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题旨:刘备诸葛亮和关羽的人物意象

2013-08-15 00:45徐彦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7期
关键词:罗贯中关羽三国演义

徐彦峰

原型题旨:刘备诸葛亮和关羽的人物意象

徐彦峰

细看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代君主有不少是只能与臣民同享乐,却无法共患难。然而在三国时期,刘备作为君主,既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结成“鱼水之谊”,又能放下身段与关羽、张飞结成异性兄弟,这种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组合关系,与其人物意象的生成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君臣关系;多元化;人物意象

徐彦锋/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中文与社会学系讲师,硕士(山西太原 030012)。

著名的汉学家余英时说曾表达过:“士作为一个承担着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自始便在中国史上发挥着知识分子的功用。”[1]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创作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聪明才智,其《三国演义》中构建的刘、蜀集团关系,与先秦时期儒家提倡的君臣关系及宋明理学家推崇的君臣关系有着明显的不同。作为一种新型的君臣关系,刘备能放下身段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并与诸葛亮结成“鱼水之谊”,同时也能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而在探讨这种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组合关系过程中,刘备、诸葛亮关羽三个人物意象的生成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所谓的意象是指寓“意”之“象”,即作者进行写作时,用来客观物象来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思。而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为: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多少年来,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越来越大。谭邦和教授在《明清小说史》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以在思想蕴涵、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方法、文学语言等多方面的巨大成功,开辟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以此作为标志,中国文学完成了由抒情向叙事、诗体向散体、雅言向俗语的转化,《三国演义》遂以此丰功伟绩确定了自己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2]刘关张三雄结义更是深入人心,影响非常深远。卖草席的落魄皇族刘备、南阳躬耕静待明主的诸葛亮和杀人亡命的小生意人关羽,结成了史上最富盛名的政治组合。三人各付所长,在各自的人物形象系统里都很具有代表性,刘备组合中的领袖角色,诸葛亮是最主要的智力因素,关羽承担的是“决胜于千里之外”武勇形象。

一、仁德兼重——明君领袖的历史标签

所谓领袖,是指诸侯、霸主、君王等具有独立性的形象群的首脑人物。《三国演义》描写的重点是刘备、曹操、孙权三位领袖。其中刘备又居于核心地位,他是罗贯中精心刻画的审美理想的寄托者,是千百年来封建社会中人民大众理想中的仁君楷模。曹操是先作为袁绍的对立面,后又作为刘备的参照对象存在的。前者有郭嘉的精辟评论在此:“绍繁理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好虚势,不知病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在这全面系统的十胜十败的比较中,袁、曹优劣自现,其成败亦势所必然。后者,有刘备的自我表白为证:“曹以急,吾以宽;曹以暴,吾以仁;曹以谲,吾以忠;每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这时,若将刘备的“的卢”马后表现与曹操杀吕伯奢时的言行放在一起,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刘备的宅心仁厚与曹操的自私狭隘,仁君与奸雄的个性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在围绕刘、曹的写作中,作者仍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大量诸侯的描写来突出曹、刘的个性特征,同时也对各个诸侯层次进行了深入刻画,一举两得。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创作中,其描写的政治集团以刘蜀为主,且整本书以刘、蜀集团的兴衰为主导线,并将重点刻画的忠志之士集中在刘、蜀集团中。在整本书中,作者将刘备刻画成圣明君主的形象,而宋子俊在研究《<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时,结合着中国古代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刘备进行了高度的赞扬,他指出“书中更突出地描写了刘备为有德之人,他胸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大志,腹蕴‘宽仁爱民,待人以诚’之慈心,具有‘知人善任,恭谦退让’之美德等。成为一个几近完美的‘明主’‘贤君’形象。”[3]

实际状况也是如此,刘备作为汉室中山靖王的后人,罗贯中在书中通过政治、招贤等途径对其美化,将其塑造成重情重义、爱民如子、礼贤下士的圣明君主。

二、才智超凡——智士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所谓智力,其内涵主要有智慧明察,高瞻远瞩,通天文、识地理,晓阴阳、明兵势等。在智力系统这多层次的金字塔中,诸葛亮被置于光芒四射的顶端,鸟瞰群才,俯视一切。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智慧的化身,人才的典范。他把人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界。在军事领域,他既是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又是神机妙算的战术家,还是纪律严明的治军家。在政治领域,他治国有方,用人有道,理民有法,故上下一心,举国安乐,因此成为千古贤相的楷模。在外交领域,他有从容不迫的风度,吞吐天地的胸襟,冷噤镇定的举措,妙语连珠的辞令,因为成为历史上外交家的典范。在他身上,寄寓着作者乃至古代人民大众运用智慧去战胜自然、政治社会、驾驭人生的理想愿望。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突出诸葛亮的同时,还以其为核心,成功地塑造出不同层次的智慧过人的群体形象,如隐逸层次的司马徽等,战略人才的荀彧、鲁肃、司马懿等,战略性人才周瑜、庞统、陆逊、徐庶、吕蒙等,谋士层次的郭嘉、程昱、满宠、刘晔、张昭、顾雍、马谡、法正等,无不呼之欲出,令人过目难忘。纵观全书结构不难看出,在前期的创作中,作者将诸葛亮与曹操放在一组,到后期后,将诸葛亮与仲达放在一起,通过谋定、夺城、占地等较量来正面突出诸葛亮的神智、曹操的奸诈及司马懿的谲智等个性特征,同时通过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架起了三个集团的内部谋士架构,通过多向、多层面的对比来突出各个集团谋士群中的性格特征。作者还善于构建才智对比形象系列,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一系列两才相当、两贤相遇、棋逢对手、旗鼓相当的斗智情节变化万千,异彩纷呈,教人目不暇接。

三、英雄膜拜——武勇典范形成的始末

所谓武勇,包括有武艺高超、活跃独创、勇敢果断、意志坚强等内涵。《三国》作为军事题材之一,作者在创作中所塑造的武勇形象极其突出,正如毛宗岗指出的:“遍观乎三国之前、三国之后,问有武功将略、迈等越伦如张飞、赵云、黄忠、严颜、张辽、徐晃、徐盛、朱桓者乎?问有冲锋陷阵、骁锐莫当如马超、马岱、关兴、张苞、许诸、典韦、张郃、夏侯惇、黄盖、周泰、甘宁、太史慈、丁奉者乎?”(《读三国志法》)武勇形象系统与谋士形象系统平分秋色,并立颉颃,在领袖形象系统统帅下,形成三足鼎立的整体形象系统构架。在武勇系统中,关羽形象最为突出,高踞于群雄智商,满溢着令人倾倒的大丈夫的阳刚之美。在他身上寄寓着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寄托着作者及人民大众那种战无不胜、勇往直前、宁折不弯、大义凛然的审美理想。罗贯中在关羽这一武将的塑造上,以忠、义、勇为导火线,在突出关羽自身武将形象的同时,还以关羽为核心,围绕其设计出相应的武勇形象圈。作者在对其想象进行衬托时,正面衬托有张飞、赵云、马超等;在反面衬托中,则通过吕布、颜良、曹仁等形成对比。并据此设计出一系列将遇良才、斗勇教艺的精彩场面,如斩华雄、劈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斩庞德、擒于禁、战曹仁、战徐晃等。由此不难看出,在关羽的外围形象塑造中,通过一系列的事件突出关羽自身的性格特点,而其自身的武勇形象,作者也采用了正面衬托与反面衬托等交叉对比方式进行塑造。

总而言之,“权力是文学合法性的根本条件”。[5]罗贯中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比较成功的塑造了几个关键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相互依托,领袖统领智和武,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智和武反过来为领袖服务,开疆扩土,决胜于千里之外,这也正是刘备、诸葛亮和关羽人物意象的成因之一。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2

[2]谭邦和.明清小说史[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11-12

[3]宋子俊.《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6(4):17-18

[4]朱国华.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24

G642

B

1671-6531(2013)17-0054-02

责任编辑:郭一鹤

猜你喜欢
罗贯中关羽三国演义
“关羽”去世
华容道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闲话关羽护嫂
三国演义
剑胆琴心向《三国》
关羽大意失荆州
三国演义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罗贯中写《三国》趣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