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布白手法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13-08-15 00:45万年松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7期
关键词:布白手法语文

万年松

有效运用布白手法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万年松

万年松/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讲师(江苏无锡214153)。

布白是艺术创作的手法,书法中的“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绘画中的“无画处皆成妙境”,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诗歌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皆是布白之妙的描绘。

鉴于各门艺术的相通性,布白手法同样适宜于教学领域。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是指在有效的教学“蓄势”后,留出时间、空间、声音上的空白,让学生消化吸收、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更加高效地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目标。[1]合理有效地把布白手法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教学实际知识容量,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并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作用。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方式的革命是不谋而合的。因此近年来,一线语文教师将布白手法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布白手法作为一项教学技巧,虽无一定之成规,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也必须时刻遵循客观教学规律,更好地体现其作用。

一、语文教学布白手法的运用原则

(一)目的明确,张弛有度

为了调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增强师生互动。我们通常会使用布白手法来达成相应的课堂效果。然而布白手法的运用毕竟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仅仅是为了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而不追求真正的课堂教学效益。为热闹而热闹,为布白而布白都是偏离教学本质的做法。

笔者有一次教授《雷雨》,在仅仅只是布置了预习任务后就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尽管当时课堂气氛很活跃,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兴致勃勃,然而整堂课的实际效果并不佳,没有起到加深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悲剧性命运的作用。

由此可见,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布白手法的运用就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每一个教学步骤我们都有具体的要求:某处需要学生消化吸收,某处需要学生精思联想,某处需要学生感悟体会,某处需要学生理性批判等不一而足。这就使得我们教授者必须在把握整个教学目标,并在明确每项教学步骤的基础上,合理有效的运用布白手法,从而推动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达到效果的最大最优化。

同时,课堂教学有其本身的旋律与节奏。只有张弛有度,学生才不会感到学习的单调与疲劳。合理调整每项教学步骤,有效运用布白手法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教授《再别康桥》时,在一系列思维碰撞之后,笔者再次播放了诗歌的录音,并要求学生全身放松,只需要听、感受,放弃思考,就好像躺在草地上休息一样。在听完后,又特意停顿了少许时间,让学生慢慢恢复状态。事实证明,这个时候,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时也放松了精神,得到了休息和调整,效果同样出色。

(二)注重蓄势,引而不发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中格式塔组织原则的解释,人们的“知觉对不完满的图形或缺失的图形,有一种使其完满的倾向,即填补缺口的倾向”。[2]这就为布白手法的运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当学生发现从教师所讲中得不到所缺失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去填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的“布白”,刺激学生主动去“填补”和“完善”,这种对“完形”结构的追求一旦实现,便会给学生一种极为愉悦的成就感。

为了使教师的布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地教学蓄势是相当关键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只有经过了全面的预设,充分的铺垫,营造出适宜学生当下进入情境的状态,使学生不自主的展开对“空白”的探究与填补,才会产生良好的效应。蓄势是积蓄力量,是精心准备。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需要处处布白,走马观花,要的是当头棒喝,无声处的惊雷。一两处认真设置的布白,足以达到培养能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作用。

教学布白犹如张弓射箭。教师拉开了弓,对知识、要害做出指点,使课堂教学呈现“一触即发”之势,让学生自己把箭射出去。因此,一次成功的教学布白要求教师蓄足势、拉满弓,掌控好每个教学细节,把握好每个教学节点,引领学生进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思维喷涌境地,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三)画龙点睛,升华提高

教师在布白设计时,往往会忽略对结果的评价和利用。布白手法的运用应使学生有一种完成空白填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恰如其分的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得到有效的提升。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填补空白的结果评价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坚持多元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时,不单看其对知识掌握的状况,更要对其能力进行评价,强调其创见性,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加强学生互评。互评要求学生客观公正的对同伴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互评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能力的不足,并且有助于形成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也有所帮助。第三,采用增值性评价。学生填补空白后,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只看结果,要善于发现亮点和火花,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布白的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个教师在设计之初便要对可能的生成(包括最后的评价)做出预设。只有各个环节都起到相应的效果,才能发挥出合力。

二、语文教学布白手法的运用策略

布白手法的运用要体现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体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知识布白,培养自主探究的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了一个通道,望一望天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留下不讲”。[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的意义不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主动获得。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某些知识有意识的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布白”,会使学生自主寻找知识的完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比如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我们都知道,《赤壁怀古》与《赤壁赋》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同以赤壁为题,都写了赤壁景色,缅怀了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学习时两篇可以互相比较借鉴。以往在解读了“大江东去”的壮美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迈,突然转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伤感时,总会让学生感到情感变化的突兀,而教师没有意识到此处恰到好处的布白,正是提高学生探究和解读能力的关键节点,一味的包办代替。往往是背景说了一大套,典故讲了一大堆。表面看来,教师讲得很精彩,而实际效果并不好,反而扼杀了学生的潜能。

笔者在教学中对此作了一些设计:先将两篇文章的关系作了一定的指导,让学生从景物描写、历史人物、感情基调以及人生哲理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急切地想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因缘进而把握写作意图,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与《赤壁怀古》有关的《赤壁赋》的内容,领会两篇文章同中有异的微妙情思,感受苏轼在伤感中的那份旷达,把握苏轼“外儒内道”的那份超脱。

(二)能力布白,实现学习方式的革新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认为:“学习中有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是自信心,二是与他人合作。”知识不应当由教师简单地进行传递与灌输,而应由学习者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根据这一观点,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始终处于意义建构的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建立起学习群体,并参与其中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样的合作型学习环境,个体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授《赤壁怀古》一词时,当学生感受了苏轼的旷达与超脱后,笔者适时的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苏轼身上会有这样一份达观?一个看似很小的问题。可是笔者并不马上要求学生作答,而是让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运用小组集体智慧的力量,形成书面的学习报告,并由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并负责答辩。由于设置了集体合作、答辩的环节,各个学习小组讨论踊跃,时有奇思妙想,逐渐把问题引向深入。这样的情境设置,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任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信任自己的学生是教学的前提,相信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放手,敢于把困难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完善能力。这种能力上的布白,有利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情感布白,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语文是文化,而不是科学,它蕴涵着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价值判断和人文精神,所以语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仅仅只是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它触及到人的精神、人格、灵魂。教师的使命在于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宇宙、自然、生活及人性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教师的作用永远不是文本所能替代的。她就像一双温柔的手,不仅为学生打开了通向外界的大门,让他们感受五光十色的世界,也为学生推开了幽闭心灵的窗户,让他们的心得到阳光的沐浴。当与学生交流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会温暖学生;当读到感人肺腑的文章时,教师以情动情,用自己的真情去赢得学生的共鸣;当面对社会不公正的现象,教师慷慨激昂,与学生同悲同怒,让学生感受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教师是学生引路者,他指明方向,让学生奋勇而前行,这便是薪火相传。情感布白,留下的是对个体生命、价值、责任和使命的思考。

三、语文教学布白手法的运用注意

(一)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设置空白。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有梯度,有层次。教师要能经常联系以往的教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去填补空白,从而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教师的布白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就会使学生陷入茫然,无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得布白变成了浪费时间的真正空白。

(二)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依据

要让教师所留之“白”通过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活动生出“实”来,这就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应多运用适当停顿这种布白;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增强,知识经验也比较丰富,可多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布白形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4]

(三)以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为目标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传承的悠久,带领学生在前人描绘的山水中徜徉,共同倾听圣贤的谆谆教诲,感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畅快。同时要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学会思考,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1]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79

[2]叶志浩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36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8

[4]叶长文.再论教学布白的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 ,2000,10,(5):35

责任编辑:郭一鹤

猜你喜欢
布白手法语文
论书法的布白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浅析中国画的虚实关系
浅析写意花鸟画的构图
“布白”技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