正、解释,并用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感染学生,使学生适应这种习惯并内化为自己语言知识的一部分。

二、深挖专业课程的文化点滴

1.词汇的内涵与使用

英语专业课程的教材中常会遇到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汇,这时需要教师在语言技能训练过程中不忘强化文化内容。例如:英文在表达“老年人”这个概念时常使用“senior citizen”,而英语国家的“senior citizen”与汉语中的“老年人”的文化内涵截然不同。汉语中的“老年人”受人尊敬,是智慧和知识的象征,英文中的“senior citizen”多有“无用,过时”之意,这让学生对英语社会构成有更深的理解。再如“individualism”这个词绝不是简单的“个人主义”,汉语中的“个人主义”多有贬义,而英文中这个词多有积极向上的语义色彩,体现了英语中强调个人价值,依靠个体发展而取得成功的价值观,是其文化的核心内容,反应了英语对个人努力的认可。只有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学生才可以在语境中正确理解、地道使用,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2.句式的选择

文化的差异会在思维上有所体现。英语注重直线思维,常常是先表明观点、感受,再分析原因,了解这一点就不难理解“Pride and Prejudice”中第一句的结构:“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先说观点后解释是典型的英文思维表达,而相应的汉语翻译“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王科一译)”和“有钱的单身汉必定想娶妻,这条真理无人不晓(张经浩译)”。的两位译者都不约而同地按照汉语思维将观点放在句末。此外,英语注重表达的客观性,因此学习者会在英文中更多地遇到无灵主语和被动语态句型。学生通晓这种语言思维方式后,自然能很好地理解如下英文表达:“A cloudy morning found her tears down.”同时能够理解科技英文中的大量被动语态的使用,并丰富了自身英文表达,让自己的英文句子更多样,更符合英语思维。

3.篇章的把握

在处理篇章时,凡是涉及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教师都应该介绍给学生。篇章中出现的人物、事件,包括习俗、饮食,甚至是地理位置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描述[2]。也可以通过篇章的内容来系统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某个方面,如教育类型和受教育时间、医疗卫生覆盖的范围等等,让学生有机会系统地了解英语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于学生在进行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会和自己的母语文化进行比较,这个过程很自然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4.增设文化特色课程

高师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求,有计划地增设《圣经故事选析》、《西方哲学经典》这类文化选修课程来辅助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这样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系统地学习跨文化理论,树立语言文化观。在对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进行比较的过程中,真正关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人”的成长,对教育中的育人价值有清晰的认识,真正体察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儿童在英语学习中的特点,可以做到在教学中体现时代、体现国情,思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英语教学价值问题[3]。

三、创造英语文化氛围

高师院校可以开展一系列英语专题文化沙龙,丰富学生的生活,潜移默化地灌输文化概念。沙龙活动可以邀请外籍教师或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中国教师细致讲解英语国家文化习俗中的一个方面,如服装、建筑和礼仪等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文化世界[4];也可以进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就一位作家的代表作品或一部英文文学经典展开阅读,之后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并请相关教师作现场指导。

也可以通过英文歌曲大赛来促进学生学习英文的兴趣。为了突出活动的文化性,组织方可以规定英文歌曲的比赛内容,如以歌手为主题的比赛或以音乐类型为主题的比赛。这样的歌唱比赛比单纯的英文歌唱比赛有意义,在于它对英语文化大方向的集中体验。

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活动还有很多,像英语朗诵、英语演讲、英语经典剧等系列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准备、开展、总结活动的同时增长文化见识,获得文化体验,提高自身综合语言素质。

四、结语

小学英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方面有所转变。高师院校要适应这种变化,培养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在学科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变化、趋势,与时俱进,努力培养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1]马丽萍.从课堂用语反思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J].基础教育,2010(8).

[2]李丽洁.小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素质:症、诊、治[J].教学新思维,2012(5).

[3]薄鲜娥.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设想[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林海.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5):61-62.

猜你喜欢
英文汉语语言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英文摘要
鄱阳湖学刊(2016年6期)2017-01-16 13:05:41
英文摘要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英文摘要
财经(2016年19期)2016-08-11 08: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