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十二肖像册与徐光启夫妇像创作年代考

2013-08-15 00:49李旭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徐光启明人徐渭

李旭东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文化产业系,福建 福州 350108)

南京博物院藏《明人肖像册》,描绘了浙江籍的12位名人,除徐谓是儒生装束外,另11人都是服冠衣绯的官员打扮,画上均钤伯骏字章,尺寸大致均为45*27cm。明末另一相仿的作品是王季迁藏徐光启夫妇像,尺寸略大,约为56*30cm。其创作时间均不详。这14位画像主简况列诸如下。汪庆百(?—1652),字元履,号生洲,开化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少卿、廷尉、南京工部尚书等职。何斌,山阴人,生卒年不详,总兵。徐渭(1521—1593),字文长,绍兴人,浙闽总督胡宗信幕僚。徐惺勿,余姚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直隶按院。李日华(1565—1635),字君实,嘉兴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九江推官,历任海州佐贰副官、南京礼部主事等职。刘宪宠,字抑之,慈溪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吉安推官,历仪制司郎中等职,后赠工部侍郎。刘伯渊(1538—1640年),字静之,慈溪人,隆庆五年(157l年)进士,历任工部郎中、泰兴知县等,百岁时持晋太仆少卿。童学颜,余姚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年(1592年)举人,庐州同知。罗应斗,字巍冈,慈溪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任工部主事,累迁郞中。葛寅亮(1570-1646年),号屺瞻,钱塘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主持南京祠部、尚宝司卿、湖广提学副使、九江兵备左参议。王以宁(1567—?),字祯甫,会稽人,万历二十六年(1599年)进士,授宜兴知县,建崇文书院,后任福建参政。陶虎溪,会稽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1](P1~15)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教名保禄,南直隶松江府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少保。徐光启夫人吴氏,籍贯生卒年不详。

一、时间轨迹

此14幅肖像中,应以四分之三侧角度的徐渭像完成时间最早。徐渭生于嘉靖元年(1521年),卒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即使徐渭像作于1593年,年长者如刘伯渊才55岁,这样的年龄显然与画像不符。其余的11张肖像以作画手法和画本基材推断,应是在相对集中的一个时期内所作,以葛寅亮像为例,画像有跋文:“寅亮,号屺瞻,辛丑……浙江钱塘人……湖广提学副使”。万历二十九年辛丑是葛氏中考之年(1603年),其后期担任的九江兵备左参议和户部侍郎等官职并未出现,又及其任湖广提学副使的时间是万历四十四年(1618年),亮时年48岁,不久因弹劾去官,4年后再起为福建按察佥事。由此可推出此像的创作时间应是在1620年前后,50岁上下的年龄正合画面中的中老年相貌神态。由1620年再推及其他几位有明确生卒年的画像主:李日华55岁,刘伯渊82岁,王以宁53岁,汪生洲58岁。这几位画像主除刘伯渊以外,年龄均相仿,约略算出的岁数几乎都与画像形象相符。从画像主的登科年份看,除却何斌为武官且生卒年不可考,生卒年不详的徐惺勿,年纪较长的刘伯渊和罗应斗为1571年、1586年进士,其他人登科时间集中于1600年上下,在1592~1610年之间。徐光启夫妇像的创作时间应是最晚,画上有自题跋文:“天启七年四月自题小像……日夕……为命官……白发苍颜六十七岁时像……是我非我真我也。”天启七年(1627年)文定公65周岁,正是67虚岁。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去世,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及其后南京教案的三年时间中,大部分的传教士皆避居于李之藻、徐光启、杨廷筠的故乡上海、杭州和江苏等处。[2](P152)徐渭像之外的另11幅明人肖像画的完成时间,大约是在泰昌元年(1620年)前后,徐光启夫妇像作于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此时徐光启因得罪魏党,罢职归居,是年稍迟,天启帝崩。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旋即又得到启用。在1623~1627的去职期间,徐光启正在从事《农政全书》的写作与《徐氏疱言》的刊行,此阶段的史实,也正合画像上“白发苍颜六十七岁时像……是我非我真我也”的颇有高洁意味的自嘲之辞。1620年,因教案所累,耶稣会教士大多避难于江苏、上海、杭州一带,在时间、地域上,与明人肖像画像主的家乡绍兴和任职地南京、湖广、江浙地带几近重合。这批画像所描绘的,并非都是温文尔雅的理想化人物形象,反而好像暴露出了这些人物志得意满、圆滑甚至专断的性情。因其多样化的形貌和性格特征的摹写,众多的研究者将这一册页视为西方画法对中国绘画的绝对影响,但反观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西画,多是圣经题材的绘画,描绘对象以天主像和圣母圣婴像为主,其程式比较固定,画面人物的表情无非圣洁、悲悯、虔诚等宗教题材绘画惯用的人物神情,其形象的准确度和表情的生动传达,反不一定会超过这些画像,因此,从性格摹写的角度来附会这种可能存在的影响,又似乎无法拥有足够充分的说服力。

二、辨析与结论

依上文推理,从明人十二肖像册中最早的徐渭像到最迟的徐光启像,大致的时间跨度为34年。明人十二肖像图上均有伯骏之钤印。“伯骏”者,徐渭弟子王骥德之字也。王伯骏卒于天启三年(1623年),恰是前文推断出的坐标1620年的三年以后,因此可下较为肯定的结论:明人十二肖像的完成时间应不会晚于1623年。也就是说,除徐渭像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是在其生前卒后外,其他的均是在像主生前所作,且极有可能出于一个画家之手,推断出的34年的时间跨度,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并不算长,比诸曾鲸,其有据可考的活动生涯是1607~1650年,失考之年不算,即长达43年;又如老莲在10岁便开始鬻画,即在1652年卒,亦有42年之久。

考察明人十二肖像册,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年去世的徐渭的肖像,为年份最早的画作。1593年,利玛窦的传教事业未打开太大的局面,其尚在韶州筹划着进入南京,从肇庆移居韶州也不过才3年多时间,影响极其有限。[2](P152)也就是说,在西洋画传入中国后,在其尚未到达的地区,传统中国肖像画已有了相当写实的造型方法,因而画家作此画之时,受西画影响的可能性应比较小。其余的11幅肖像,如前文所推,作于泰昌元年(1620年)前后。就其作画的风格和方式来看,其余的11幅肖像与徐渭像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徐渭像对五官的塑造还未能如其他11幅画作那般深入细致,画中也无法透露出其痛苦狂放的个性,然而李日华、刘伯渊和汪庆百等像,作者已能准确有效地利用眼部和嘴部周围肌肉的紧绷或松弛的各异形态,来反映被描绘者的年龄、气质以及精神状态,鼻子的凸起与眼窝的凹陷通过烘托结构交界线塑造出来,同时脸部的颜色变化也得以细腻地再现出来并加以区别,如年迈的刘伯渊自信气盛,白晳的李日华儒雅谦逊,黝黑的汪庆百直率干练。再观徐光启夫妇像,作者的精湛画技也符合清人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所说的以淡墨勾出五官部位,全用粉彩渲染的“江南法”特征,精细入微地表现出徐光启敏锐善思、老沉睿智的个性气质;而徐夫人像的头冠刻画精妙,轮廓勾线更加轻淡,赋色亦更柔润粉白。画家在运用“江南法”设色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年龄、性别的差异,以及同一人物不同部位肤色的变化。高居翰在《山外山》中推测道:“也是因为这样,使得我们更加坚信,就在这间隔的三四十年里,有一股新而外来的动力进入到中国的写真画之中:亦即来自欧洲的影响。”[3](P281)综合上文笔者的推论,这种可能性是合理存在的。

[1]周晋.明清肖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

[2]徐宗泽.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

[3](美)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M].张嘉骥,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

猜你喜欢
徐光启明人徐渭
徐光启翻译“几何”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聪明人不看答案
聪明人不看答案
徐渭南腔北调
“兼剂”与“正变”——明人论诗体互动
须知书户孕江山——徐渭故居
你知道“几何”的由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