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庆皓
(吉林化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部,吉林 吉林 13202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它承担着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命,同时是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重要途径。在21世纪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进一步改革的任务,认识和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是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本质。价值产生于人与外物的关系,是主客体在发生关系时,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价值来源于客体,形成于主体,是客观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的内在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在满足社会、团体和个人需要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意义关系。这个概念同样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在教育对象接收教育过程中,需要被主体满足的一种关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被满足的程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也可以叫做个人价值,是与群体价值或社会价值相区别的价值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满足单个的主导教育者或者单个主体受教育者各方面需要的关系。从个人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的本质,就是其功能和属性与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需要之间,建立起来的满足与被满足的意义关系。[1]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形态一般表现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具体还可以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管理价值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类个体上所体现的价值形态,有理想价值也有现实价值;有正面价值也有负面价值;有直接价值也有间接价值;有绝对价值也有相对价值。[2]
由于价值是某个主体对某个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程度的一种判断,所以价值的有无和大小的结论是见仁见智的。人们在对某种事物进行价值认知的过程中,常常受到个人喜恶和资源稀缺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离不开教育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主观判断,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其价值实现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内隐的、模糊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会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也不会立竿见影地对个体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从群体的、长远的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要认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阻碍其价值实现的因素,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正确的认知。只有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教育主体才会全身心投入这项伟大的教育事业,受教育主体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参与教育活动,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所以它的价值实现往往是内隐的、间接的、长期的。这些特征在社会极速发展变化的今天,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知的障碍。即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随着市场经济改革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得耐心、到位、细致、深入,才能润物细无声;同时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该工作的重大意义;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艺术的改革,将其个体价值与有效的实现形式相匹配。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个体这个单位上得到了显现或者获得了量化的结果。这既是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终结,也是新的教育活动的开始。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是复杂的、综合的、隐性的、难于量化的,这就容易在价值导向上失去正确的方向。在现实中存在一些只看眼前结果、显性结果和经济结果的错误倾向。不容忽视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其价值系统是复杂多样的,有时一个个体是否存在某种需要,本身都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也就是说,教育客体的需要必须有适当的引导,教育工作者要承认个体需要的层次性和差异性,立足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促进个体需要的丰富和发展,帮助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同个体需要之间的必然联系。[3]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探索,使综合的、互相渗透型的价值评价体系得以建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就在于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层出不穷,与此相对的是教育手段和内容的落后,不讲究教育艺术、不结合实际问题的弊端普遍存在。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体的价值存在是教育工作的内在本质决定的,所以教育工作不起作用,不深入人心,是因为没能通过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满足个体的需要,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教育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三贴近”的原则,跟上时代脚步,真正贴近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做教育对象的知心人,掌握丰富的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成效的体现,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育者将教育行为外化,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内容,然后将其形成为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导向,最后反馈教育结果,帮助教育者调整教育策略。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是主体的内化,而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外化的阶段。教育对象是否能够积极配合教育者的工作,按照要求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将外化的标准内化为结果,并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如果个体缺乏主动性,学完后把东西都还给老师,考试答一套做起事情又是另一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价值就无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功能和协调功能,[4]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润滑剂,将其注入受教育个体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当他们遇到实际困难时,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可以帮助其正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当他们遇到挫折时,思想道德品质的积累可以帮助他们勇于面对挑战,自信自强;当他们遇到人际关系困境时,友爱互助诚信的原则可以帮助他们协调人际关系;当他们对人生感到迷茫时,建立起来的理想信念可以帮助他们坚定立场,克服困难。教育者要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引导教育成果内化,同时进一步推进实践教育手段的改革,帮助教育个体学以致用。
[1][2]王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43.
[3]吕丹.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有效实现[J].金陵瞭望(教育版),2011,(2).
[4]李荣健.浅析个体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J].管理学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