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佳丽
(晋中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首先是功利主义的工具价值突出。从高等教育是服务育人还是服务于人以外的客体为标准,可以将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分为:工具主义价值观和人文主义价值观。而工具主义价值观一直强调的就是高等教育的使用价值,并且将接受高等教育看作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大部分的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想将高等教育作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一个手段和有效的途径,它所要实现的价值,不在教育之中而在教育之外。这些都是对教育外在目的的追求,对教育工具价值的追求。这种价值观的定位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给他们的将来带来很大的问题。
其次是价值本位的个人本位取向明显。主要是关注个人、社会还是知识,将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分为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其中个人本位认为以个人价值为中心,仅从个体道德本性出发,依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求来进行活动,以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的个性和人性的自由、完善、和谐的发展。在“个人本位”的视野中,个人利益的获得和个体价值的实现是至高无上的。
目前,大学校园已经将个人本位取向推向了极致。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自主意识增强,追求独立人格,注重自我感受。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把个人与社会并重,甚至社会处于次要地位,且明显地向自我和以个人为本位的方向偏移。调查中,表示不同意“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学生占36.4%,还有27.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有91%的学生认为“公私应该兼顾”“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衡的”;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表示不同意的占81.8%;在找工作时,只有12%的人把祖国需要放在第一位,与七八十年代的“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形成强烈的反差。[1]
其一,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网络信息的全球化,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的加剧和价值选择的困惑。处于成年初期的大学生,虽然其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其主要在于追求自己内心世界中存在的“本我”,对现实中存在的“自我”和将来要实现的“超我”还没有完整的概念,更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面对网络上充斥着的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会不知所措,不能够清楚地分析每个信息的价值,对事物的分析也仅仅是表面性的,本质性的东西看不清楚,或者说是完全看不见,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引起学生的价值冲突和价值选择的困惑,从而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定位受到严重的影响。
其二,网络上有关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侵袭,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出现了价值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交流,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也随之发生了动摇。虽然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一直在学习政治理论,但是并不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能够合理地、理性地认识和分析世界、国家的政治局势,很容易受到网络上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侵袭,从而使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受到严重影响。
其三,网络上对道德伦理的异化,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也是由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价值观形成的。道德情操、道德观念同价值观一样,从本质上都是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大脑中,大脑经过学习、判断、取舍等形成了系统的价值判断标准。当网络上的信息对大脑进行刺激后,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大学生面对各种诱惑,既向往,又不敢接近,但是最终还是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使大学生的道德伦理观念受到影响,甚至会使学生的未来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四,网络上的交流模式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人情淡漠,人际关系疏远,交往能力下降。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眭依凡教授在他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要建设好大学,就应该重视高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建设,高校应该崇尚真理,追求科学;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大学必须对国家前途负责。校园网络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一种,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采用新的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笔者将对如何保持和发展校园网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能够进一步拨正大学生价值观的定位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首先是组织和培训策略。应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高校校园网络进行管理,明确组织机构的目标及各部门的职责,形成有领导关注、有部门负责的局面;应该开展教师培训,也就是对在校的教师、辅导员、管理者等进行相关的网络培训,如网络软件工具及资源的利用,网络应用方法及对网络文化的理解等,可以使教师在应用网络方面给学生做好榜样,使学生有模仿的对象;还应该组织学生培训,主要是对校园网的基本功能进行培训,组织学生学习网络应用的益处,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其次是规划和实施策略。学校应该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软件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并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应该把握校园网络文化的价值取向,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统一于高校的指导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该统一于高校的指导思想,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是高校指导思想建设的具体体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方面,如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指导和教育,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养成。第二,学校应该整合国内外高校的优势资源环境,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能够与时俱进。高校相关部门就应当努力打造一批适合本校的校园网络文化精品,可以包含思想方面、知识方面、专业技术方面、教育方面、娱乐方面等,使本校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情况,从而对个人的发展有所启发。第三,学校应该丰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能够真正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应该帮助学生端正思想、价值观念,能够将工具主义价值观与人文主义价值观相结合,将个人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与知识本位价值观合理结合,形成富有个性的价值观,从而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有力的方向指导。第四,学校应该利用高校拓展高校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条件,引导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献计献策,才能使学生全心地投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去,才能建设出适应高校学生的校园网络文化,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关注人性,才能够实现人的发展。
[1]刘小云.当代大学生个人主义现象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