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导师制教学与本科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3-08-15 00: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导师制独立思考本科生

燕 杨

(长春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如何在重科研、轻教学的体制氛围下巩固本科生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深思的问题。引入导师制教学,将有利于巩固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是英美高等教育界所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与自由教育的内在理念息息相通,是一种开展于导师和本科生之间的、定期的、小规模的学术交流。在牛津大学,本科生不仅可以拥有传统的课程,还能享受到导师制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小灶”。本科生导师制教学体现了高等教育对自由、理性精神的崇尚,并在教学手段上显出有利于心智培养的进步性。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的本科生教育特别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源于牛津大学。13世纪中叶,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减少其与市民之间不必要的纠纷,牛津大学的部分学院逐渐建立起导师制。起初的导师主要充当“代理家长”的职责,与学生在生活上的交叉较多。到了16世纪,导师制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导师的职责也由侧重生活管理转向学术教育,集中致力于精英人才的培育。这种教学模式在牛津大学获得了广泛成功,也因此成为很多英美高校纷纷效仿的对象。

在我国,导师制的雏形可大致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私学。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张就是导师制的一种重要理念。宋代的书院教育也是以导师为核心,通过学生的自行领悟、潜心读书和导师的升堂讲说及师生间的问难辩论等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和复旦大学“复旦学院”为代表,通过导师制为平台构建高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发展通识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亦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分析、思考、推理、应用能力,而本科生导师制在这些方面具备了较为突出的优势。

首先,导师制体现出自由教育的理念。自由教育这一概念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强调以“理性”作为自由教育的目标。自由教育的核心在于强调心智,即自由和理性。牛津的导师制教学正是传递自由教育、培养心智的重要路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前期开放式的论文选题、导师“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学生与导师激烈的辩论等环节,无不体现出一种思维的自由。而这种自由精神,恰是我国高等教育所普遍缺失的,也为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自如宽松的空间。其次,导师制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导师制坚持教育从个性出发,以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僵化封闭,强调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因地制宜的教育策略充分遵循了教育的一般规律,并表现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个性的发展十分有助于潜力的开发。而独立思考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潜力,无疑会在尊重个性教育的导师制教学中获得充分提升。第三,导师制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导师制传达给学生最重要的精神要素就是批判精神。在牛津大学,学生不会屈服于任何标准答案和学术权威,通过积极参与学术对话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有利于激活独立思考能力。第四,导师制对创新意识的发展有益。导师制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诱发必然重讨论,可形成学生各抒己见、踊跃提问的活跃局面。导师应通过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从学术上触动、影响他们。对于他们的困惑要进行疏导,对于他们的兴趣要多加鼓励,对于他们的特长要有效引导,发挥其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增强也势必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近年来,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的引领下,国内大批高校陆续在本科教育中开展导师制教学。但放眼国内的导师制教学,尚存在内涵不统一、界定欠规范等问题。许多试行高校对导师制的定义千差万别,运行的方式也显得混杂无序。面对这些定位不准确、导师配备匮乏和时间分配紧张、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导师制教学中的问题,本文试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并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和考评制度。明确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目的、方法、内容与形式。将导师制的教学重点放在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方面,帮助本科生进行生涯规划,向本科生传播学术思想,对导师的指导形式、时间分配作出明确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对学生与导师进行考评,及时反馈。只有建立相关制度,导师和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激励他们参与导师制的热情。

第二,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提问与辩论环节。提问要具有强烈的探究性质,探究的并不是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背或记得如何,而是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可以采取反问和诘问,以实现质疑和批判,旨在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由于提问往往在论辩中进行,所以问题的现场感、随机性、针对性更强,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意义更大。

毕业论文指导也是导师制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论文的选题应采取开放形式,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进行自由选题或跨专业选题。当前,无论是我国的本科生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在论文选题上一般都倾向于紧密围绕专业,相对缺乏开放性,担心“信马由缰”会造成专业特色的丧失,这种板滞的学科本位意识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其实,论文写什么、与我们的专业联系紧密不紧密有时并非那么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学术天赋和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个学校存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导师工作的成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导师。一直以来,大多数导师往往喜欢表现出威严和家长制作风,批评有余、鼓励不足,训诫大于引导、灌输多于启示。当学生的回答不理想时,导师往往转向他人,或者对学生的回答不屑一顾、径直引出预设答案,使得教学关系陷入紧张。学生的回答其实并非一无是处,导师应多一份耐心,通过旁敲侧击、循序渐进,科学而大胆地鼓励引导下去,而不应该妄加评论、粗暴指摘,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性化关怀,力避简单直接的教育方式。这样才更易赢得学生的尊重,融洽教学关系,使得导师的教授、启迪与学生的思考、创造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导师制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提倡自由与理性,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自学、独立思考、触类旁通、全面发展。我们要积极发扬牛津大学导师制的精髓,及时总结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发挥其特有优势,不断促进我国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1]黄文博.牛津导师制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3(1):275-276.

[2]刘儒德,唐澈.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与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11(6):106-109.

[3]张德江.论教谈学话与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3.

猜你喜欢
导师制独立思考本科生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