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台词中文化要素的翻译

2013-08-15 00:45:0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归化异化译者

余 凯

电影台词中文化要素的翻译

余 凯

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要素如何合理地翻译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译文过于偏向于本国文化,会显得比较无味,不能让观众体会到异国文化所要表达的思想;而译文过于偏向异国文化,则会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很难理解该片的内容。本文将通过一些实例来探讨影视作品中文化要素的翻译。

归化;异化;电影台词翻译;文化差异

余凯/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山西太原045000)。

随着时间的推移,翻译研究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成熟,文化翻译学已经衍生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舞台上,文化翻译学开始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不同文化形态间的交流给翻译提出了新的理念和策略改变的要求,这同时也是对译者的挑战。电影是一门艺术,同时电影中也包涵了大量的文化元素。电影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同文化间的转换。如何将电影中所包涵的文化要素正确合理的翻译出来,对于电影的译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尽管汉语博大精深,并且有许多的谚语和习语,但是译者常常会找不到合适且对等的表达方式。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来探讨如何翻译电影台词中的文化要素。

一、归化与异化

归化和异化这种翻译策略最早是由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通过对德国神学家、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在1813年的一次演讲的总结并在他的著作《译者的隐身》中提出的。归化与异化这种提法与长久以来的直译意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但是归化与异化更多的侧重美学和文化方面的因素。

归化法是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文化,尽量让作者向读者靠近,让人觉得作者是本国人。这种翻译策略旨在传递给读者原作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而不拘泥于语言表现形式或细节上的一一再现。原作中特有的文化色彩可以有所保留,但是会被译入语中对应语代替。归化的优点是能够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品,但是读者往往只能停留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上,不能深入语言内核的文化本质。

异化则是强调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尽可能不破坏原文形式,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异化法由于保留了外来文化,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置身异域的感觉,也许会给读者的阅读过程带来一些困扰,但是这样更利于目的语吸收和借鉴原语中的有用成份,丰富和发展目的语,特别是其表达形式,同时异化翻译可以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增加译入语读者对异域文化的了解。

通过归化与异化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二者区别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尤其是源语言文化的身份和地位的问题。这两种翻译策略各有优劣,均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归化遵守目标语言文化规范,因而透明流畅,通俗易懂。而异化保留原文的异域性,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它起着丰富各民族的语言和推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的作用。翻译一个句子可能会同时存在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也就是说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相辅相成,同时运用,使译文既流畅易懂又有异国情调。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目的语读者看来是异化的翻译在另外一个历史时期可能就成为归化的翻译,两种翻译策略是相互转换、相互包容、相辅相成的。在翻译实践中选取一种策略而完全排除另外一种策略的做法是不可取也是不现实的。翻译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两者的融合并用,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

二、电影台词中文化要素翻译实例

在电影台词的翻译中,我们要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归化和异化都要以观众为中心。如果在译制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归化,则会让读者过分的远离作者,使读者不能完全的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过多的异化则会让读者产生比较多的阅读障碍,降低阅读兴趣。例如在电影《魂断蓝桥》中有如下台词:

Roy:Well,I…but she a…she refused…

Kitty:Oh,take no notice——the old dragonmade herwrite that.

a)罗伊:呃,我…不过她…她拒绝了…

凯蒂:哦,你别在意,是那个母大虫让她那么写的。(电子工业出版社译本)

b)罗伊:我…但是她…她拒绝了

凯蒂:哦,你别在意,是那个老妖龙让她这么写的

c)罗伊:可是她拒绝了…

凯蒂:哦,你别在意,是夫人让她那么写的

在中国,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也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的文化中,龙往往是邪恶的化身。在这个例子中,将old dragon翻译成“母老虎”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能够把凯蒂这个人物的感情表现出来;而翻译成“老妖龙”虽然是体现了归化原则,但是这样翻译与中国的文化相冲突,会让观看者产生困惑。而第三个翻译则完全表现不出台词中想要表达的感情。

不同国家的文化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其中也有相通之处。翻译作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译者在翻译源语言中所包涵的文化要素时应将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相结合,以达到促使不同文化间更好的融合,同时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

[1]Vonuti.L.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M].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Baker,M.&.Mlmkjaer(ed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2]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 Prentice-hall,1998

[3]郭建忠.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J].外国语,1998

H315.9

B

1671-6531(2013)09-0023-01

何 岩

猜你喜欢
归化异化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