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涪
《重庆民族乡概况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余有幸获之。浏览之余,深为该《丛书》立意深远的构架、认真负责的态度、团队协作的精神所叹服。《丛书》之成,真可谓 “团队数载甘辛勤,秉笔鸿文成宝典”,姑聊叙之。
《丛书》系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十二五”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是重庆直辖以来第一批民族乡研究成果。滕新才教授、陈兴贵博士主编,2012年12月金城出版社出版。整套《丛书》包括《恒合土家族乡》、《地宝土家族乡》、《清水土家族乡》、《磨子土家族乡》、《文复苗族土家族乡》、《石桥苗族土家族乡》、《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浩口苗族仡佬族乡》、《长安土家族乡》、《太和土家族乡》、《龙桥土家族乡》、《云雾土家族乡》、《红椿土家族乡》、《邓家土家族乡》,14卷,354万字。鸿文巨制,蔚为壮观,实乃宝典。
言其宝典,首在契合。《丛书》契合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契合了我国深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契合了我国推进民族进步、复兴的伟业。国家民委先后发布《少数民族事业 “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 “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开展民族乡科学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将少数民族现状调查工程作为 “十一五”期间必须完成的11项重点工程之一。规划要求,“研究制订中国少数民族调查及统计指标体系,结合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农业普查和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对55个少数民族现状进行调查。”《丛书》正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由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重庆三峡学院共同完成的巨型 “文化建设”工程。正如向远道主任在《丛书》序言中所说:“《重庆民族乡概况丛书》是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重庆三峡学院共同落实《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实践,是政府部门和地方高校加强合作,积极推动 ‘十二五’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言其宝典,重在稀缺。重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这里主要居住着土家族、苗族、蒙古族、仡佬族等。其中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认定较晚的民族,1957年始得到国家正式确认。随着国家民族政策的落实和实施,重庆渝东南地区相继建立了民族自治县。按照1997年重庆直辖后的行政建制,主要包括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黔江区 (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除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外,在重庆还有散杂居的14个民族乡,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万州、忠县、武隆、云阳、奉节、巫山等区县。其中土家族乡10个,他们分别是万州恒合、地宝,云阳清水,忠县磨子,奉节长安、太和、龙桥、云雾,巫山红椿、邓家;苗族土家族乡3个,即武隆文复、石桥、后坪;苗族仡佬族乡1个,即武隆浩口。这些民族乡长期以来尚无系统完备的田野调查资料。“物以稀为贵”,《丛书》不仅可以弥补重庆民族乡民族现状调查之缺失,而且其价值更在于它首次全面、系统地向我们提供了重庆民族乡的第一手资料,是重庆首套正式公开出版发行的民族乡丛书。
言其宝典,贵在实录。实录者,据实而录也。实录正是《丛书》的神魂所系、价值所在。首先,《丛书》资料来源于实实在在的民族乡调研。从总体上看,2010年春,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始策划重庆民族乡大调查,三易寒暑,投入师生160余人。就每一具体分卷来说,则有具体的调研时间、地点、人数、内容等。如《红椿土家族乡》是 “2012年7月初,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师生共10人对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进行了为期半月的田野调查,对该乡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考查”。又如《地宝土家族乡》是 “2010年7月,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部分学生,在院长滕新才教授、辅导员周永健讲师和袁瑛研究员的带领下,秉承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开发文化建设、服务三峡库区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深入万州区地宝土家族乡开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资源大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田野资料”。……总之,《丛书》资料来源于田野、来源于调研。其次,《丛书》内容真实,以客观、公正的立场,真实、详尽的图文,通俗、流畅的文笔,认真、负责的态度,真实地全面展示民族乡独领风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真实地记录和深度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环境、经济生活、社会发展、政治制度、科教卫生、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民族文化。即以《地宝土家族乡》为例,仅第一章《乡情概述》就包括有民族渊源、历史沿革、人口、气候、资源、自然灾害、乡政府的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等;其中资源又包括土地、水、植物(树木、花草、菌类、药材、农作物、特产)、动物、矿产、旅游等资源;自然灾害有齐头水、滑坡、大风、干旱、村民的生态环境意识等;乡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包括退耕还林政策、高山移民政策、沼气池补贴政策、森林防火等。以此管窥,足见其内容的真实、具体和丰富。复次,《丛书》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重庆民族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成就。同样以《地宝土家族乡》为例,第二章《经济生活》第一节《经济概况》就谈到:1978年,地宝土家族乡经济总收入42万元,人均纯收入505元;到2006年,地宝土家族乡经济总收入2462万元,人均纯收入1457元;2007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171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088万元,第二产业360万元,第三产业2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1元,比上年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32.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4.8万元,完成105%;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完成100%;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60万元,包括乡 (镇)办企业经营收入1650万元,人均纯收入3469元;农民家庭经营收入2610万元,其中种植业1068万元,林业303万元,牧业960万元,渔业27万元,其他收入252万元;全乡工业收入1292万元,建筑业收入125万元,运输业收入34万元,商饮业收入48万元,服务业收入403万元。这些变动数字反映了地宝土家族乡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人民生活的提高,体现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民惠民政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最后,《丛书》还通过实事求是的调研,对民族乡的科学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即以地宝土家族乡旅游发展为例,《地宝土家族乡》一书详细总结了该乡开发民俗风情旅游存在的系列问题:交通安全、资源分散、产品单一、接待能力、专业队伍、资金短缺等,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知识人才;兴建民俗文化街,集中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土家族生活相结合、特别是饮食文化体验的民俗旅游;加强与各服务部门、周边旅游区的合作关系等。整套《丛书》,随处可见这种可行性建议,足资参考。
言其宝典,利在致用。在中国文化精神中始终秉承经世致用的传统,《丛书》追求也不例外。就其致用而言,主要表现在:第一,存史。《丛书》不仅以实录形式系统全面地记录了各个民族乡的地域风情和社会变迁,而且可以为各地修订乡志、镇志、县志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第二,资政。《丛书》翔实的乡情记录,特别是可行性建议,有利于各个民族乡的领导干部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彰显特色、强化开发,深度推进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进程。第三,研究。《丛书》之记录,无论乡土研究者,还是学术界,均可利用其相关调查资料,进行分类研究,或规划,或论证,或提出科学性建议,不仅繁荣学术,更为民族乡的科学发展服务。第四,收藏。《丛书》充分考虑到真实性、学术性和通俗性,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且是重庆市首套民族乡丛书,极具收藏之价值。
言其宝典,功在创新。成大事者必有大谋,有大谋者必彰创新。《丛书》是一浩大的文化建设工程,要成其事,当需有所创新。《丛书》是多方论证、精心准备、缜密组织、艰苦实施的成果,处处体现出创新。第一,分卷。《丛书》改变了按序分卷的形式,采用民族乡独立成卷的形式。重庆市14个民族乡,每个民族乡独立成卷,总共14卷,并直接以相应的民族乡作为《丛书》之书名。第二,体例。《丛书》采用整齐划一的体例,每个民族乡均大体按乡情简介、经济开发、政治建设、社会发展、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婚姻家庭、科教卫生、民间信仰、科学发展对策分章撰写,彰显出《丛书》编撰体例的一致性,体现出谋划者的决策力。第三,内容选择。《丛书》在利用田野调查资料时,就其内容选择最有意思,特别是在真实记录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时,特别注重数字所体现的文化意蕴;特别注重数字背后的政府举措;特别注重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丛书》更在每本书的最后一章设置 “科学发展对策”,充分体现出编撰者的现实性、政治性,体现出中国学人学以致用的传统,体现出中国学人的终极关怀。第四,运作机制。《丛书》避免了书斋式、单兵作战式的学术研究,主要采用课题式、政府部门与地方高校联合式、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式的田野调查,这对于我们加强政 (政府)校 (高校)合作、校 (高校)地(地方政府)合作、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教师学术成长,培育学生科研兴趣、带动学生科研均有重要意义。第五,团队精神。《丛书》之成功来源于团队的建立、协作,除《丛书》总主编外,每卷均有相应的本卷主编和具体章节的编撰者,体现出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丛书》虽然因各种原因,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寒暑三载,辛勤实录,终成 “不朽”,此乃重庆民族乡之幸事,重庆民族发展事业之幸事。这里我们不妨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的评价:“该书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重庆民族乡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现状、科教卫生、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就民族乡的科学发展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对策建议,其中的真知灼见可助推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也能为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和民族文化创新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言其宝典,当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