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耀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谈到诚信,近来的所见所闻,令人心有所感。“诚实守信”并非新词。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推崇。尊严从诚信中立,友谊从诚信中来,事业从诚信中兴,诚信让人格有泰山之重。但是,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失信、见利忘义等行为不断出现,人们对“诚信”的呼唤成为今天的热点话题之一。温家宝总理2011年2月与网友对话时表示:“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正孝教授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进行了深度剖析。他认为,诚信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的,与制度因素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密切相关。随着近年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不但越来越差,有些方面甚至极其糟糕,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据媒体相继报道,时下“诚信危机”之风似乎愈演愈烈,并逐渐吹进高校,对教育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就拿职业院校学生考试来说,其状况令人担忧,引起笔者的深思:在职业院校着力强化诚信教育,求真务实地举行考试,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学校党政领导和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强化诚信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常言道: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个家庭来说,“诚实守信”是美德。夫妻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真诚相待,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道德环境和氛围,建设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千家万户的共同追求和理想。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诚实守信”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资产”,一种“信誉”,更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过去只讲精神,不讲物质;只讲集体利益,不讲个人利益;只讲道德目标,不讲功利原则的价值观发生极大变化。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对诚信道德观也提出了巨大挑战。“诚信缺失”行为不断发生,扭曲了一些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直接破坏了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信誉,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贯彻执行,制约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损害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拿食品行业来说,那些商家不讲责任、不讲良心,大肆造假、贩假,非法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坑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诸如养鸡、养猪使用催长素、贩鸡人往鸡嘴里塞细沙、豆奶中加蛋白精、豆芽里加保鲜粉和双氧水等等。“民以食为天”,“吃是一种‘获得生命’的行为。”是人生大事,关乎人的生命。可要是你吃啥都有毒,那还让不让人活啊?对此,广大人民群众一直深为痛恨,怨声不断。由此可见,强化诚信教育,扫除弄虚作假之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和强烈呼声,是一项得人心、稳人心,建立诚信社会的最佳举措。
(二)强化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是市场正常运转的中枢神经,一旦这里出现问题整个市场就会扭曲甚至瘫痪。有人说,产品质量上的硬伤,还可以通过技术的改进来弥补;诚信出了问题,就很难挽回。曾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三鹿集团,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倾刻间倒下,对整个奶制品产业产生巨大打击。失信危害俨然是事关一个行业生死存亡。倘若让假冒横行、信誉丧失,则将对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给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鉴往知来,值得警省。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诚实守信”。特别是作为一个政府的干部、一个国家的公务员,如果能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老百姓讲诚信、说实话、办实事,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打造阳光、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就能够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反之,为图多出政绩,为保官运亨通,弄虚作假,坑害百姓,欺世盗名,就必然走向腐败,葬送自己的性命。作为一所国办且受地方政府领导的高职院校,在时代呼唤教育与时俱进的同时,时代对教育者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诚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己任,以诚信取信于民,以学生为本,从严治校,使学生受到优质教育、个体获得良好发展。那么学校就能赢得学生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从而保持可持续发展。
反之,为追求不正当的收入而放松师德师风、校纪校风建设,淡化最根本的教书育人职责,失去教育诚信度,必将影响到政府对学校的重视,必将影响到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各方面对学校的支持,最终影响到学校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诚信教育,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要去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的,并且要担当不同程度的社会责任。他们的诚信状况将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既影响个人、家庭的利益,又影响集体、国家的利益。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德育,把他们培养成具有恪守诚信原则、自觉维护信誉、讲信用、守诺言的良好品格的人。
然而,现在高职院校中诚信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有悖诚信的现象,如有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有的在校外实习不认真,对工作不负责任;有的消费奢侈浪费,还助学贷款拖拖拉拉;有的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写假简历等,这些缺乏诚信现象已制约了大学生的顺利发展,也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强化诚信教育,在校期间给他们打下良好的诚信根基,确立“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观念,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首先,教师要守土有责,为人师表,以身立教。要将诚实守信教育渗透到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教学中,同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评价取向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和教育学生。其次,学校要创新诚信教育方式,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加大个人失信成本。要力倡“珍惜信誉如同珍惜生命”这样的理念,引起学生对诚信度的关注,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加强对“诚实守信”者的奖励、褒扬和对“失信”者的惩罚与贬斥,以此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将“要我诚信”积极转变为“我要诚信”。三要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良好校园诚信氛围和环境。积极开展诚信建设的多种实践活动。要利用党团组织活动、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等渠道,广泛开展诚信教育。要通过教育、引导、管理、规范的诚信教育培养模式,及时制止学生中发生的不诚实、没信誉、不道德的行为。
“信者,行之基。”诚信,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会的一项基本前提。在校期间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构筑起诚信失范的防线,不仅可以使之受益终身,更是我们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考试作弊是人的好胜心理在特定的考试场所,缺乏自我控制所表现出的剽窃他人学习成果的一种自私行为。“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无论是国家级的考试还是学校的各种课程考试,都存在作弊现象。这种现象司空见惯,其结果冠冕堂皇地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考试作弊,不利于学校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不利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不利于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学校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不利于社会的诚信建设。深究其因,固然有社会影响的因素,如,党内腐败、官员失职、以假乱真的各种不诚信现象,甚至违法行为屡尽不止。社会诚信缺失行为已经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人们似乎正在遭受一场全面的诚信危机。复杂的社会因素,我们姑且不作过多地讨论。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所谓不到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诚信的认识不到位。诚信是人生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积累性、增值性、易碎性的特点,需要精心呵护、逐渐积累。在社会生活中,哪怕只有一次失信,也会把长期的积累挥霍一空。诚信作为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神圣职责。但是,现在高校实行不坐班制度,教师没有教学硬任务,学生也没有升学压力。使得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其他的学生事情不再过问。还有的上课时不注重诚信,在有效时间,不注重教学效果,评价学生不够公正。还有的为晋升职称、进行学术造假,直接给学生造成不诚信的误导。还有的袒护学生,发现学生的求职履历惨假,不纠正,认为现在就业不容易,就迁就学生的夸大不实之处,给学生以失信的不良认同。另外有些部门管理、监督的不力也给学生提供了不诚信之机。
二是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诚信教育强调的不到位。学校在师生中积极开展诚信建设的多种文化实践活动,营造诚信环境,强化师生的诚信素质,以诚信获取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开展活动没有钱是很难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于是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吹”之时,打起了“改革开放”旗,效仿市场经济“招商引资”、“借鸡下蛋”、“筑巢引凤”的做法。出现了有商业文化、粗俗文化、市井文化等纷纷涌进校园的“倒灌”现象;有请婚纱摄影公司来校策划联欢晚会、有请专业演艺公司来校助演、有请电信公司来校帮助接待新生的“寻租”现象;甚至还有少数邪教、传销组织无孔不入的文化“失控”现象。所以这些名曰“校园文化产业化”的活动,严重存在着“东施效颦”,给学生不诚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在具体考试期间,诚信教育落实的不到位。在学校组织学业考试期间,是落实诚信教育的最佳契机,也是检验师生诚信度的关键时期。然而,从目前职业学校出现考试松弛现象看,诚信教育在这个关键时期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如,有的考试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监考管理中存在着漏洞。少数监考教师有暗示学生与监考巡视人员打时间差之嫌,致使巡考人员发现不了作弊。又如,有人对监考认识不够,监考不认真。认为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又不是升学,没有必要看那么严。于是在监考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学生作弊提供了可乘之机。再如,少数教师偏爱学生,片面理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善意追求考试通过率,还有为不及格学生说情之嫌。出于对学生的“教育和挽救”,学校还为那些学业不合格的学生在毕业离校前举行最后一次“补考”,名曰,“给学生最后一次机会”。这实质上就是诚信教育的前功尽弃。
要把诚信落在实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人,无论什么社会,都不在于嘴上说得如何动听,而在于实际行动。有考试,而没有诚信考试,是错误的。学校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体现诚信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突出诚信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强调诚信教育。只有把诚信与一个人的立身处世、荣辱成败紧紧地联系起来认识诚信的价值,才能把诚信的道德品质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
(一)强化诚信教育,提高实践诚信考试的主动性。诚信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块重要基石。缺失诚信的人,让人嗤之以鼻,终将被社会淘汰。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作弊是学习的陷阱,既毁掉人的尊严,又将思考打入冷宫。每位大学生都应当明白它的危害性和可耻性。考试其实是测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必要过程,通过测验,知道不足,可以使自己在学识上更求进步。学生应当对学校诚信、对老师诚信、对家长诚信,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诚信。社会上确实有许多不诚信的现象,但是作为未来社会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们,应当具有社会责任心,诚信从我做起,做诚实的人。做到考试不想作弊,也不愿作弊,更不敢作弊。此外,教师要在弘扬学生个性,维护学生权利的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关心学生与遵守考试制度和遵守诚信规范的关系,加强师德修养。师生共同为营造风正气顺的校园考试环境,做出应有的努力。
(二)规范考试制度,维护诚信考试的严肃性。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效果如何,都要由学期考试、学年考试以及毕业考试来测定。考试是学习活动中一项重要环节,学生理应充分准备,乐意地接受考试。通过严格考试,既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又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自古至今,所有的考试活动都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是促学、劝学,激励学生成长的“利器”,学校必须用好这把“利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和矩表面上看来是约束,但是有了规矩,划方就方,划圆就圆。一切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可循。这个规矩就是纪律,就是制度。学校要从生源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制约机制,如“考场规定、教师监考规定、学校巡考规定、阅卷评分规定以及考试作弊处罚规定”等。通过这样的机制,使“诚实守信”的人受到鼓励;不诚实、不守信者受到惩罚,从而维护考试的严肃性。
(三)因材施考,调动学生诚信考试的积极性。《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一版)把“考试”一词释义为:考查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方式,有口试、笔试、现场作业等方式。职业院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也恰恰在于学校没有认真理解“考试”,未能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生源状况,因材施考。而是默守陈规,实行闭卷考试,学生不乐意。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原四川大学蒙文通教授对待学生考试的办法,可算是因材施考的典范。“他不是出题在教室闭卷考学生,而是带学生到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由学生出题口试考老师。他依据学生提的问题水平,当场评判其得分。得分高者,就有幸留下陪他喝茶,然后对你提的问题详加评论;问的不好,当场请你走人。学生是又紧张又感兴趣。”这虽然发生在过去的高校里,教授的成功今天也绝对不能复制,但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做法,值得学习研究和创新发展。职业院校要从生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课程性质和要求,选择口试、笔试、现场作业等模式,如思想政治课采取口试、开卷、小论文答辩或建立“成长档案袋”、“表现性评价”等方式来评价学生;技能课到工厂、车间或实习基地进行操作等。因材施考,将会使学生享受上课、享受学习、享受考试,体验成功。
[1]汪国梁.政府诚信: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石[N].安徽日报,2011-7-15.
[2]罗国杰.论诚实守信[N].中国教育报,2003-11-5.
[3]涂子沛.信上帝,也信数据[N].羊城晚报。2011-8-15.
[4]史力.企业诚信,铸牢皖企“生命线”[N].安徽日报,2011-7-14.
[5]李萍.大学生诚信的培育[N].中国教育报,2003-12-8.
[6]侯一磊.“道德”之碎思札记[J].秘书工作,2011,(4).
[7]刘勇.当前高校德育实践中几个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11).
[8]程万喜.高校考试边缘化探源[J].教育与职业,2008,(14).
[9]钱理群.用最自由的方式享受学习[J].读者,2011,(17).
[10]周孝正.扩大政治参与,建设诚信社会[N].扬子晚报,201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