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进禄
(集美大学 政法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卓越计划最早称之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从2011年1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以来,教育部已批准清华大学等共二批194所高校为卓越计划高校,随后又颁布了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与此同时,许多高校也逐步开展了卓越农艺师、卓越医生、卓越教师、卓越商科人才等培养工作。我国之所以实施卓越计划,就是想以卓越计划为突破口,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进而带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大批卓越实用人才。因此,能否真正培养出卓越人才是卓越计划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明确卓越人才的素质要求,并针对卓越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实施卓越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卓越人才,弄清卓越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就成为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在何为卓越人才的认识上虽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更要学会做人。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制定了对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11条评估标准,标准中既包括六条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等专业技能,也包括五条关乎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从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中可以把卓越人才的基本素质概括为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化四个方面。[1]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与天津大学生座谈时指出,“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卓越人才主要是从事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的,这就需要更高的情商。综合这些观点,可以归纳出卓越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需要有更高的责任感、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宽阔的眼界视野,需要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
作为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卓越人才,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就是要让每一个作为卓越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必须在内心中解决好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也就是要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如果卓越计划培养出来的人,没有为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成为服务社会的卓越人才。总之,作为我国大学培养出的卓越人才,一定是具备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社会责任感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不断追求卓越的专业技术人才。
这些政治素质 职业道德 人文素质和精神状态只有通过一定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建立起来。从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看,在大学中能培养这些素质和精神的骨干核心课程只能是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一方面,思政课作为我国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它自身包含着这方面的内容和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卓越计划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缩短,学校不可能再增加其他相关的课程进行专门教育。而只能结合卓越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使其承担起培养卓越人才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的职能,把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卓越人才。
第一,现行卓越计划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是按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仍然按照传统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基本上不适应卓越人才培养的需要,难以达到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卓越人才的培养有许多特殊要求,只有根据这些特殊要求对思政课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起具有各校特色的卓越人才思政课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第二,随意减少甚至取消思政课的教学。有的高校只是根据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课时减少的实际,简单地削减了思政课的教学时数,更有些高校假借卓越计划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的名义取消了思政课的教学,这不仅违背了中央精神,也无法培养出真正的卓越人才。第三,没有把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和卓越计划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结合起来协同进行。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思政课还必须进行实践教学,卓越计划的学生则必须到企业接受累计至少一年的工程实践训练,但现在各高校基本上没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没有对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卓越计划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要以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从而体现卓越人才培养的特色。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均不适应卓越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对其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才能达到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这方面的改革创新在国内还很少。第五,没有形成卓越计划与传统专业间思政课教学的衔接机制。在国内许多高校,有些专业是按专业全部实行卓越计划,有些专业则是从专业遴选部分学生组成卓越计划试点班进行培养 由于在试点班与普通班之间实行双向流动制度,这就需要在卓越班与传统班间思政课教学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衔接机制,处理好试点班与传统班在思政课教学上的关系问题。第六,没有对思政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给卓越计划班级讲授思政课的教师必须了解和适应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只有对这部分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成为满足卓越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的思政课教师,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对卓越计划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必须在坚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思政课在培养卓越人才中的独特作用,对思政课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系统的改革。建立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突显卓越人才培养特色的卓越计划专业思政课教学模式。
在建立卓越计划思政课教学模式中,要针对传统专业思政课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体系不适应工程特点,从而培养出的学生缺乏正确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缺乏独立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不遵守做人做事讲诚信的行为规范等问题进行改革。[2]
卓越计划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学校要结合卓越计划的特点与实际,对思政课的课程、学分、学时进行统筹考虑,建立起能达到思政课教学目的和要求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教师要肩负“教”的改革,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肩负“学”的改革:要从学习是为了拿分转变为学习是为了真正提高素质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上来。
在教学方式上要采用探索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基于问题和项目教学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思政课,必然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王庆石,刘伟.卓越人才的内涵与素质标准构建[N].光明日报,2012-10-16(16).
[2]朱高峰.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