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强国反思:文化推广现状

2013-08-15 00:45:02田学军史爱民
关键词:黄老思想文化

田学军, 史爱民

(1.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幼儿园,山东济南250014)

一、引言

文化是社会群体的一种属性,是非物质遗产,映射着民族或者国家的软实力。文化关乎“安身立命”,文化关乎“安邦定国”。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但是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以文化作为魂魄的精神文明的比翼齐飞。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文化大国①。中华民族若要全面复兴并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话语权,就必须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大国。这无疑包括文化推广——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国强基础、厚底蕴的发展策略所需,是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认为,“文化是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第四大支柱。”[3]“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战略选择。

中国是举世瞩目的重要大国,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旗帜作用。我们应该而且有义务、有能力承担起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昌盛努力求索的责任,并不断贡献出力量。作为国民,我们应该尽早把民族的文化精品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研究分析、验证运用、宣传推广,使中国文化经典尤其是哲理性思想走出国门,为人类文明的繁荣、精神福祉的充盈以及世界性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文化推广既传播弘扬了中国文化,又为世界文明的更加辉煌做出了贡献,何乐不为呢?

二、中国文化推广现状

CNKI是我国重要的学术资源平台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和专家学者们的心声。如下一组资料是笔者近期在这一平台上寻获到的关于文化推广的信息:(1)输入关键词“文化传播”,共有记录7 876条。前20条依原样搬移过来,因为排在前面的相对具有代表性:传承大和谐缔造新辉煌;中非兄弟情相连 祝福中华万民安;40亿资金打造“昆明论坛”;关注新人成长 热评签约现象;不应被误读的文化传播;孔子学院与文化传播;落落被索赔案生波折 世纪文景新增请求重开诉;广告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举办;珠海大学生出现新锐创业先锋;用“影响力”推介中国优秀摄影师;公款旅游演变成腐败走穴;《人民文学》设奖推举文学新人;福建点金公司没有证券咨询资格;文化家园 绿欲成荫;建筑摄影:建筑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巴基斯坦总统清华畅谈巴中合作;张裕以工业旅游助力葡萄酒文化传播;自主创新领跑业界文化为魂铸造品牌;品读湘西感受文化;山东省召开优秀网站表彰大会。(2)输入关键词“文化推广”,共有记录386条。前20条依原样搬移过来,因为排在前面的相对具有代表性:三星借WCG搭建数码文化推广平台;兰市趋于成熟文化推广积极;关于企业文化推广的关键问题;本市成立首批汉文化推广基地;首批民间文化推广志愿者上岗;品牌文化的延伸;“庆阳民俗课堂”进首都;保护民间文化,我们在行动;侍酒师:葡萄酒文化推广者;中航技召开2007年企业文化推广与传播会议;香港委员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建言;树起金饰文化推广大旗;让古老的民俗艺术永远璀璨;10万大学生走进中国美术馆;2005盘点影响力:车市制胜法宝;地矿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促进特色经济发展;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淮北支公司(财险)注重文化推广;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双成”文化推广和品牌建设;寿保工作抓好企业文化推广,抓实精神文明建设。(3)输入关键词“中国文化传播”,共有记录10条。学术活动全球化: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国际学术会议在校召开;中译外调查与分析——提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权力话语理论视角看《红楼梦》译本对宗教文化的处理;中国文化传播的几点思考;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英美集合式网络词典的跨文化交际信息述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他乡的名分,故乡的误读——浅谈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留学生文化选修课:太极拳课程与书法课程设计;从模因论视角探讨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4)输入关键词“中国文化推广”,记录条数为0。(5)跨库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输入关键词“中国文化传播”,共有记录11条:中译外调查与分析——提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权力话语理论视角看《红楼梦》译本对宗教文化的处理;中国文化传播的几点思考;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英美集合式网络词典的跨文化交际信息述评;中国文化传播系统观下的主体与讯息;他乡的名分,故乡的误读——浅谈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留学生文化选修课:太极拳课程与书法课程设计;从模因论视角探讨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异化与中国文化的传播。(6)跨库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输入关键词“中国文化推广”,记录条数为0。(7)输入关键词(相关国家+文化传播),记录均为0条,例如美国文化传播、英国文化传播、德国文化传播、苏联文化传播、俄罗斯文化传播、法国文化传播、日本文化传播、韩国文化传播。(8)输入关键词(相关国家+文化推广),法国1条,其他国家均为0条,例如美国文化推广、英国文化推广、德国文化推广、苏联文化推广、俄罗斯文化推广、法国文化推广、日本文化推广、韩国文化推广。

透过这些资料和信息可以看出:第一,我国自身文化推广的研究,包括政策、策略、过程、效能几乎是一个空白。第二,我们对于世界上重要的、发达的国家的文化推广的介绍、学习和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第三,“中国文化推广”关键词显示中国文化推广的学术研究是0;“文化传播”②、“文化推广”关键词显示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新闻报道性质的;“中国文化传播”关键词显示中国文化传播的学术研究极其有限。如此看来,即使把文化传播计入中国文化推广中,深层次的、系统化的、理论性的研究也几乎是一个空白。

与第三点紧密相连的,我们颇感兴趣的一个沉重话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品与世界性问题的互动研究是怎样的呢?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精品不胜枚举,推广哲理性的、融入他人血液魂魄的、对世界性(重大)理论问题解决有助益的经典哲理思想,无疑是文化推广的核心所在和终极目标。

思维方式是民族特征的重要内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不同民族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4];经济的全球化诱发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使得在多元文化框架内构建和谐多元文化/世界成了当下亟需研究的课题。能不能在多元文化框架内构建和谐多元文化/世界?在多元文化框架内构建和谐多元文化/世界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什么?怎样在多元文化框架内构建和谐多元文化/世界?多元文化框架内的和谐多元文化/世界又给世人和社会带来了什么?笔者认为,中国经典哲理思想如黄老思想中的“清净无为”、“和谐观念”等能够为这一战略意义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世界上的文化千姿百态,尽管有强弱之分,却没有优劣和贵贱之别。它们都是现实、鲜活的文化形态。文化无论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都是人类社会共享的财富。但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例如在职场、谈判、教育、外事等领域,必然激起绚丽的浪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认为:“文化是当代围绕认同、社会凝聚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的各种争论的核心。”③多样性的文化必然有冲突,这种冲突或停留在文化层面,或扩张至经济活动,甚或延伸至政治领域。因此,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完全可以用黄老“清静无为”“和谐观念”的思想作为指导:要“无为”、“和谐”,不要“有为”、“不和谐”;换言之,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仅珍惜本民族文化,而且善待其他民族文化,不要“惟我独尊”,对其他民族文化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甚至是排挤打压,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实现文化上的“和而不同”,最终达到和谐共处、多样并存,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然而,当笔者进入到CNKI平台和其他搜索引擎,试图寻获国人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视角、现状和亟需努力方向的时候,非常遗憾,非常失望。如下是笔者查阅到的与“黄老思想”有关联的研究信息(截止时间为2012年2月9日):(1)研究课题:先秦道家诗性精神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第三批)),百年道学精华集成(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年出土黄老思想文献研究(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黄老治道及其实践(第1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很遗憾,笔者没有查到课题原名,但是搜寻到了课题的成果)。(2)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黄老学派的政治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皇帝书〉与简帛〈老子〉思想渊源研究》(河南大学),《黄老之学与汉初文学思想研究》(辽宁大学),《西汉前期黄老学说下的法律思想与法治实践研究》(郑州大学),《战国时代的黄老“法”理论》(华东政法大学),《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西北大学)。(3)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黄老管理哲学思想及其在现代商业管理中之意义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汉儒家礼法思想的融合与演进》(重庆师范大学),《试探〈黄老帛书〉对〈老子〉“道”“德”的改造及其政治思想》(河北师范大学),《黄老政治思想从先秦(田齐)到汉初之演变》(中共中央党校),《论汉代黄老思想与自然审美意识》(四川师范大学),《汉初黄老政治述论》(吉林大学),《论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山东大学),《〈黄帝四经〉阴阳刑德思想述论》(西南政法大学),《黄老思想与汉初的法制建设》(苏州大学),《〈黄帝四经〉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辽宁中医学院)。(4)中国知网(CNKI)论文(部分):《论黄老之学成说于稷下学宫》,《浅析汉初黄老思想》,《西汉两次法律思想转变的原因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与政治和谐探求》,《黄老思想与唐代刺史的施政理念》,《汉初黄老思想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借鉴意义》,《司马迁对黄老思想的接受与发展》,《论魏源政治学说中的“黄老之学”》,《西汉社会黄老思想兴衰的政治经济视角分析》,《老子“无为而治”与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司马迁对黄老思想的接受与发展》,《新道家思想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齐文化与道家源流》,《试论汉初道家思想的宗教化》,《道教与北宋政治》,《黄老治国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黄老思想特征新证》,《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试论〈庄子〉外、杂篇中的黄老思想特征》,《司马迁与黄老思想》,《西汉前期儒家思想述论——黄老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盛衰兴替》。(5)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司马迁对黄老思想的接受与发展;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6)图书(部分):《两宋道教与政治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易知易行〈道德经〉》(中华书局),《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儒教与道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通史简编》(商务印书馆),《国史十六讲(修订版)》(中华书局),《禅与老庄》(浙江人民出版社),《黄老治道及其实践(第1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中山大学出版社)。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国内外还没有学者探讨黄老思想对于构建和谐多元文化/世界的启迪和指导价值。老子作为我国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早在日本文明时代(相当于中国明代嘉靖年间),著名儒者清原宣贤就有一本《老子经抄》。尽管《老子》一书进入西方世界比较晚,大约在16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但其影响非常深远,受到很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推崇,例如伏尔泰、康德、黑格尔、莱布尼茨、罗素、海德格尔、李约瑟等[5]。可是作为国人,我们没有主动地、有意识地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精品例如黄老思想与世界性理论问题的互动研究,这样的空白令人惋惜!

综合上述方面的信息可以断定,我国文化推广的历史演进、学科涵养、国家政策、推广(传播)渠道、内因机制(甚至包括奖励机制)、国别研究、效果分析,别说是与时俱进了,就连文化推广的理论架构都没有形成,文化推广的基础性研究还没有形成气候,文化推广事业还没有真正踏上轨道。我国的文化推广事业应该急起直追,尽早跟上文化强国战略的需求和文化大国的发展步伐。

三、中国文化推广研究和文化推广事业开始起航

令人高兴的是,我国政府和专家学者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文化推广对于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加强了文化推广的研究,加快了文化推广的步伐。国家汉办创办的孔子学院在这方面无疑发挥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根据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总干事许琳《关于2010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总结和2011年计划的汇报》(2010年12月9日),我国已经在9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其中303所孔子学院和265个孔子课堂已经启动运行。当然孔子学院也面临着诸多考验。2009年,许琳针对西方媒体宣称软实力增强的中国正在通过孔子学院等渠道对外进行文化渗透,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孔子学院无意输出中国价值观,因为那种做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不同,孔子学院只想通过语言文化交流,增进中外相互了解和友谊。我们或许可以把许琳的解答作为应付西方国家的一种友善的外交辞令,然而作为语言文化的传播机构,孔子学院到底承载着什么样的使命,体现着怎样的价值,这是孔子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美国,孔子学院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抵制,高校很多人对开办孔子学院感到疑虑。孔子学院一般都座落于大学校园内,他们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对其进行政治干预。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一些顶尖大学都没有接受中国资金开办孔子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卡梅伦赫斯特表示,他不想因为接受了中方资金,在教授中文方面处处听任中国政府的干预。马里兰大学中文教授戴维布兰纳认为,其他国家开设的文化和语言中心都坐落在大学校园外,他希望孔子学院也那样,否则,学术目的似乎将与非学术目的混杂在一起。孔子学院背后浓厚的“官方色彩”和鲜明的“政府行为”,不符合一些国家的受众习惯。孔子学院的“去官方化”和“民间化”是中国在对外传播文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如何多样化、特色化地办学,将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我们还有理由认为,如果只是靠孔子学院单条腿走路,我们的文化推广极有可能会像经济中的暴发户,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强国的问题[6]。

最近亚太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美国支持的多个周边国家对中国不断挑衅。这无疑对孔子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华文化的推广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我们的文化推广必须转变思路、广开渠道、多方努力、注重实效,否则文化推广只会流于形式,不仅对文化强国没有助益,而且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令人欣喜的是,非官方的文化推广研究和文化推广活动日渐活跃。2010年12月,笔者作为牵头人和组织者,举办了天津工业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著名博导,以及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韩国东亚大学、韩国灵山大学、韩国培才大学、韩国忠州大学、蒙古国立教育大学、蒙古大扎撒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欣然拨冗赴会。研讨会着眼于顺应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的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发现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增进校际之间的良好合作和学术交流。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的理论、教法和趋势”,专题有:(一)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出路;(二)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三)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口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四)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五)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六)对外汉语教学暨外国学生汉语言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其他议题。

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在杭州召开,分议题之一是“中国文化在美国的教学与传播”。

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和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办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十届年会暨首届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在上海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汉语国际传播:任务与方法”,旨在为国内外汉语言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宣传和推进汉语国际传播工作。成立了“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分会”;选举产生了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举办了《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年刊》发布仪式。相关议题有:中国语文现代化:历史、现状与未来,汉语国际传播理论建构,汉语国际传播历史、现状和前瞻研究,汉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研究,语言国际传播理论比较研究与借鉴,语言国际传播实践比较研究与借鉴,汉语国际传播内容、手段、途径研究,汉语典籍译介规划及组织实施,汉语国际传播管理与评估研究,国际汉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与师资培训研究,国际汉语教材、教学法、测试研究,海外汉学、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化关系研究,外语(学生语音)语音、词汇、语法与汉语的比较和中介语研究,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软件开发研究。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铸就了我们民族伟岸、厚重的文化脊梁。作为传承民族魂魄的后人,我们有责任把先辈的事业发扬光大,而这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好的事情。令人鼓舞的是,许多国人学者已经认识到了文化推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和探讨,包括中国经典哲理思想系统化、理论化研究等基础工程,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流溪教授在古代哲学方面主要探讨了先秦诸子哲学,特别是《老子》和《易经》(但也关注其后的流变,并注意中西哲学的比较),发现了一个湮没2000年的周易卦序体系,重构了老子书的体验主义叙述框架。其有关老子哲学的著述有:《老子校编》(2009年香港华人出版社出版),该书广泛利用出土文献和传世版本对《老子》的文本作了仔细校订,并考证了老子的身世及阐述了老子独到的体验哲学体系;《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追求的理想——从〈老子〉的角度所作的观察》(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办学术前沿论坛2006年论文);《掌握语言的精神——初大告的实践》(原载于《福建外语》1999年第3、4期(连载)),主要内容之一是评初大告等人翻译的《老子》之得失及《老子》的文本和理解问题。

纵观我国学术推广麾下的中国传统经典哲理思想研究,有两点是必须要改正的,而且非常紧迫:一是缺少深层次的、集群化的研究;二是缺少身心投入、知难而进、原创新知的研究。这是目前我国社会环境和学术研究急功近利所造成的恶果。若不尽快回归社会环境和学术研究的理性常态,将后患无穷。我们任重道远,应该踏实工作、加倍努力才是!如此,我国的文化强国战略才会发挥作用并且收到实效。

相信有了政府机构、专家学者、民间组织以及全体国民的协同不懈努力,我国文化推广学科的研究和文化推广事业一定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文化强国、文化大国的期盼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注释:

①笔者认为,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文化大国。文化强国、文化大国应该涵盖两个层面:一是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二是态势强劲、波及面广。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影响的力度和幅度显然不及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这也促动了文化推广的应运而生和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紧迫感和强效应。

②从本文的标题开始,笔者就舍弃了文化传播,采用了文化推广。这是因为文化推广凸显了文化传播中的自觉意识及其针对性和目的性,是自觉性、科学性、全面性融为一体的文化传播。文化推广是我国目前相对欠缺和亟待加强的。

③《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于2001年11月在巴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指文化多样性—人类的共同遗产,人权—文化多样性的保障等人类生活的多样性。

[1]张殿军.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89-94.

[2]张绍能.文化强国 意义深远[N].楚雄日报,2011-12-27.

[3]谢安良.宁波打造文化强市系列解读之一:向文化强市进军[EB/OL].中国宁波网,2011-12-30.

[4]周建标.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经济学原因[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0-93.

[5]李洞天.图解道教[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周磊.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程中的孔子学院发展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2(4):171-174.

猜你喜欢
黄老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爱吃大闸蟹的黄苗子老先生
艺术品鉴(2021年10期)2021-05-10 13:43:18
我眼里的黄焕章老人
关爱明天(2020年1期)2020-03-14 08:34:32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谁远谁近?
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