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佳 王亚飞
(1.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9;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一支专业性强、办事效率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学管理队伍,才能切实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1)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尤其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由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是设计改革、推进创新的主要策划者、实施者和领导者,教学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改革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因此,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势必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2)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加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良好的生源、充足的科研经费,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高校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都需要依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高校教学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已成为高校创建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也成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1)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长期以来,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普遍存在着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认识不足。认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仅仅是单纯的事务性工作,不需要科学技术指导,完全可以由教学、科研人员兼任。殊不知,教学管理工作也需要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需要遵循一定的教育、管理以及教学规律,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和处理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来管理教学工作[1]。第二,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许多学校重视教学和科研队伍建设,往往忽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放在次要地位。
2)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结构不尽合理。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成员的素质,尽可能地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机构等,但就目前而言,还客观存在着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从学历结构方面来看,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本科及以下学历仍占绝大多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不多;从职称结构来看,中级及以下职称占据教学管理队伍的大多数,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数较少;从知识结构来看,真正从教学管理研究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比例较少,大部分人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学管理培训,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研究。
3)教学管理队伍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在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模式下,我国高校形成了传统的管理制度和习惯,一方面,国家、政府部门习惯于对高校人、财、物实行计划管理,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办学自主权,缺乏教学改革动力。而教学管理人员实际工作中,也是被动地接受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在实际教学管理实践中,往往缺乏创新和改革。许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都是按部就班、随波逐流,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懒散保守、安于现状的工作作风,逐步丧失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4)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待遇偏低,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时间要求高、精神压力大等特点,大大影响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心态不平衡、思想不稳定,不能安心留在教学管理岗位。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现象的存在,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与有效性以及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国家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提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目标,即“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2]。围绕这一目标,应从以下方面开展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作。
1)加强领导重视,正确认识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和重视是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虽然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已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然而,很多高校只重视教学工作的管理而忽视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重视制度建设而忽视人的建设[3]。因此,要从根本上纠正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认识上的偏差,克服“重教学科研轻管理”的思想,像抓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一样,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要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改变轻视教学管理的思想,改变认为不论学历高低、能力大小、素质好坏都能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旧观念。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把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教学管理队伍作为学校人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拿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切实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坏境、人际环境与个人发展机会,满足教学管理人员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需求。
2)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针对目前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应多形式、分层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针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建立岗前培训制度,让新上岗的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程序及注意的事项,掌握必要的教学管理知识和方法,尽早适应工作岗位;同时要制订学历提升进修计划,鼓励教学管理人员有计划地在职进修高层次学历,使他们的研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还要不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等,让教学管理人员听取同行、专家的讲座,或到其它高校考察交流,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及能力。对中高层教学管理人员,还要提供参加教育管理高层研讨会或国际间的交流机会等。总之,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3)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指导。很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往往不注重教学管理理论的提升,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学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手段需要更新,教学管理人员思想意识也需要不断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更新自身管理理论的重要性,高校领导层要引导教学管理人员重视教学管理研究前沿动态,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理论的创新和研究,掌握先进的教学管理理论,从而科学指导教学管理实践活动[5];同时勇于开展创新实践,积极探索高校教学管理的新路子。
4)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稳定教学管理队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依赖于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而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设立教学管理岗位津贴,并随着教学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逐步缩小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差距;其次,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人员职称晋升机制,对于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并具有教育管理方面相关理论基础,在管理实践中取得成绩的教学管理人员,学校在职称评定时应给予适当政策倾斜;第三,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岗位的量化工作,采用全方位评估的方式,从各个角度考评被考核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状况,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对考核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应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薪酬管理制度的激励作用,使教学管理者安心工作,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学管理人才,使之保持良好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各类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进一步发展[6]。
[1]汪家惠.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6):45.
[2]赵立涛.探析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21-122.
[3]姜立杰等.管理学名著概要[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25.
[4]李秀英.管理创新:提升高校管理干部竞争力[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4-66.
[5]孙东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54.
[6]李琼.扎实推进目标管理 构建和谐高职校园[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