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佩茹
新闻综述:
自2013年1月中旬以来,全国多地雾霾天气使得PM2.5数据居高不下,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1月12日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水平,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2012年1月13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状态。华东部分城市PM2.5也一度超过了200,即中度污染程度。环境污染问题,已强化了PM2.5防治的预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1月24日在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表示,PM2.5防治要提升到国家层面,2013年要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包括PM2.5在内的6项指标监测。现在已进入“3P”时代:即关注GDP、CPI、PM2.5三项数据,群众把环境改善看得和物价一样重要,控制PM2.5要打“持久战”。
评论员观点:
经济发展的压力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之间的矛盾会长期困扰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空气质量大范围达到“严重污染”的事实说明我国在处理这一矛盾的时候还太偏向GDP而过于轻视PM2.5,说明过去我国应对生态环境问题还缺 “官念”,少措施,欠力度,社会上公众生活消费、行为习惯也与“美丽中国”的要求还有距离。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官念”要跟上,政府措施要得力,生态文明的理念也要融入到每一个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方针。全国环保工作会议更是强调 “PM2.5防治提升到国家层面进行约束性控制”。环保部部长周贤生所说的“3P”时代到来了,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公众都得跟上这一时代的要求。
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着民生幸福,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了 《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其中指出,PM2.5污染对公众健康有致命危害。任何发展最终都是以人类的发展为目的的,不能增进人民幸福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要科学拿捏和平衡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有绿色GDP观念,宁可发展慢一点,也不能任由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不能形成环境损失大于物质利益的发展模式。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损失的代价相当巨大,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存在陷入世界银行所说“无未来发展”的危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PM2.5数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空气质量的现状,公众不断要求空气质量的知情权。过去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出于经济发展的压力和政绩考量,对监测数据的公开程度不够。在信息时代,老式的官僚作风和过时的环境政策已经落伍。环保部门主动公开监测数据,让社会各方面充分了解到空气质量问题的严重性,指导老百姓根据空气质量安排外出时间。
当然,公布相关信息,仅是政府履责的要求之一。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监督相关排污单位减少污染排放,从源头治理PM2.5。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复杂的,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煤炭污染、工业喷涂、城市扬尘污染、垃圾和农村秸秆焚烧等因素都是污染源。因此经济发展要走绿色化的道路,要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而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也要尽力选择低碳化的生活方式,以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尽快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