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负面信息披露策略的研究

2013-08-15 00:43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李梅芳
财政监督 2013年29期
关键词:理性化负面报告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李梅芳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负面信息披露策略的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李梅芳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绝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更多地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等正面信息,而对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等负面信息的披露不足。自愿披露的企业也往往采用一些策略来避免客观公正地传递负面信息,在研究大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六种常用策略,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改善报告信息的平衡性。

社会责任报告 负面信息披露策略

国家认监委于2012年6月21日发布 《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要求认证机构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公开发布制度,从2014年起,要求所有认证机构每年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是研究中发现,大部分企业都不遗余力地披露其正面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比如员工福利和慈善事业,却很少有企业愿意披露自己的负面信息,比如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的数据、商业道德的案件等。企业更多地把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看成是一次自我宣传,而不是客观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的机会,这就会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客观披露效力大打折扣,造成报告信息的不平衡性和报告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

一、企业负面信息披露情况

学术研究中,有关社会责任报告负面信息披露的研究甚少。在中国知网中输入“社会责任”和“负面信息”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只有一篇关于农业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信息披露问题的实证研究。这可能与我国企业缺乏战略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研究起步较晚有关。

实务工作中,通过比较发现,不同行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负面事件的披露存在较大不同。在公众认知中,化工行业更容易出现负面事件 (如泄漏、事故、环境损害),负面事件发生时也更容易被追踪报道,因此相关企业一直不断受到公众和媒体的舆论监督(尤其是有关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披露负面事件的行为更加主动,而金融服务企业披露的负面事件就相对较少。

绝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更多地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等正面信息,而对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等负面信息的披露不足。甚至一些社会关注的重大负面信息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但在报告中却忽视披露。此外,对重大负面事件的影响,将采取的改进措施和已经取得的成效等也披露不足。例如,在2012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针对部分酒用食用酒精勾兑事件,在其发布的201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并未做出任何相关说明。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在其发布的年报中,用两段内容描述了公司的应对措施,如“公司生产经营中每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改,对有可能导致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感染、迁移的工具、包装材料、设备、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换,以彻底消除污染源头。整改工作已于2012年11月底全部完成。”相较之下,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牛奶酸败事件,在其36页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用了整整两页来披露食品安全事件,公司的态度和回应,及在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面、质量过程控制方面,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冷链管理方面和产品召回机制方面实行的措施。同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光明乳业在披露自身社会责任正面信息的时候,更加客观公正地披露负面的信息,对重大负面信息进行深入剖析,明确发生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二、企业负面信息披露策略

在GRI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要求企业自愿披露负面信息。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负面信息披露的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种策略。

(一)边缘化策略。边缘化策略,即企业通过采取不相关或不重要导向的叙述手段来淡化负面事件的消极影响。在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通常使用判断性短语和形容词,例如“无重大的”、“影响甚微”、“轻微”和“忽略不计”等。 例如“中国远洋立项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项目,对 2008—2009年因BDI指数暴跌产生的亏损实施风险管理应急处置,采取风险规避的策略,清理 FFA业务并逐步交割在2011年退出,该项业务整个生命周期基本盈亏平衡,略有不足但并未对企业后期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中国远洋2012,p.61)“在2011年,无重大的数据保护违规情况被检测到,无论是在德国本土,还是集团所在地的其他各国。”(戴姆勒·克莱斯勒2012,p.49)边缘化策略的显著特征是企业对负面事件的陈述语言以及对事件影响的自我评估。企业避免客观清晰地描述负面事件,而是通过主动评价事件的消极方面以使其影响不重大,防范第三方进行评估。尽管消极方面被淡化,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并没有否认事件本身,只是干扰了报表使用者对信息的判断标准。自我评估行为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发生的,并没有相应的统一标准来规范,对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和判断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抽象化策略。抽象化策略,其特征在于使某件事件的负面影响具有行业普遍性以此来淡化事件对特定企业造成的不良印象,在报告中通常会涉及到 “本行业”、“许多公司”等模糊词汇。例如“2012年宏观经济下滑、市场发展不均衡的形势依然没有改变。这使得包括中远在内的航运及相关企业的经营业绩波动、发展不平衡。”(中国远洋2012,p.18)“2012年在运价低迷和油价上升的双重夹击下,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中国14家航运上市公司2012年全部亏损,2012年的航运业综合整体亏损过百亿大关。国际、国内许多船公司倒闭和破产,航运业的整体身陷寒冬。”(中国远洋2012,p.25)“汽车制造行业消耗大量的材料,我们只是这个行业的一员。”(戴姆勒·克莱斯勒2012,p.83)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暗示某一问题并非单一公司独自存在,而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甚至将此作为事件不合理的理性化解释,将公众的视野从单一公司转向整个行业,稀释了事件对单一公司的消极影响。

(三)事实化策略。与边缘化策略相对,事实化策略简洁明了地指出了负面事件的存在,不附带任何自我评估或者解释。例如“2012年,该公司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脱硫综合效率达到76%,二氧化硫减排近3000吨。”(中石油2012,p.25) “产品溢漏数量达0.30%每吨出货。”“我们的合规热线登记了29份报告。其中27份报告通过电子邮件收到(14份匿名),两份通过电话(1份匿名)。”企业直接量化负面事件的行为,虽然可以被视为客观公正的披露方式,但是由于多数报告读者并非专业人士,企业没有提供基准(如行业标准和参考),个别特殊企业的行业基准甚至无法获得,读者无法评估数字背后的负面影响,在阅读时可能忽视其重要性。

(四)理性化策略。企业采取理性化策略的逻辑是,由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产量、功能或效用等方面的需求,衍生的负面影响是合理的。Leeuwen(2007)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理性化策略:工具理性化和理论理性化。针对公众质疑的行为,工具理性化强调通过行为本身带来的利益或者效益来维护其合理化。例如:“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是由于2011年预计需求、产量和销量的增加导致。”(卡特彼勒2011,p.50)“云计算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容量,从而导致更多的能量消耗。”

理论理性化强调理论上的“事实本应如此”,即事件的发生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然正常的”,符合客观发展的需要。例如“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拥有多样化的业务组合,拜耳集团承受许多法律风险,尤其是在该地区的产品责任。”(拜耳2011,p.48)“工业发展必不可免地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理论理性化行为引导利益相关者对其负面事件产生合理化感知,但事件本身往往并不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

(五)权威化策略。权威化策略往往引用权威机构的观点来合法化解释其负面行为,权威机构可以是法规本身或学术研究的代表者,可以是自然人(如公司的CEO)或者执法机关、监管机构等。例如:“对冷凝河水的加热会对河流产生不良影响,但是监管当局已出台相关限制措施,公司遵守相关措施,所以对河水的影响甚微。”(莱茵集团2012,p.114)“一些学术研究表明,投机活动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向上和向下),但大多数的同行观点和学术文献表明,供需基本面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主导驱动因素。”

与边缘化策略不同的是,采取权威化策略的企业本身并不判断事件的消极影响与否,而是借助权威机构来辩护其事件合法性,因此更具有可信度。当企业参照的权威机构是同行竞争者或者该行业的领头者时,从公正的角度来看,业界同行及其制定的条例并不是客观的第三方,但是可以作为一条评判事件负面性的参考线索。当引用一个或者多个第三方的正式观点时,企业直接指向事实,而事件的合法性就取决于参考的权威机构的合法性。权威化策略与边缘化策略并不矛盾,甚至可以同时被运用来披露具体的消极方面。例如“监管当局已出台相关限制措施,公司遵守相关措施,所以对河水的影响甚微。”有关监管机构的观点增加了公司对负面事件“边缘化”评价的权威性性。

(六)补救化策略。补救化策略,即企业试图或已经采取措施来解决负面事件、消除事件的负面影响或者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例如有些重大事件影响较为广泛,企业已无法采取其他策略来降低损失,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公布补救措施能够挽回一定的公众印象,使企业损失最小化。根据企业发布的补救措施是否具体分为两种补救化策略:模糊补救化策略和明确补救化策略。模糊补救化策略只是含糊其辞地进行概括描述,往往并无实质性效果。例如:“深刻吸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教训,认真落实国务院、铁道部一系列指示精神,全力抓好高铁安全大检查工作,坚持把确保产品质量和行车安全摆在最根本、最核心的位置,牢固树立产品质量第一的意识,致力为我国铁路和城规交通提供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装备产品。”(中国南车2011,p.4)中国南车在报告中并没有自检应该负有的责任,也没有披露对未来整改计划。

明确补救化策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的行动方案,及时的处理状况和预期的行为后果。例如“2012年以来,中国远洋共开展监督检查及效能监察 68项,检查单位 267家/次,查出各类问题 244个,提出整改建议 266条,促进完善制度 78项,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 5,608.3万元。”(中国远洋2012,p.199)“废气处理设施投入780万元,处理能力达到86400立方米/小时。2012年又投入400万元,增加生物除臭单元。减少恶臭气体排放:9619万标/月,除去效率:88%。处理后气体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天津顶益食品2012,p.6)

三、结语

在上述六种策略中,一些策略并未从客观公正的视角来披露公司的负面信息,公司也并未采取实质行动来消除负面影响,因此这些策略也只能从短期维护公司形象。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补救化策略表明公司针对负面事件采取了具体行动或预防措施,这一行为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信号是公司积极披露负面事件并认真处理,而不是消极回避。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应该勇敢地面对社会舆论,积极与公众沟通,改进不足。对负面事件进行系统回应,列出跨年度比较负面的数据,分析造成负面信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机制,方便利益相关者监督,同时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实现报表平衡性的持续改善。■

1.上交所.2008.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N].证券时报,9。

2.深交所.2006.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N].证券时报,8。

3.殷格非.201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元年[J].WTO经济导刊,7。

4.Philippe,D.,&Durand,R.2011.The impact of norm-conforming behaviors on firm reput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9.

(本栏目责任编辑:郑洁)

猜你喜欢
理性化负面报告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结社革命”背后的幽灵:非营利部门的理性化及其成因
报告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论人事管理程序化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