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有效考评缺失及改进策略

2013-08-15 00:49刘艾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资格证师范生课程标准

刘艾清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当前的职前教师教育重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实践取向,即是与育人为本、终身学习并列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教师职前培养高校也重视实践课程等,但是其对准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却缺乏行之有效的考评。

一、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有效考评缺失现状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没有对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提出任何考评建议,只是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意见中指出,应“建立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开展师范教育类专业评估,确保教师培养质量”,缺少对教师教育实践能力考评的具体表述。

考评方式的不合理。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实践课程的比例,往往反映出高校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这部分课程的考查方式,也反映了教育实践能力考评的总体情况。以某校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在该方案中,实践课程所占学分为21.1%,包括技能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其技能课程都是采取令学生写小论文对其予以考查的形式进行考评,而师范生的论文写作,往往只是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东拼西凑完成的,所以单凭小论文考查,不能真正考评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其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案例观摩、模拟教学、教育见习和实习、教师教育技能训练等。案例观摩和模拟教学一般都是穿插在课程之中,缺少单独的考评,而教育见习和实习、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也多是作为课程展开的,最终也是以学分考评为主。由此可见,实践课程学分制考评,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缺少有效考评。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环节,但因为安全问题、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很多学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一般不是去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而只是请中小学名师到校,以本科生为对象模拟教学,师范生听完课就算见习完了。这样的方式,导致其有效考评的直接缺失。实习既能展示师范生的理论水平,更能展现其综合实践能力。但很多学校均将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一次进行,因为与考研复习相冲突,所以很多同学两头兼顾,甚至以回家实习为由,躲在家里复习考研,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碍于情面,也不严格约束实习生,如此一来,间接导致实习考评的缺失。

教师资格证申请未重视实践能力考评。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材料中,有《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评价表》一份,其内容包括试讲(说课)部分、面试部分。其试讲(说课)部分共100分,具体测评事项为:教学观念15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设计25分,教学艺术20分,教学效果10分。该表对表中各项均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如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内容正确,容量适中,能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大纲处理教材,重点和难点突出等。尽管该表能考评师范生试讲或说课的实践能力,但问题在于,该表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根本不具备指导意义,因为师范生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是不用试讲或说课的。教师资格证申请的潜在逻辑是:师范生肯定会上课或说课。然而,由于实践课程时间有限,大多高校针对师范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大班甚至合班上课,致使一些师范生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但尽管如此,只要他们通过了相关考试,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如此一来,由于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缺失对申请者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致使相关教育实践能力考评流于空疏。

二、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有效考评策略

为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取向的理念,培养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必须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开展有效考评。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师范生参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更要凸显其实践性,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贯穿于课程始终。具体而言,在与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方法引导和过程监控,放手让学生开展实践,最后的考核可以课堂考核为主,如指定篇目让师范生当堂分析和解读等,若师范生考核不合格,则应在其反复练习实践的基础上再考核,以实现其实践能力的螺旋式提高。如此考核,再加上学生的平时课堂实践记录,就可以真正考查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水平。此外,也可借鉴国外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如芬兰的“基于认知冲突,提供学习环境,转变教师身份,重视学习理论,提倡经验表达,关注社会文化”的“合作行动计划”[1],以长效眼光考查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在师范生实践环节中,教育见习、实习是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关联最紧密的一环,也是教师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针对见习、实习的有效考评,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职前实习成绩评价包括对教案、教学过程有效性,管理课堂的能力,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责任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其评价结果也是实习生申请教师资格证的重要依据。[2]我国也应重视见习、实习有效考评,落实见习和实习计划。高校应克服困难,多次引领学生去中小学现场见习、实习。学生见习、实习后,应要求学生提供见习、实习记录,并尝试模拟试教,以巩固其见习、实习成果。在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高校应严格执行见习、实习计划,并随时开展考核,如严格检查学生的备课笔记,切实加强对学生指导教师的管理,督促并指导本校指导老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见习、实习开展严格规范的考评。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把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严格考评,真正纳入教师资格证申请体系中,并使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对申请者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可采用微型课的方式开展。所谓微型课,指的是师范生模拟中小学课堂,自问自答地演示整个教学过程。微型课所针对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一个知识点,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其时间一般应以15~20分钟为宜。微型课的基本环节包括导入、教学过程、总结、板书、作业、点评等。借助于微型课,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师范生对某一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把握、课堂流程、操作方法等,并由此了解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高下。微型课考评,可以从教材学情把握、学科知识把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设计、基本能力素养、教学创新和总体印象等多个方面予以量化打分。在此考评过程中,应将被考评者微型课实践考核成绩,作为其能否最终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关键参考点,应明确规定,凡考评成绩在60分以下者,需重新考核,并把被考评者的考核情况提供给相关的招聘学校,供其作为录用该生与否的参考。如此,既可以真正考核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反过来提高师范院校及师范生平时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视度。

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只有在各个环节均高度重视准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考评,并将其有机纳入其教师资格证申请的全过程中,才能真正提高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1]虞伟庚.合作行动计划——芬兰在职教师教育实践模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5).

[2]申卫革.美国教师教育中对实习生的评价研究——以马塞诸塞州某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2(6).

猜你喜欢
资格证师范生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保证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优化教师后备军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与职前教师教育的应对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