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专业英语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2013-08-15 00:55:20
船舶职业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工学船舶

郭 欣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2006年,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企合作”是办学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院作为船舶类高职学院,在船舶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中,尝试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这对构建和完善高职专业英语实践性课程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1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介绍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如:澳大利亚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日本的“产学合作”等等,都是当今世界上较流行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我国,工学结合职业培养模式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至今已形成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主要形式有: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校企融合等。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培养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 船舶专业英语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院乃至全国高职学院中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教学效果不佳。

以我院为例,以前的船舶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没有顶岗实习环节,只是在学完一年半的基础英语课程后开设半年或一年的专业英语理论课程,也没有根据船舶各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分析,确定教学流程,以岗位特征来设计专业课程。在实践课程开发上缺少设计,如课程的内容安排、校企合作开发比例、实训和实习学时比例等,脱离职业岗位需求,缺乏足够深入的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教学研究。船舶专业英语顶岗实习环节缺失,使学生只掌握了部分的专业英语知识,却没有机会运用于实践。

另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船舶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船舶专业英语实训基地建设障碍重重。能够给我院船舶专业英语教学提供实训机会的船舶企业不多,而且也没有太多途径提供相应船舶英语实训环境,即使学生走进企业,也没有机会将专业英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也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实训设备场地不够等问题,大大限制了专业英语实践性教学的开展。

3 船舶专业英语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制定工学结合的专业英语实践教学计划

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工学结合船舶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就应把各个教学单元分解为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现场教学等环节,由校内老师和涉外船舶企业专家共同讲授,加强船舶英语校本教材以及实训教材的编写,同时注重船舶专业英语的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加强和完善工学结合船舶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学习船舶专业英语理论课程的同时,就应该辅之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要设有企业顶岗实习环节,设立实践学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要与学分挂钩。如实习期满15天,且考核合格可获得1个实践学分,实践学分的获得将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

3.2 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

我院尝试打破传统教材的选编模式,改由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共同撰写教材。教材编写不但充分利用了船舶企业的资源,而且通过多媒体资源库及网络途径获取充足的教学资料,注意难度适中、循序渐进,切实贴合课程培养方向。既注重船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锻炼,又兼顾语言的掌握。

以往我院教授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随意性很大,一般由各系自主安排,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整合学院英语教师资源,做好教材使用的统一规划,同时对基础部的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培训,负责讲解船舶专业英语的基础课程,尽可能地解决好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过渡与衔接问题。鼓励英语教师利用暑假参加企业挂职锻炼活动,到实践中学习船舶理论,撰写挂职锻炼心得。我院目前已有部分教授专业英语的教师在暑期深入船舶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了解船舶企业,学习船舶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3.3 采用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出发,构建具有一定特色的SECP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船舶 (ship)为背景、以英语 (English)为平台,以能力 (competence)为主线,以技能实践(practice)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项目式情景教学来设计学习场景和学习任务,整合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而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则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倡“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理念,在各种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可以尝试建立校内船舶专业英语证书培训基地,做好船舶岗位能力培养的培训工作。目前我院已经有针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而设置的培训中心,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并开展授课。今后还要尝试专业英语的岗前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能力保障。除此之外,还应与船舶企业合作达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让学生到船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际工作了解船舶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也可以利用地方经济优势组织学生参加诸如“国际船舶商贸洽谈会”等需要英语沟通服务的项目与会议,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4 加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英语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应由学院进行硬件投资,建立专业英语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的设置与管理要配合专业英语教学内容,配置船舶模型和大量英文船舶资料图片,模拟船舶企业岗位环境,提供学生英文会话实践情境,学生可以在实训教室中用英语介绍船舶类型、船舶结构及重要的船舶设备,练习船舶专业英语词汇,并模拟船舶商务谈判情境或船舶企业生活情境进行英语对话。其次应与船舶企业做好沟通合作,校企合作构建企业实训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分配实践教学课时,给学生提供船舶英文资料翻译及与国际船舶企业人员交流的机会。

船舶专业英语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加强对实践教学改革内涵的正确理解。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的准确设置,使得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由此带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专业特色的体现。因此,这项改革的研究还会继续深入下去。

[1]蒋文.以工学结合模式推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1(27):37-38.

[2]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48-49.

[3]林小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28-30.

[4]仲小英.基于工学结合的“数字电路分析”课程开发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74-75.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工学船舶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盐工学人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船舶(2021年4期)2021-09-07 17:32:22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船舶!请加速
盐工学人
——沈 妉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盐工学人
——李 琦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33:09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