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目的论视角看黄石市外宣翻译策略

2013-08-15 00:45:0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黄石目的论英译

王 盛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看黄石市外宣翻译策略

王 盛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法则、忠实性法则及连贯性法则为依据,对外宣及英译的文本功能、目的进行分析,为外宣资料的英译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遵循功能主义的准则,可灵活运用删减、改写及阐释等翻译策略,以达到预期效果。

外宣;功能目的论;翻译策略

王盛/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湖北黄石43500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趋频繁,对外宣传工作日益凸显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外宣的主要桥梁,汉译英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外宣翻译的质量十分关键。“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其中的错误与缺陷会被放大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黄友义,2005)。黄石是湖北省东南部的第二大城市,在加速推进城镇化战略进程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永久魅力的城市外宣形象,无疑是提高我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我市城市名片的翻译对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有重要意义。

一、功能目的论的涵义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由德国学者费米尔(H.J.Vermeer)于1978年首次提出。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根据目的论(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所有翻译所需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skopos rule):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在她的目的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与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产生的语篇”(Nord,2001:15)。除了“目的法则”,费米尔还提出两条从属于目的准则的次准则,即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连贯性法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一致,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仲伟合,钟钰,1999)。不论是文本功能、翻译要求抑或是翻译目的方面,功能翻译理论能在宏观策略上为应用翻译指明方向,还能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文本的翻译策略提供可行性途径(贾文波,2007)。

二、城市外宣的预期目的及功能

黄泽存(2002)将对外宣传定义为“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或者其他宣传手段,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客观、真实地向远距离的或来华的外国人和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介绍旨在反映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外政策、经济文化、建设成就,争取世界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持,改变他们对我国的思维定势,在海外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城市外宣旨在树立城市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城市对外交流及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及历史底蕴。

黄石的城市外宣特色既有非文化物质遗产,如古矿遗址、国家矿冶公园等,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深邃的文化哲理思想,也有地方品牌,如美尔雅服装,劲酒等,它们标志并象征黄石市地方历史传承和时代特征,并逐年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各方关注。要让译文受众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外宣英译要以目的语为归宿,忠实于原文但要符合语内连贯性,使其受众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

三、外宣翻译中的翻译策略

根据收集的黄石市相关外宣资料来看,大部分都是中文文字或图片宣传资料,英语翻译资料欠缺或质量欠佳,在文字运用、句式表达、信息组织与传达等方面存在“中式英语”和“中式思维”问题,在词汇层、句法层及语段层有大量冗长、繁复、累赘的文字语句,这些英译本忽略了英语民族的接受心理,从而降低了城市外宣的效度。关于外宣文本的翻译有不少相关讨论,如张基佩认为外宣英译的原文可适当删减;李欣提出外宣翻译要进行适当删减、调整、编辑、加工。以下笔者将对外宣英译实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译建议。

(一)删减法

例1:据《大冶县志》记载:“铜绿山···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

译文:According to the record of:Tong Lu Mountain…the peak high and flat,megalith facing each other,when the pour passes there is patina like snow peas sprinkling above the soil and stones,so get the name.

评:大冶原是个县,译文既有county又有town,town属于冗余词汇,可以省略。此处译者对大冶的历史不太了解,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翻译。

例2:新中国建立后,黄石的矿业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创造了黄石矿冶文化的再度辉煌。

译文: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filled with vitality,Huangshimining has created a brilliant cultur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again.

评:勃勃生机、再度辉煌,实际都是对黄石矿业和矿业文化的修饰,此处的filled with vitality稍显多余,此处宜改译成create a vibrantand brilliant culture以体现句法结构搭配的内在一致性。

删除部分内容后的英译文本,更忠实地传达了原文信息,并且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二)改写法

例3:黄石矿冶文化展以矿冶文物为主,辅之以文献资料和场景复原,展示了我国古代先进的采冶技术,揭示了中国青铜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展现了黄石矿冶业的伟大成就。

译文:Huangshimining and metallurgy exhibition which ismining and metallurgy based,complemented by documents and scenes recovery,displayed ancient China’s advanced mining and metallurgy technologies,revealed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ronze culture demonstrated the great achievements in mining industry in Huangshi.

评:原文的展示……揭示……展现……是典型的汉语排比式语段,而英文可以用同一个词完整的表述汉语的意思。因此,可稍调整语序改译为displayed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bronze culture of mining industry in Huangshi.修改后的译文打乱了原文句序,重点突出主题信息的表达,使译文结构和语义更加紧凑,信息更加明确。

例4:黄石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历史悠久的矿冶文化,萌芽于史前时期,鼎盛于商周至秦汉,延续至明清,其规模之大、持续生产时间之长、采冶技术之先进,在国内外都十分罕见。

译文:Huangshi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with a long history ofmining andmetallurgy culturewhich began in prehistoric times developed to prosperity from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ill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twas very rare at home and abroad for its scale and long history of production aswell as the adoption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评:原文本运用三个“之”,显得气势磅礴,体现出黄石矿冶文化的良性的发展势头,而译文不符合英语惯用句式,结构凌乱,主从句不明,因此可对原文进行结构调整再翻译。改译:Huangshi is rich inmineral resourceswith a long history ofmining andmetallurgy culture.The mining industry began in prehistoric times,developed and prospered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y to Qing Dynasty,which amazed the whole world with its large scale,long-time production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改写后的句式对称,且符合英语语言习惯,提高了其宣传效度。

(三)阐释法

例5:“孙权筑炉炼兵器,岳飞锻铁驻刀剑”,中国古代冶金工业文明在此薪火相传。

译文:"Sun Quan builds the furnace tomake weapons,Yue Fei forges iron to make swords".Here,the culture of Chinese ancient metallurgy industry was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评:原文用到此处将历史两位人物简单译成Sun Quan和Yue Fei并不妥,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并不知道此处到底指代何人。此处翻译时可进行阐释,Sun Quan,a strategist in Three Kingdoms Period;Yue Fei,a famousmilitarist in Song Dynasty.这样有助于加强原文关键信息的准确性,不会让海外游人误解。

例6:此茶采自高山云雾之中,清明前精心采制。

译文:It grows on themountain peak amidst the cloud and mist and is carefully collected and prepared before the Tomb-sweeping Days.

评: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祭奠祖先、缅怀古人的日子。古诗云“一心二叶山泉水,四月清明午采茶”,爱品茶的国人都知道清明前后的茶叶是春茶的上品,价格也高。然而,对于西方人并不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含义,对他们而言属于无效信息,直译会导致误解,因此可以意译或阐释。改译中把第二句直接翻译成at the right time in April,既符合原文,表达也清楚明确。改译:High-quality tea prepared with leaves picked from Yunnan Alps at the right time in April.

外宣翻译的目的在于让其受众明确无误地理解和获取译文所传递的文字信息,即最佳社会效度。为实现此目的,译者应设法减少英汉这两种语言在逻辑、语体风格、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理解障碍,使受众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能顺利获取原文要传递的信息(袁晓宁,2005)。因此,在翻译外宣文本时,要如实准确反映商品的信息,即在信息完整、表达连贯和美感传递方面要符合目的论的目的性、连贯性及忠实性三大原则,译者应充分把握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通过删除法、改写法及阐释法等翻译策略,形成符合英语受众心理习惯的语言。

[1]黄友义.从翻译工笔者的权力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公示语翻译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翻译,2005,(6)

[2]Jeremy,Munday.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5

[3]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9-14

[5]黄泽存.新时期对外宣传论稿[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

[6]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1)

H315.9

B

1671-6531(2013)09-0024-02

2012年度湖北理工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矿冶类外宣文本的翻译研究—基于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项目编号:12xjr50Q);2012年度黄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黄石城市名片的翻译策略研究-打造黄石城市形象,扩大黄石城市影响”(项目编号:2012SSk03)

姚 旺

猜你喜欢
黄石目的论英译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英语文摘(2022年5期)2022-06-05 07:46:42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党员生活(2022年2期)2022-04-24 13:52:19
摘要英译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现代装饰(2020年11期)2020-11-27 01:47:40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