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与推进,作为期刊种类中重要一类的教育期刊与其他出版形态一样,迫切需要经历以数字化为重要推动力的深刻变革,出版数字化已是不二选择。但是,到目前为止,从总体看,教育类期刊作为不多,真正走向数字化出版并已经孕育出成功盈利模式的还是空白。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教育“保守性”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教育期刊还没有真正走向“读者时代”的生动写照。现代期刊,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商品,而教育期刊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商品的属性意味着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读者)为导向。研究当下教育期刊的服务对象即广大教师,有理由发现,他们正越来越成为 “数字化用户”。基于这样的视角,有理由相信,教育期刊出版数字化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需的,由此,教育期刊也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迎接和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潮流中,可以发现,教育行业是相对较为主动和积极的。多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有关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政策和举措不断,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在学校的比例相对较高。发达地区很多年前就开始从行政层面推动教育资源库的普及和利用,网络和数据库的运用实际上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相对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实际上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数字化用户”。从教师的年龄结构分析也可以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走向教师岗位逐步取代年老教师成为学校的生力军,这类人群较多较早接触和熟悉各类数字化软硬件,本身也较乐于接受新事物,在数字化运用中,他们更多需要的是更加方便、更为快捷、利用率更高的交流互动数字化平台。教育期刊在服务教师的过程中,既要迎合他们的这种需求,也需要通过生成新的数字化形态不断培育和提升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此外,随着国家推出的新的教师任职资格和教师在职培训制度,教师对在线教育、网上培训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这也为教育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从教育行业内部分析就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条件为教育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提供了技术的保证,教师群体作为“数字化用户”角色的不断强化和对数字化的渴求也成为教育期刊出版数字化的实然和应然选择。
在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对新闻出版单位的数字化问题做了一定的表述,提出新闻出版企业应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发展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为主要特征,以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推动数字内容加工存储、传输、阅读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发展电子阅读及有声阅读,改造提升传统新闻出版产业”。这实际上也为教育期刊的出版数字化指明了方向。教育类期刊的数字化创新应当迎合并促进教师作为“数字化用户”角色的不断强化,以质量为基线,以技术为依托,创设以期刊为凝聚核心的数字平台。数字平台将突破线下的局限,以论坛、博客、网络会议等形式进行作者、编者、读者的互动,同时也促使期刊资源的自主生成,让智慧来源于民间,惠泽于民间,编者在其中只起到把关、筛选、编辑的作用,不再以独立意志去策划、组织、选择内容。
教育类期刊出版数字化从技术层面分析,总体上需要解决的是期刊网络化、网络互动化、移动终端应用三个方面的问题,构建两大系统:一是数字化出版,通过数字化的采编系统,实现网络投稿、在线编辑、在线专家审稿、在线稿费支付、网络发行,使整个出版流程都在互联网上完成,组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各个环节均通过网络进行,读者的阅读也在网上完成。同时实现作者、读者和编辑之间的互动,在网上进行读者市场调查与分析、发行、期刊在线征订、送货等服务和信息反馈等。当然,作为出版数字化的最重要环节是期刊的数字化,但绝并不单纯指传统观念里的纸质期刊的电子翻版或在线出版,而是围绕教育期刊进行的一系列数字化的资源开发。二是建立功能强大的个性化自有网站即数据库的开发。当然,这类网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静止”或“平面”的资料归类,而应该是一种更广意义上的教育资源技术化的表达,其追求的目标应该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和行为的简单数据化,更应该是一种互动化和共享化的形态并实现接驳移动终端应用。
期刊数字化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出版的一些重要原则,其核心是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出版业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改变不了它是一种内容产业的本质。内容始终是学术期刊的核心要素,无论是纸质的期刊还是电子期刊,更不用说资源库。数字出版提供服务的渠道和发行渠道,而读者需要的则是内容。单有好的渠道和方式终将逐步失去受众的青睐,传统期刊的出版单位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把现有的内容优势与信息化条件的传播优势进行链接,在期刊数字化出版进程中,将多元化的传播手段融入数字化出版进程。二是“服务创新”源动力。期刊出版是一种文化服务产业,基于读者的视角,提升服务的内涵,不断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不仅是教育期刊应有所担当的责任,更是一种推动期刊变革创新的动力。正确把握住这种动力,一方面要处理好期刊的纸质媒介形态和“后台”的网络数字化平台的关系;另一方面,要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需求,处理好教师的自发运用和教育期刊作为专业引领角色的现场指导作用,在求变、求新上下工夫,将平面资源、活动资源,个人资源、群体和行业资源有效链接起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一方面,实现数字化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最为“数字化用户”的群体为教育期刊出版的数字化提供无限的可能和动力。只要紧紧抓住读者导向和导向读者这两面大旗,教育类期刊一定能将传统出版和现代出版方式加以融合,发挥出各自优势,从而促进教育类期刊出版数字化的健康发展。
[1]张俊平,陈光明.浅谈教育类期刊数字化出版的“云”优势[J].编辑学刊,2013(1).
[2]黄小坚.构建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齐头并进的经营模式——教育期刊社实施数字化出版构想[J].出版广角,2011(5).
[3]杜玲.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