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源
(成都师范学院 团委,四川 成都 611130)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新建本科院校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孕育而生。新建本科院校升格之前,多为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校还通过合并中专、高职院校而成,在学校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困难重重。要从形式到内涵都符合本科教育的要求,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难题。此外,如何把握自身发展的基本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办学定位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包含了人才培养规格的转型,办学功能的转型和组织结构的转型。而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型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属于其组织结构的转型研究。
“结构随战略而变”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组织结构只有根据战略的改变而灵活变化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组织的使命。[1]新建本科院校组织结构发展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学习型团组织的建设也不例外。实现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跨越,也让共青团组织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战略上的选择。如何发展,如何调整优化组织内部结构以适应学校本科战略规划上的要求,如何实现共青团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逐渐提高的生源质量带来学生更为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与之相配合的组织建设应该是更注重质量,更注重整体性。新建本科院校共青团组织在系统性建设和团队建设上面临着三年专职教育的共青团组织框架比较成熟的背景下,努力去转变为四年本科教育,并有可能未来出现研究生教育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学生在校时间的改变,专本科教育同时开展的前提下,要传承之前良好的组织管理传统,积极学习其他高校建设经验,结合学校自身定位,找到具有自身特色的共青团组织发展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才能保证组织结构从战略到执行的方向性保持持续正确,如何在组织结构调整过程中,避免过强的组织摩擦对组织内聚力的负影响,如何在结构调整与日常工作质量的评估有效结合呢?这都是其共青团组织面临的真实的背景。
新建本科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在战略上面临学校发展的压力,在内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正因为体制转变后发展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又在另一方面给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本科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较专科教育更为明显,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塑造,难以通过课堂的形式实现,但新建本科院校在学术性文化氛围营造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上又乏善可陈。在新建本科院校共青团组织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学习动力的缺乏、学习意识的淡薄和学习方法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组织的内部关系的改善和组织凝聚力的沉淀。但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资源的获得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本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从教育模式到管理模式体现本科院校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的要求,都对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共青团组织自身方面,更加高的发展要求和学校高层重视程度的提高,将在组织内部形成自我评估自我改革的驱动力,而共青团组织作为创新性、活跃性最突出的学生集合组织,自身就蕴含着对于学习型组织的内在要求。
学习型组织内涵定位较为丰富,学术界存在着从不同角度给予的定义,但究其研究方向来讲,基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其一是通过将学习型组织定位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赋予其新的框架体系,并通过搭建这样的体系分析这样一个组织体系中学习的特性,形成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其二则将学习看成一个战略过程,从更高的角度去剖析战略改革下的历史演变,强调学习型组织在这样一个战略改革中的优势。根据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概括,笔者从高校共青团的角度出发,认为学习型组织的深刻内涵在于通过内外部学习环境的营造,形成一个知识能熟练创造、获取、转移的组织框架,让组织成员平等持续学习以对个人和组织产生良好促进作用的组织形式。这样的组织将产生持续增长的学习力,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中,能聚集更为长期的潜力值。
学习型组织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而这样一些特点也是学习型团组织所具有的共性。第一,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知识创新型组织。学习不仅是创新的原动力,而且是创新的资本。[2]知识的创造、汲取、交换转移形成价值。知识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源动力,其外部环境的不断更替,形成知识更替的推动力,内在结构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调整和改革成为知识创新基石。在目前高校体制下,共青团组织因聚集最富有创造力的学生群体而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而经过选拔进入共青团组织的学生往往在知识创新的能力上也优于一般学生,因而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程度造就了学习型共青团组织的知识创新特征。第二,学习型组织强调在组织框架结构内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凸显,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个性化理念的影响下得到激励。学习型组织内部成员特点的不同让其学习方式与知识吸收的程度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并逐步拥有自己的个性文化,过于标准化的目标和管理将制约成员长远发展。学习型组织则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让成员选择自由的学习方式,形成自身独特的、科学的价值理念。第三,学习型组织重视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学习解决问题,实现组织整体学习。学习是一个接受新知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学习型组织因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而具有自己的特点,也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并更加重视通过团队力量解决问题,提升整体组织的内聚力。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探索过程一定是一个组织和一个团队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通过对于自身学校发展历史的理解,学生认知的认识进行组织的变革去促进组织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共青团组织一直以来倡导的科学发展方式,也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点。第四,学习型组织的环境适应能力强于一般组织,拥有敏锐的环境反应能力。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一个组织要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对环境信息有敏捷的反应,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3]学习型组织快速的知识更新速度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有效衔接,避免一定意义的知识断层。在出现环境突变的情况下,学习型组织的适应能力和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较强。高校共青团积极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庞大的学生群体因学习、生活、工作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突发情况,在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或多或少的突发状况。但正是因如此,共青团组织一直以来,在应对环境变化上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而通过学习型团组织的构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共青团组织在应急事件和环境突变上预判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美)托马斯·S·贝特曼,斯考特·A·斯奈尔.管理学新竞争格局[M].王雪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周立.责任与使命——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探索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郭必裕.学习型组织结构与高校组织结构的契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